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弱智学校的调研分析报告

913小时前

对福州市三所弱智学校(开智学校、育智学校、培智学校)及洋下小学特教班的调研显示,存在师资不足、教材不匹配、设备匮乏及经费紧张等问题。开智学校以体育和劳动技能培养见长;育智学校在康复训练上成效显著;培智学校重视个别化训练;洋下小学特教班面临严重设备不足。调研指出,因中度和重度学生比例增加,教材无法适应,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内容,同时专业教师数量偏少,薪酬较低。学校经费来源不足,设备落后,无法进行有效职业培训。建议教育部门支持编写适合的教材,提高师资配置和补贴,固定公用支出经费,并呼吁社会为智残人士提供就业机会,以改善教育环境和学生未来发展。

弱智学校的调查报告

我们于20XX年12月对福州市的三所弱智学校进行了调研,包括开智学校、育智学校、培智学校和洋下小学特教班,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福州市弱智学校概况

1、开智学校(鼓楼区)

在校学生75人,设有7个班级。教师14人,按照规定每班12名学生配备3名教师(即班级数与教师数比例为1:3),目前缺编7人。

学校占地面积为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

学校在体育方面有较强特色,曾在国际及国内特奥运动会上获得100多枚奖牌。该校重视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低年级(1—3年级)主要以生活自理为主,中年级(4—6年级)侧重于家务劳动,高年级(7—9年级)则注重职业教育,如刺绣、缝纫、烹饪、手工艺和剪纸等。

2、育智学校(台江区)

在校生86人,共设有9个班级。教师23人,每班学生人数在8至10人之间。

学校占地1210平方米,建筑面积811平方米。

该校注重学生康复训练并取得显著成效。劳技课和手工课安排学生参与编织、缝纫和烹饪等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福州市的少先队员红领巾均为该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裁剪制作的。

3、培智学校(仓山区)

在校生52人,分为5个班级。教师14人,其中只有5人是特教专业毕业,教育局安排的专业不对口教师占1/3至1/4。

学校占地4亩,约2684平方米。

除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外,学校在个别训练方面表现较好,针对自闭、好动等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化训练,如语言训练等,这是一对一的指导,效果显著。

4、洋下小学特教班(晋安区)

特教班自1998年开办以来,目前有学生18人,各年级的学生合班上课。教师3名。学生中智商在50以上的仅有3人,其余智商均在40以下。但教师反馈认为轻度学生约有7至8人。来班学习的学生大多数是从普通小学转入的。特教班的教室和宿舍各为40平方米。

该特教班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希望能够添置电子琴、篮球、电脑、电话机、小广播设备及放棉被的柜子等。

由于条件限制,该班无法进行学生的职业培训。

二、福州市弱智学校面临的主要困难

1、教材不匹配,教学难度大

由于招收的学生主要以中度为主,同时兼收重度及脑瘫等,使得全国统一编写的教材无法适应现有教育对象,导致教学困难。以前的弱智学校主要招收轻度学生,但随着小学教育改革,大多数轻度学生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在普通学校就读,只有那些普通学校无法接纳的中度和重度学生才进入弱智学校,这导致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脱节。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材内容,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各校普遍要求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和教师编写适合中度及重度智残学生的教材。

2、师资不足,薪酬偏低

部分学校的师资不足,原因在于教育局将部分教师名额调配至普通学校。特教专业毕业的教师数量较少也是一大问题。目前教师的特教补贴仅为工资的25%,与省内部分地区相比较为偏低。

在教师职称评定方面,现行标准未能考虑特殊教育的特点,仍按普通学校标准进行评定。

3、学校经费紧张

除了教师工资、公积金及医保等由教育行政部门拨款外,公用支出经费同样面临严重困难。公用支出涵盖办公费用、水电费用、电话费用、绿化卫生费、材料购置费等。

各校的经费来源各不相同,具体情况如下:

开智学校(鼓楼区)

(1) 学杂费:每学期78元/人,由于学生人数较少,一学期的学杂费总收入不足6000元,其中20%需上缴区教育局。

(2) 区教育局拨款:在学校资金短缺时,需报告申请拨款,2003年全年的拨款为2万元。

(3) 其他:每年儿童节或助残日的领导慰问及教师外出赞助、募捐等方式解决部分经费困难,这一项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化缘。

育智学校(台江区)

(1) 学杂费:区教育局规定每生留50元给学校,一学期的学杂费收入仅为4300元。

(2) 区教育局补助:以学校的学杂费收入为基础,补足至5万元。

换句话说,以上两项合计5万元。

(3) 化缘:每年六一学校都会派专人外出寻求赞助,区政府承诺十年内协助学校拉赞助。

培智学校(仓山区)

(1) 学杂费:该项收入按规定全额归学校,但因在校生人数较少,总金额也不过4000多元。

(2) 区教育局会根据学校申请不定期视具体情况拨款。

(3) 化缘。

4、设备器材匮乏

(1) 多媒体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学对弱智学校教育至关重要,但开智学校仅有2台电脑,育智学校为零,培智学校有8台(多为过时设备)。三所学校几乎没有其他现代教学设备。

(2) 感觉统合设备及娱乐康复设施:对弱智儿童,尤其是自闭症和多动症儿童,感觉统合设备有助于他们的康复训练。然而,三所学校因经济条件限制均无法购置此类设备。

普通学校普遍具有的滑梯、转轮椅、爬梯、秋千等设施,三所弱智学校均未设立,使得条件远不如福州市下属其他特教学校。

5、学生出校后的就业及校内职前培训问题

三所弱智学校的学生经过九年的学习步入社会后,普遍存在就业问题。过去招收的轻度弱智生在高校后经民政局介绍或个人应聘进入包装厂、橡胶厂等岗位,但大多数在不久后便被辞退。现如今,由于中度和重度学生比例提高,劳动能力普遍较差,就业问题更加严峻。

各校高年级的劳技课所学内容过于单一,无法针对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成了各校面临的难题。

三、我们的建议

1、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在残联的支持下,组织省内专家力量,编写适合本地区教育对象的教材,并尽可能地配备直观趣味的多媒体教材。

2、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依据班级数量与教师数量的比例进行师资配置,同时将教师的特教补贴提升至30%以增加吸引力。

3、学校的公用支出经费必须固定,不再以申请形式发放,以免导致学校在资金上的被动局面。建议教育主管部门直接拨付经费,并根据城市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年度调整,以帮助学校逐步改善教学环境。

4、就业问题,主要针对轻度和中度智残人。建议残联呼吁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适当的岗位,让智残人员参与到社会工作中,比如物业管理的卫生、绿化等岗位,从福州市实际出发,划出一定名额让智残群体就业。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校对一些敏感问题如经费等不敢直言,这使得一些困难和问题未能得到及时反馈。

若以上汇报有不妥之处,敬请领导指正。

《关于弱智学校的调研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