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多由祖辈监护,导致其在教育、身心健康和安全方面面临严峻挑战。调查显示,本县中小学生中,留守儿童占16.8%,其中大部分学习成绩较差,心理状态不佳,缺乏亲情关怀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资源匮乏、监护人文化水平低、家庭与学校沟通不足等是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家庭教育意识、改善农村教育政策、完善寄宿制学校体系,以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篇1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形成了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独特社会群体应运而生。由于他们的父母往往需要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缺乏父母的监护和教育,使得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面临严峻挑战。“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中尤为突出,致使这一群体在道德品德、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等方面遭遇诸多困扰。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近期,许昌县教育部门组织人员深入到河街、艾庄等乡镇开展了一项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截至XX年6月,本县共有中小学生76071人,其中留守儿童达12751人,占学生总数的16.8%;留守儿童中,女生5818人,占总数的45.6%,男生6933人,占54.4%。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有9190人,占72%,在小学生中占17.2%;中学阶段的留守儿童有3561人,占28%,在中学生中占15.8%。寄宿生6468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1%,非寄宿生6283人,占49%。父母中一方外出的有7398人,占58%;双亲均外出的有5353人,占4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学习教育问题突出。留守儿童面临正常家庭教育缺失,监护人因年龄、身体状况及文化水平等原因,无法有效辅导和监督孩子的学习。学校教育往往缺乏针对性,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心理健康和生活状况关注不足。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经费紧缺,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设施较为落后。由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缺乏,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低于正常家庭孩子。
(二) 身心健康发展存在缺陷。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往往不健全,表现出内向孤僻或脾气暴躁等问题。缺乏监护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往往养成自私任性、不受约束的性格。没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使得一些留守儿童难以抵制不良诱惑,出现厌学、逃学或违法行为。农村医疗条件相对薄弱,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普遍较差,营养不良问题严重。
(三) 良好行为习惯难以养成。调查发现,80%的留守儿童生活质量不高,缺乏规律,个人卫生和文明礼仪等方面亟待规范。学习方式和方法也有待改进,很多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消极应对。身体锻炼和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亟需加强。
(四) 安全保护意识薄弱。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防护意识缺失,留守儿童在自我保护方面能力不足,监护人对安全问题的意识也相对淡薄,导致安全隐患时有发生。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从社会角度来看,大量农民工进城以及城乡壁垒的存在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根本原因。随着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家庭化流动趋势愈发明显。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以及中考、高考等政策的限制,使得务工人员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从而导致了留守儿童的产生。
关爱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篇2
本课题所关注的“留守儿童”主要是指那些因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或城市的孩子。这些儿童往往无法与父母共同生活,通常与祖辈或其他亲属一起居住。我们这一研究致力于分析留守儿童的生活与教育现状,关注他们在心理、家庭和学校教育等方面的需求,以便更深入地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一、调查说明
(一)调查目的
当前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他们的教育问题上。通过对留守儿童及农民工子女的生活和学习现状进行调查,旨在发现这些儿童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
(二)调查内容
1.开展与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相关的教育活动。
2.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3.具体调查内容包括:①了解留守儿童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状况;②评估他们的教育状况,涵盖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等;③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④收集留守儿童的内心想法。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我们设计了一份《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调查问卷》,请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匿名填写。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40份,回收率达80%。问卷涵盖50个问题,调查对象男女比例为52:48,10岁以下儿童占30%,10岁以上占70%。
2.访谈法: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收集不同层次的人士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看法。
二、情况汇总
1.父母外出务工问题。在调查的对象中,70%的儿童为“父母同时外出打工”,15%为“仅父亲外出”,10%为“仅母亲外出”。其中,选择“在县城打工”的占15%,而选择“跨县或跨市打工”的占25%,选择“跨省打工”的达60%。
