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是指由塑料制品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次性塑料的广泛使用与随意处置,导致固体废物难以降解。调查显示,快餐店和超市等场所的塑料垃圾产生量惊人,每天产生大量的塑料包装和餐盒。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包括垃圾管理滞后、生产企业对塑料垃圾处理的缺乏科学方案、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白色污染的危害包括影响城市美观、危害生态系统、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应对这一问题需加强环保教育、推广垃圾分类、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并鼓励回收利用。开发可降解塑料和增强公众环保意识也是有效的解决措施。
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篇1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
1、在市中心的一个购物广场,我们对一个垃圾箱进行了观察,发现半小时内,前来丢弃废弃物的人数达到240次,虽然大多数是纸屑和食品垃圾,但仍有不少塑料包装袋和一次性餐盒。在高峰时段,塑料垃圾的数量尤为惊人,让人不禁思考全国范围内的塑料垃圾问题。
2、我们走访了一家素食快餐店,店主表示:“每天大约有300份餐食被销售,每份至少使用一个塑料餐盒,这样算下来,一天就有300个塑料餐盒被使用。”
3、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访问了周边的小吃街,发现这里有20多家商铺,照这个速度推算,这些小吃店每日产生的塑料餐盒更是超出了600个。
4、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白色污染”,我们前往当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然而很遗憾的是,关于此类污染的研究文献少之又少,显然我们需要寻找其他途径来获取信息。
5、之后,我们前往环卫部门了解情况。环卫部门的李老师告诉我们,市区内有大量环卫工人在进行清扫工作,他们每天会收集到大约5000公斤的垃圾,其中不少都是塑料制品。他还向我们介绍了塑料污染的具体危害。
6、为了克服信息不足的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开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发现关于“白色污染”的数据和案例非常丰富,这为我们的报告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环境问题名词,具体指的是由白色塑料制品,举例如发泡塑料餐盒、塑料购物袋以及农用薄膜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这些污染物主要成分包括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等。这些材料中往往还夹杂了增塑剂、发泡剂和其他化学添加剂。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的管理和处理滞后,缺乏有效的分类回收机制,很多可回收的塑料没有被充分利用。
2、不少生产企业对于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塑料垃圾缺乏科学的处理方案,任其随意堆放。
3、我国在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上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4、虽然社会对环保的关注日益增加,但很多地方仍然存在环保意识淡薄的现象,消费者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依然盛行。
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篇2
白色污染是指由塑料及其制品造成的环境问题,通常表现为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材料的广泛使用和随意处置,导致的固体废物难以降解,从而严重污染了城市的生态环境。白色污染的源头多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塑料制品、橡胶材料、涂料、纤维和粘合剂等。
一、白色污染的来源调查
在我们的校园内,塑料垃圾的主要来源包括:快餐盒、一次性手提袋、饮料瓶、食品包装袋、糖果包装、面包袋、果冻盒、香肠外包装、饭盒、苹果塑料袋、奶茶桶、塑料桶、一次性针管、牛奶包装、塑料碗、破损的塑料脸盆、热水壶外壳和矿泉水瓶等。许多同学在吃饭时习惯用塑料袋盛饭,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环境,还可能危害自身健康;焚烧塑料时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风一吹,塑料袋会在校园内四处飘散,严重破坏校园的美观。
二、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
1、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和超薄塑料袋。无论从环境保护还是资源节约的角度来看,抵制一次性塑料餐具都是非常必要的。这些一次性产品不仅对环境造成危害,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提倡使用可重复利用的购物袋和餐具,尽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回收利用废塑料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根本。塑料制品具有良好的回收性,可通过分类、清洗、加热熔融等工艺,重新制成新的产品。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均由碳氢元素构成,与燃料如汽油、柴油的成分相似,通过高温裂解后可转化为燃料。这显示出加强废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重要性。
一些国家积极推广3R原则: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在德国、日本和美国等国,由于重视塑料包装的回收处理,已成功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和回收的良性循环,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
3、开发降解塑料也是解决白色污染的一种方法。降解塑料在使用后可在特定环境下分解,最后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降解塑料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和双降解塑料。目前,虽然许多降解塑料未必能够百分之百分解,但一些先进技术,如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成功研发出能完全降解的塑料。这些新型材料能够在70天至90天内完全分解,对土壤和空气无害,并在17个月内完全降解。
4、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他污染问题的前提。比如,推广垃圾分类,鼓励大家将不同类型的垃圾投放至相应的垃圾箱,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增强环保意识。
三、针对我校白色污染防治的建议
(1) 学校应加强对同学们的环保教育,广泛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 学生们要自觉不乱扔垃圾,对于随地丢弃废弃物的行为应进行劝导和监督。
(3) 学校需统一进行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不仅能够减少污染,还能创造经济收益。
(4) 在校园内增设垃圾桶,尤其是在塑料垃圾较多的地方,例如小卖部、食堂、教学楼的出入口和运动场周边。
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篇3
一、研究目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白色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这种主要由一次性塑料制品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态环境和生活品质。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有两个:
1、调查目前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降低白色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二、研究计划:
1、内容步骤:
①收集关于白色污染的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其定义、起因和类型。
②分析日常生活中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现状。
③评估白色污染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а、白色污染目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b、估计未来白色污染的潜在风险
④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如何有效减少白色污染的产生
三、工作研究安排:
12月下旬完成计划的第一步
1月上旬完成计划的第二步
1月中旬进行第三、四步的研究
2月初整理研究结果
2月下旬撰写研究报告
今天是我们课题组确定主题后第一次活动。我们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进行讨论和资料搜集,大家都充满了期待和热情。
我们来到图书馆,面对众多书籍和网络资源,最初有些无从下手。但我们请来了指导老师,老师耐心地教导我们如何高效查找资料,很快我们就掌握了技巧,感觉豁然开朗!
