方剂学课程目录


o1、绪言、总论


02、发展简史


03、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一节治法概述


04、总论:方剂与治法(二)


05、吐法的适应症特点、和法定义


06、和法常用分类、消法定义


07、消法和下法在适应症方面的区别


08、方剂的配伍(一)


09、方剂的配伍(二)


10、方剂的基本结构(一)君臣佐使


11、方剂的基本结构(二)、方剂的组成、药味与药量的变化


12、剂型更换的变化


13、总论小结。各论、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


14、麻黄汤(二)、桂枝汤(一)


15、桂枝汤(二)、九味羌活汤(一)


16、九味羌活汤(二)、香苏散


17、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止嗽散


18、止嗽散(二)。第二节:辛凉解表、银翘散(一)


19、银翘散(二)、桑菊饮、麻杏石甘汤


20、麻杏石甘汤(二)、越婢汤、柴葛解饥汤。第三节:扶正解表、败毒散(一)


21、败毒散(二)、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一)


22、麻黄附子细辛汤(二)寒下:大承气汤


23、各论第二章泻下剂、第一节:寒下法、大承气汤及附方


24、温下法、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第三节:润下法、麻子仁丸、济川煎(一)


25、济川煎(二)、第四节:逐水、十枣汤。第五节:攻补兼施、黄龙汤


26、第三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一)


27、大柴胡汤(二)、蒿芩清胆汤。第二节:调和肝脾、四逆散(一)


28、四逆散(二)、逍遥散(一)


29、逍遥散(二)、痛泻要方(一)


30、痛泻要方(二)第三节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及附方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白虎汤


31、竹叶石膏汤。第二节:消营凉血、消营汤及附方、犀角地黄汤


32、第三节: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凉隔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


33、仙方活命饮(二)第四节:清脏腑热、导赤散、龙胆泻肝汤(一)


34、龙胆泻肝汤(二)、左金丸、苇茎汤、泻白散、清胃散(一


35、清胃散(二)、玉女煎、葛根芩连汤、芍药汤(一)


36、芍药汤(二)、白头翁汤小结第五节清虚热、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一)


37、当归六黄汤(二)第五章:祛暑剂、治法特点、香蕾散、新加香蕾饮


38、清暑益气汤。第六章:温里剂、第一节:温中祛寒、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一)


39、吴茱黄汤(二)第二节:回阳救逆、四逆汤、参附汤


40、第三节: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及附方、阳和汤


41、第七章:补益剂第一节:补气、四君子汤及附方、补中益气汤(一)


42、补中益气汤(二)、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一)


43、完带汤(二)、第二节、补血、四物汤及附方、当归补血汤及附方(一)


44、当归补血汤及附方(二)、归脾汤


45、第三节:气血双补、炙甘草汤剂附方第四节:补阴、六味地黄丸及附方(一)


46、六味地黄丸(二)、左归丸、大补阴丸及附方


47、一贯煎。第五节:补阳、肾气丸(一)


48、肾气丸及附方(二)、十补丸、右归丸。第六节:阴阳双补、地黄饮子。第八章:固涩剂


49第一节固表止汗牡蛎散第二节敛肺止咳敛肺散第三节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四神丸


50、第四节:涩精止遗桑螺蛸散第五节:固崩止带固冲汤、固经丸、易黄汤(一)


51易黄汤第九章安神剂第一节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第二节滋养安神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


52、第十章:开窍剂第一节:凉开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53、至宝丹第二节:温开苏合香丸


54、第十一章:理气剂第一节:行气越鞠丸、瓜萎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


55、半夏厚朴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第二节:降气、苏子降气汤(一>


56、苏子降气汤(二)、定喘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


57、第十二章:理血剂、第一节:活血祛瘀之桃核承气汤、气滞血瘀之血府逐瘀汤


58、气虚血瘀之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


59、温经汤、生化汤、失笑散


60、桂枝茯苓丸第二节:出血止血、血热出血之十灰散、咳血方


61、小蓟饮子、槐花散、黄土汤


62、第十三章:治风剂第一节: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大秦尤汤、小活络丹


63、牵正散、玉真散、消风散、小结第二节:平息内风概述


64、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一)


65、镇肝熄风汤(二)、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


66、第十四章:治燥剂第一节:轻宣外燥、杏苏散、桑杏汤


67、清燥救肺汤第二节:滋阴润燥、增液汤、麦门冬汤(一)


68、麦门冬汤(二)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第十五章祛湿剂第一节:燥湿和胃、平胃散


69、平胃散及附方、藿香正气散第二节:清热祛湿、茵陈蒿汤(一)


70、茵陈蒿汤及附方、八正散、三仁汤


71、三仁汤(二)、甘露消毒丹、连朴饮、当归拈痛汤


72、二妙散第三节:利水渗湿、五苓散及附方、猪苓汤(一)


73、猪苓汤(二)、防己黄芪汤第四节:温化寒湿、苓桂术甘汤


74、真武汤及附方、实脾散(一)


75、实脾散(二)、苹藓分清饮第五节:祛风燥湿、羌活胜湿汤及附方、独活寄生汤(一)


76、独活寄生汤(二)第十六章:祛痰剂第一节:燥湿化痰、二陈汤及附方、温胆汤(一)


77、温胆汤(二)第二节: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第三节:润燥化痰、贝母瓜萎散


78、贝母瓜萎散(二)第四节:温化寒痰、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


79、第五节:治风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章结第十七章:消食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


80、健脾丸、章结第十八章:驱虫剂、乌梅丸


课程讲义

方剂分类,

人们过去常说,

《内经》有七方说,

把它叫做七方分类法。

现代我们把它叫做七方说。

这种说法,或者说这种提法。

为什么?

到如今没有过一本书是按这个七方来分类的。

所以它只能说是一个说法。

但是你要把它去掉,

说这个不算分类,

但是过去教材和历来的提法,

很多医家书里都写的七方。

写了这个提法在里边。

所以在这里学员可以了解这种说法。

没有呢,似乎又有欠缺。

所谓七方,

是指的大、小、缓、急、奇、偶、重。后来又改为

大、小、缓、急、奇、偶、复。复方。

这实际上是《内经》里,较早的一种,

也可以看作一种方剂归类,一种设想。

也反映出当时方剂学在发展当中,不是很成熟的一种提法。

《五十二病方》这一类,它在病证归类,

七方说就到目前来说,就是《内经》提出来以后没有用过。

但是很多医家书里都把它当作这个,因为是《内经》的东西,都要提一下。

给它一定的地位。

作为《内经》有这个七方提法,作为一个常识了解。




中医教材视频截图


方剂学_邓中甲_成都中医药大学课程视频自学方剂的配伍知识教程网课

方剂学_邓中甲_成都中医药大学课程视频自学方剂的配伍知识教程网课下载地址
方剂学课程
百度网盘 / 课程大小:0.00字节
提取码:**** (购买后可见)
下载
评论下
  • 顺带评个分
提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