2.监管与照顾问题。关于监护人的教育背景,60%的监护人文化程度偏低,文盲或小学教育占到60%。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来源于自我摸索的占49.5%,通过长辈学习的仅占33%,而参加专门的教育培训的仅占3%。调查中发现,约30%的监护人很少主动与孩子交流,最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只有13%过问孩子的情感问题。由于监护人缺乏重视,许多老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多属于“问题生”或“双差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他们形成不良习惯,严重者甚至走上违法道路。在被调查者中,60%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20%与“亲戚”,18%与“他人”,只有2%则是“独自生活”。
3.心理状态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性格相对内向,不善交际。在不开心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想快点独立”、“希望父母能安慰”等心理诉求,感到孤独、被忽视,甚至有的孩子会产生想要离家出走的想法。调查显示,孩子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社会的关怀,希望能与父母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调査结果中,有33%的人表示“非常担心”父母在外工作安全,46%“稍有担心”,19%“不担心”。对于“你觉得自己优秀吗?”的问题,33%回答“我很棒”,54%认为“还好”,而11%则觉得“比别人差”。
4.学习状况。从学习成绩来看,留守儿童多处于中下游,只有15.9%的孩子学习优秀,约35.9%良好,43.7%一般,4.4%较差。72.6%的孩子在遇到学习困难时首选老师辅导,仅18.7%选择监护人或兄弟姐妹。问卷中显示,有31%经常复习,19%很少复习表示“没时间”,36%偶尔复习,13%则表示“不喜欢复习”。
5.人际关系问题。调查显示,“在学校朋友多吗?”回答“有很多”的占41%,而“不是很多”的占47%,只有11%说“很少”或“没有”。对于“是否害怕陌生人?”的问题,15%的人表示“喜欢害怕”,37%表示“不害怕”,而39%则是“不喜欢,且不害怕”。
关爱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篇3
调查时间:20xx年9月
调查地点:某县城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因工作原因外出务工,家中未满18岁的子女由他人监护或无人照看的儿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日益显现。由于缺乏父母的监护和关爱,留守儿童在安全、健康和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愈加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一、背景介绍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某小学在校学生,年龄分布在6至12岁之间。该校总学生人数为1286人,其中留守儿童231人。留守儿童中,男性占比53.6%(124人),女性占比46.4%(107人)。
二、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1、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隔代监护型(占84.85%),即由祖辈进行照顾;二是亲朋监护型(占9.96%),即由亲戚或朋友照看;三是自我监护型(占5.19%),即无人监护,孩子自行照顾自己。
2、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分析:留守儿童总数为231人,占全校学生的17.96%。其中,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占35.5%,父亲外出打工的占52.3%,母亲外出打工的占12.1%。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依然较为庞大。
3、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域分析:数据显示,选择县内打工的父母占30.4%,而在县外打工的占69.6%。相对而言,父母多选择在县外务工。
4、打工父母回家频率分析:在外工作的父母每年回家的频率较低,63.2%的父母每年回家3至4次,30.6%的父母一年回家1至2次。频率的低下使得他们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显得尤为缺乏。
5、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分析:根据数据,有23.38%的留守儿童选择寄宿或接受全托,24.24%的留守儿童与母亲生活在一起,52.38%的留守儿童与祖辈共同生活。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儿童占比为32.03%,隔代抚养的则达63.20%。大部分留守儿童对目前生活状况持肯定态度,5.19%的人认为生活“很好”,91.77%的留守儿童认为“一般”,仅有3.04%的人认为生活“不好”。
三、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智力发展、身体健康、思想品德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整体表现普遍低于其他儿童,存在的障碍与缺陷比例较高。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成绩较差。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受到影响。一方面,陪伴在身边的监护人(如祖辈)往往缺乏教育支持;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因工作原因没法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
2、放纵与自由。在父母长期外出工作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往往对他们的管理不够严格,导致部分孩子在行为上表现出任性和反叛,缺乏合理的约束。
3、亲情缺失。父母的缺席使得留守儿童缺乏亲情的关怀,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产生了消极影响。许多留守儿童与监护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较弱,沟通也相对较少。
4、行为偏差。许多留守儿童的自律性较差,缺乏有效的约束,容易出现一些不良行为。调查中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在校表现不佳,缺乏基本的道德观念,甚至迷恋网络游戏,影响身心健康。
5、安全隐患。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由于监护人往往年龄偏大且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留守儿童面临的意外伤害风险相对较高。
四、问题成因分析
1、教育政策的缺陷。当前教育政策未能很好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在户籍政策方面,导致许多农民工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
2、经济与教育的矛盾。农民工为了提高家庭经济水平,往往选择外出务工,这使得教育的问题被迫被放在次要地位。
3、家庭教育的缺失。外出务工的父母缺乏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教育,而监护人又因文化水平有限,难以对孩子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4、心理支持的不足。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但目前农村学校在心理教育方面的资源严重匮乏。
五、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家庭教育意识。对农村家长进行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
2、政府应重视农村教育。应该在政策上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多支持,确保他们的受教育权利,提升教育质量。
3、完善寄宿学校制度。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与同学间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