在网络上关于白色污染的信息丰富多样,我们不断地阅读和了解。
不知不觉,两节课的时间就过去了。我们学习到了许多重要知识,例如,白色污染主要来源于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同时认识到可降解材料的兴起将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计划
白色污染,这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似乎在悄无声息中侵袭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超市购物到日常餐饮,白色塑料袋以其便利的特性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然而,您是否意识到,这些薄弱的塑料袋可能在不经意间对我们的环境和健康构成了威胁?面对日益严峻的白色污染问题,许多市民开始质疑:白色垃圾,方便有余,危害却潜藏。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白色朋友”,我们的团队决定开展一次社会调查,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走访相结合,探求我们的“朋友”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二、调查过程
8月1日——4日,我们走访了超市、市场以及餐饮店等多个场所,发现白色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异常普遍,而商贩和消费者对其可能造成的健康风险却知之甚少。
8月1日上午,在一处大型超市内,我们看到货架上摆放着各种商品,商品使用的包装袋多为白色塑料袋。我们向店员询问:“这种塑料袋会不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店员显得有些困惑:“我们都是从正规渠道进的,不会有问题的。”可当我们追问这些正规渠道的具体情况时,店员却无法给出明确的答复。
8月2日下午,我们在菜市场进行调查,发现商贩们大量使用白色塑料袋来包装新鲜蔬菜。一位卖菜的商贩对我们的提问表示:“我们每天都这样卖菜,没听说过有什么问题。”而在市场的另一边,有商贩在出售调味品时,心甘情愿地使用各种塑料袋。
8月3日上午,在许多快餐店中,白色塑料袋的使用同样泛滥。为了简化包装,店家通常会将食物直接装入塑料袋中,甚至热腾腾的食物也毫不犹豫地放进其中。我在一家小吃店询问老板:“用塑料袋装热食会不会危害健康?”老板笑着回答:“不会的,我们的塑料袋都是厂家合格产品。”但当我进一步询问这些产品的安全标准时,老板却显得无从作答。
经过几天的调查,我们意识到,大多数消费者对于白色塑料袋的潜在风险普遍忽视。那么这种塑料袋到底对环境与人体的影响有多大呢?
