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家乡居民的生活非常拮据,衣食住行都受到限制,衣服多次修补,饮食依赖粮票和油票,房屋简陋、交通不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穿着变得新颖舒适,饮食从数量转向质量,市场上丰富多样的食品应有尽有。住房条件显著改善,许多家庭拥有了现代化的楼房和设施,同时接通了水电,提升了生活品质。交通也大为改善,乡村公路建设完备,农民出行更加便捷,农副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增加了收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使得老年人能够领取养老金,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经过改革开放,家乡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衣:
改革开放之前,家乡的居民在穿着上十分拮据,布票成了人们购买布料的唯一凭证,衣服往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一句家乡流传的“一个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正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的收入显著上升,市场上的商品种类愈发丰富,人们的穿衣风格逐渐转变为追求新颖和舒适。如今,各式各样的鞋子如皮鞋、运动鞋和休闲鞋设计新颖、穿着舒适,开始在乡村居民中广泛流行。
食:
在改革开放之前,粮票和油票是家乡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吃饭全靠这些票据换取。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饮食观念也随之改变,开始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如今,市场上新鲜的肉类、蛋类、鱼类和各种时令蔬菜水果应有尽有,居民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主食逐步向精细化、多样化发展,副食品的消费也从单纯数量转向重视品质。
住:
改革开放前,家乡的房屋大多数是漏风的土砖房,屋外大雨滂沱,屋内仍然浑身湿漉漉。随着政策的支持和经济的增长,现在的村庄一栋栋崭新的二、三层楼房拔地而起。每家每户都有属于自己的宅基地,四周用干净的宅沟围绕,沟水清澈,成为了捕鱼和防火的良好措施。家家户户的宅前宅后种满了花木,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俨然成为了“农民别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乡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支持下,家家都接通了水电,享受着自来水、照明、电话,甚至可以上网和看电视,生活品质显著提高。户户装配了现代化的设备,如洁净厨房、卫生厕所及沼气池,既节省了燃料支出,也保护了环境,提升了生活质量。
行:
以往,村庄到城镇的四十公里路程,农民乘车往往需要两个多小时,出门还常常灰头土脸。路况差,公交车不愿开通,出租车更是稀少且多为旧车。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交通,修建了448公里的乡村公路,城市的沥青路延伸至乡村,公路通车率达到100%。现在,许多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乘上新型舒适的公交车,便捷地往返城市,交通的便利让过去运输困难的农副产品轻松进入市场,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和品质都有了显著提升。曾几何时,想买一台彩电或冰箱常常需要省吃俭用好几年,而如今的农民家中已经配置了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化家电,生活逐步从“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过去,城市的老人能享受国家的养老金,而农民年老后失去生活能力只能依靠子女,生活常常艰难。如今,党和国家在全国农村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满60岁的老人每月可以领取国家发放的养老金。200元的养老金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基本能够维持日常生活。看着村里年满60岁的老人们从村委会领取养老金后笑逐颜开,作为晚辈的我们心里感到无比欣慰。经过改革开放的几十年,家乡各方面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真正让农民享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