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报告制度强调真实可靠和务实推进的重要性,要求深入了解第一手资料,抵制形式主义。领导干部需走进群众,倾听师生员工的心声和建议,以汇聚智慧、总结经验。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落实国家政策、学校工作部署、基层问题及解决方案、师生意见反馈等。调研工作要求校级领导每学期确定调研主题,定期深入基层,避免影响正常工作秩序。各级领导需建立调研档案,选择有针对性的课题撰写报告,并推动成果应用。调研活动将纳入考核,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相关课题,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与创新。
(一)真实可靠,务实推进,必须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讲真话,做实事,追求实效,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和表面化的行为。
(二)走进群众,深入基础,聆听广大师生员工的心声,汇聚师生员工的智慧,及时总结和采纳来自教学及科研一线的宝贵经验和创新思路。
(三)紧密结合实际,强调关键,围绕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结合本单位及部门的实际工作,重点开展调研,使调研成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和促进工作的有效途径。
(四)与时俱进,创新拓展,通过开展调研,持续解放思想,集思广益,推动本单位及部门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调查研究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家和上级机关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及重要会议精神在学校的落实情况;
(二)校党委和学校行政的重要工作部署及会议精神在各基层单位和部门的贯彻情况;
(三)本单位和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影响本单位和部门改革、建设与发展的其他事项;
(四)基层单位和师生员工对学校政策、决策及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五)师生员工对学校及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其他反馈,对学校和本单位、本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评价;
(六)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及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到广大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和相关政策;
(七)上级单位安排的调查研究任务;
(八)其他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内容。
三、调查研究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校级领导干部应以身作则,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工作。每位校级领导干部原则上每学期应确定1-2个调研主题,每月至少安排1-2个工作日进行校内调研,全年深入基层的工作天数不得少于15天。调研工作采取集中调研与分散调研相结合、专题调研与综合调研相结合、校内调研与校外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党政办公室将协助安排调研工作。
(二)机关各部门的负责人和管理干部应定期深入基层,在教学和科研一线开展调研,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增强沟通。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调研时间原则上每月不少于2个工作日,全年累计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副职领导每月应至少1个工作日,全年不得少于30个工作日;其他管理干部的调研任务应依据岗位性质由部门具体安排。
(三)各学院、系部等单位的领导干部应参照上述要求,落实调查研究工作制度。
(四)各级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应本着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避免因形式主义而影响基层的正常工作,干扰基层单位的正常秩序。
(五)自本规定实施起,各级领导干部应建立调查研究工作档案,记录调研的时间、对象、内容和方式等信息(见附表)。调研档案应在每年年末提交党委组织部存档。
(六)领导干部应根据实际工作需求,选择有针对性的调研课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撰写报告和研究论文,形成研究成果,并推动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机关各部门的领导干部一般每年至少需提交一份调研报告或研究论文,由发展与规划研究室负责接收。
四、调查研究工作的管理
(一)领导干部的调研活动应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由党委组织部和人事师资处负责将其纳入考核方案。
(二)对各级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期间形成的报告和论文,发展与规划研究室每两年评审一次,优秀成果将获得学校的表彰和奖励。
(三)学校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专项经费,以支持校级调查研究课题和计划,鼓励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开展校内外的调查研究,发展与规划研究室将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