现在市面上最常见的白色塑料袋主要由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两种材料制成。聚乙烯虽无毒害作用,但聚氯乙烯含有有害的氯元素,长期接触可能危害健康。
我们了解到,鉴别这两种材料的方法也相对简单。聚氯乙烯在明火下燃烧迅速熄灭,而聚乙烯则能持续燃烧并产生黄色火焰。我们按照这个方法对市场上常见的塑料袋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许多白色塑料袋其实都含有聚氯乙烯。然而,即便是聚乙烯塑料袋,其制作过程中通常还会加入一些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白色塑料袋在储存食品时也应谨慎。
特别是对于油炸和高温食品,专家们建议避免使用塑料袋包装。因为在高温情况下,塑料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渗入食品中。而有色的塑料袋更应当拒绝用来包装食品。
最后我们提醒大家,市面上的塑料袋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大家尽量减少对塑料袋的使用,这不仅能保护我们的健康,也能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这几天的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白色污染的严重性。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与自身健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减少对白色塑料袋的依赖,拥抱更绿色的生活方式。
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篇5
今日天气晴朗,我们团队再次聚集在一起。今天的目标是进行一次关于白色污染的调查。
吸取上次的经验,这次我们没有感到紧张。到达目的地后,我首先建议队员们在超市内走访,找出那些没有使用塑料的产品。过了一会儿,我们重新聚集在一起,汇总了搜集到的数据,发现仅有少数几件商品,比如陶瓷碗等,没有采用塑料包装,其余大部分产品都离不开塑料。
我率先走进了店长的办公室,迎接我们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士。我向她说明了我们的调查目的,并递上了介绍信,这时我的心情已经没有之前那么紧张了。
店长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访问请求,随后我们进行了以下提问,并附上了我们的调查结果。
1、使用塑料制作和包装的商品占到了总商品的比例的95%
2、每天销售的瓶装水数量大约在150~250瓶之间
3、每天进货的瓶装水数量在250~400瓶左右
这次调查进行得非常顺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无比兴奋。
大家共同的感受是:塑料制品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家在享受便利的白色污染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亟需引起重视。
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篇6
一、关于白色污染的概念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塑料制品所引发的环境污染。塑料材料因其耐用性和低成本而被广泛使用,但其分解周期长达数百年,给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威胁。尤其是在学校这样的公共环境中,白色污染的问题显得尤为严重。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我们决定开展一次白色污染的调查,目的在于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1、白色污染带来的影响。
白色污染导致的后果多种多样。埋藏在土壤中的塑料垃圾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妨碍土壤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进而导致农业减产。塑料若被焚烧会释放出有毒气体,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在海洋中,漂浮的塑料不仅会对海洋生物构成威胁,还会导致更大的生态灾难。
2、国际上白色污染治理的先进方法。
应对白色污染的关键在于研发可降解塑料。科学家们通过引入特定的化学物质,使这些塑料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但目前这类材料的成本较高,尚无法与传统塑料竞争,因此仍需进一步的技术突破和推广。
三、调查情况
我们小组在学校内随机挑选了5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5份,回收率为90%。以下是调查结果:
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调查结果显示,有23位同学表示清楚白色污染的概念,而有22位同学表示不太了解。由此可见,虽然大部分同学对其有一定的认识,但仍需加强环保教育。
问题二:你多久会购买小食品?
调查中,71%的人偶尔购买小食品,22%的人频繁购买,仅有7%的人不购买。这个结果反映出学生因学习生活忙碌,往往选择购买小食品,而这些食品的包装大多是塑料制品,进一步导致了白色污染的产生。
问题三:你通常如何处理塑料袋?
数据显示,仅有15.6%的同学会随意丢弃塑料袋,80%的同学会将塑料袋扔进垃圾箱。然而,观察发现,许多人虽然知道应将垃圾投放到垃圾箱,却习惯性地将其扔在垃圾箱旁,导致塑料袋飘散在校园内。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内垃圾箱数量不足,且许多垃圾箱老旧且不便使用,限制了同学们的环保行为。
问题四:请同学们提出应对学校白色污染的建议。
提议总结如下:
(1) 加强环保教育,提升同学们对白色污染的认识。
(2) 鼓励同学们自觉投放垃圾,提升校园卫生。
(3) 在学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
(4) 增设垃圾箱,尤其在校园内白色污染严重的区域。
(5) 设计并悬挂环保宣传标识,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6) 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提倡使用可重复利用的产品。
(7) 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环保事业。
(8) 在校园内禁止焚烧垃圾。
经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对白色污染有一定了解,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的培养。为此,学校需要不断改善垃圾处理设施,增加教育宣传力度,才能有效地减少校园内的白色污染。
四、当前学校白色污染现状
为了深入了解学校内的白色污染现状,我们对某班的垃圾进行称重和分类,发现该班一天产生的垃圾约重2公斤,其中主要成分为纸张和塑料制品,塑料袋占据了很大比例。通过与垃圾分类相关的调研,我们意识到,虽然塑料的回收利用尚不成熟,但依然需要提高塑料的回收率,将其送往专业的回收单位。
我们的最终结论是,学校内白色污染问题需要认真对待。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行动,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落实垃圾分类制度,呼吁大家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干净、美好的校园环境。
我们的建议:
(1) 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机制,分类收集各类垃圾,确保有效回收再利用。
(2) 加强环保教育,通过组织活动和宣传,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3) 积极参与社会环保活动,鼓励同学们在特定的日子里进行公益宣传,提升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篇7
为了丰富我们的假期生活,提升我们的知识水平,并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我们进行了关于“白色污染”的调查活动。此次活动通过观察、调查和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一、我们的调查活动
1、我们在小区的垃圾桶旁进行了统计。在半小时内,我们记录了大大小小的塑料袋、快餐盒和其他塑料制品的投放次数:早间总共扔了215次;中午扔了120次;而晚上的投放则为100次。仅仅是一个垃圾桶,一天内产生的塑料数量之多,令人震惊,不难想象全国范围甚至全球的塑料废弃物数量将是天文数字。
2、在小区附近的一家快餐店,我们了解到:“这家店一天能售出约300份快餐,每份快餐通常使用3个塑料快餐盒,也就是说,他们一天光是快餐盒就至少使用了900个。”
3、我们还利用网络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资料,对“白色污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对我们撰写报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白色污染”的定义
所谓“白色污染”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代环保名词。那么,究竟什么是“白色污染”呢?这一术语主要指那些白色的发泡塑料餐盒、各类塑料袋、农业用地膜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包括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和工程塑料(ABS)等。这些污染物中常含有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及抗氧化剂等添加成分。
三、“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影响: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严重破坏了城市形象。例如,街头巷尾、河流湖泊中随处可见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漂浮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了不适。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的遗弃在土壤中造成长期残留,影响土壤的结构,妨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最终导致农作物的减产。
2、被遗弃在陆地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常被动物误食,导致其死亡。近年,有关野生动物因误食塑料制品而死亡的案例屡见不鲜。
3、塑料废弃物在生活垃圾中由于质量轻、体积大且分解缓慢,难以处理。若填埋,可能需200年才会分解,且将占据大量土地。
4、一部分塑料本身含有毒性,若用于餐具或食品包装材料,对人体健康极其不利。
5、塑料废弃物的分解会导致臭氧层受损。我们对这一危害尤为关心。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在地面,而臭氧层则位于高空,二者距离很远,似乎没有关联。但是经过深入研究,我们了解到,白色污染物在阳光照射下会分解,并释放大量有毒物质进入大气层,这些物质会逐渐削弱臭氧层的厚度,使其变薄。臭氧层就像是地球的护盾,阻挡有害宇宙射线,若它被破坏,地球上的生物将面临灭顶之灾。例如,美国上空的臭氧层下降,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上升,这让我们更加意识到臭氧层的重要性。
四、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缺乏合理的垃圾处理方式,垃圾未做分类收集,能够回收的垃圾未得到有效利用。
2、许多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缺乏科学处理,任由其泛滥。
3、我国现有法律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缺乏严格的相关法规。
4、公众环保意识尚显不足,随意丢弃和滥用塑料制品的现象非常普遍。
五、共同努力治理“白色污染”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意识到,工农业迅速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也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已构成严峻威胁。在大风天气中,空气中弥漫着尘埃,塑料袋随风飘舞,让人感到无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亟需我们共同努力。尽管每天有大量环卫工人辛勤工作,但仅靠他们的努力显然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增强环保意识。环境的破坏不是单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应成为全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有义务维护环境。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该增强环保意识,珍惜资源。如果每个人都持续破坏环境,全球将化为垃圾场;而如果大家都注重环保,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致力于保护我们的地球——这个共同的家园。
我们建议从自身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具体包括:
1、不随便乱扔垃圾,将其放入指定垃圾桶。
2、积极参与学校设立的“垃圾分类存放点”,并进行宣传。
3、珍惜资源,避免浪费,包括不浪费纸张、水和金钱。
4、尽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积极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白色污染。
5、发现他人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及时提醒并制止。
6、热爱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
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希望那些千年不化、百年不烂的白色垃圾能尽早被人们遗忘!
通过此次自发组织的活动,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识得以丰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我们一致认为此次活动的开展非常成功。
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篇8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随之而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已开始影响社会与自然环境。白色污染亟需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调查数据显示,烟头、羊毛织物的降解时间长达2年;油漆过的木板可存留13年;尼龙织物的降解周期为30至40年;皮革需50年才能分解;易拉罐的存在时间可达80至100年;而塑料的降解时间更是令人震惊,长达100至200年;玻璃则需要足足1000年才能消失。如此长的降解时间对大自然造成的破坏不容忽视,作为人类,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必须积极参与“绿色行动”,拯救我们的地球!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白色污染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危害:
一、占地面积大
在城市的小巷子里,常常可以看到成堆的白色垃圾,周围不乏苍蝇飞舞,这样的景象让人心生厌恶,不但影响了城市的美观,更危害了市民的健康。
二、空气污染
白色垃圾在腐烂过程中释放出难闻的气味,这种臭味在空气中扩散,迅速弥漫到各个角落,长时间吸入这种空气往往会导致人们生病。
三、水体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人喜欢出去旅游,但不乏不自觉的行为,比如随手将餐盒扔进河流或湖泊中,结果导致水面上漂浮着饭盒和塑料袋,严重影响了水域生态,鱼儿的数量也因此减少。
四、对农业的影响
众所周知,农作物的生长依赖于土壤,施肥的沃土能孕育出丰收的果实。然而,塑料袋和塑料布若埋入土壤中,会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导致减产,最终影响人们的粮食供应。
五、火灾隐患
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若自然堆放,极易引发火灾,许多森林火灾都是因此而起。
六、有害生物的滋生地
垃圾不仅携带病原微生物,还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环境,成为疾病传播的温床。
以上几项揭示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不过,垃圾并非完全没有价值。据统计,回收一吨纸张能产生800公斤的优质纸,减少17棵树木的砍伐,节约大量资源并降低水污染达30%;而1吨废塑料至少可再生600公斤的汽油和柴油。
让我们携手利用知识和行动,减少地球污染,节约资源,成为21世纪的有责任心的主人!
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篇9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品随处可见:商店里的食品包装、超市的购物袋、外卖的餐盒等等,让人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塑料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显露出它的“白色污染”特征。
为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内容:
1、我在小区附近的垃圾桶旁统计了半个小时内的垃圾投放情况,发现多次投放的塑料垃圾数量惊人:早晨大约扔掉了210件,中午又扔掉了105件,晚上则有95件。尤其是一次性包装盒的数量不少,令人深思。
2、在一家本地快餐店询问得知,他们每天约售出250份餐食,每份需用到两个塑料盒,这样的话,每天就至少会消耗掉500个塑料盒。
3、通过联系当地工商部门,我了解到,柳州市大约有300家快餐店,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单是柳州市每天产生的废弃塑料盒便会达到15000个之多。
4、据调查,柳州市每天有超过400名环卫工人辛勤维护市容,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垃圾量,他们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5、我进一步通过网络研究了有关白色污染的更多资料,试图对这一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二、何谓“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指那些由发泡塑料餐盒、各类塑料袋、农用薄膜等导致环境污染的物质。其主要成分包括聚乙烯、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树脂,此外还混合了增塑剂、发泡剂等有害物质。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
1、塑料垃圾的管理和处理不到位,垃圾分类未能全面落实,导致许多可回收物未能被妥善回收。
2、一些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塑料垃圾缺乏科学的处理方式,任其自然。
3、目前我国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尚未有严格的法律法规。
4、尽管我们的城市环境在逐步整治,但公众的环保意识依旧薄弱,随意丢弃塑料制品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影响: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垃圾大大破坏了城市的美观,街头巷尾的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让人不胜其烦。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长期留在土壤中,导致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2、某些野生动物误食塑料制品,可能导致其死亡。
3、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不仅难以处理,且填埋后会占用大量土地,且难以降解,造成土壤污染。
4、部分塑料含有潜在的有毒物质,若用于食品包装,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5、塑料的分解过程会释放有害物质,进而影响到臭氧层的厚度,带来更大环境隐患。
五、应对措施
经过这一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白色污染的问题愈发严重,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我们作为环境的直接影响者,应当承担起责任。以下是我们提几点建议:
1、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做好可回收物的处理。
2、参与环保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3、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提倡使用可再生或可降解的替代品。
4、发现和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积极发声。
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篇10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一次性产品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塑料杯、一次性筷子、农用塑料薄膜以及保鲜膜等。这些产品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因为它们几乎全部由塑料制成,而塑料是不可降解的,这就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白色污染”。
为了深入了解“白色污染”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威胁,我进行了相关调查。我在网上发起了一项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问题一:你对“白色污染”的了解程度如何?
1、非常了解。
2、不了解。
3、略有听闻。结果显示,45%的人表示非常了解,20%的人表示不了解,35%的人略有听闻。
问题二:你是否使用过塑料袋?
1、使用过。
2、从未使用过。调查显示,100%的人都使用过塑料袋。
问题三:你们家不需要的一次性物品通常怎么处理?
1、送去回收。
2、丢进垃圾桶。
3、随意丢弃在空地上。结果显示,30%的人选择送去回收,50%的人选择丢进垃圾桶,而20%的人随意丢弃。
问题四:你认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1、减少一次性产品的生产。
2、提高公众对“白色污染”的认知。结果表明,85%的人认为应该减少一次性产品的生产,15%的人认为应提高公众认知。
问题五:你认为垃圾应该投放在哪里?
1、垃圾桶。
2、随手扔掉。所有受访者均表示应该将垃圾投放在垃圾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