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研究分析报告5篇

235天前

本次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旨在了解大学生群体对功能性食品的认知、消费习惯及未来趋势。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功能性食品的认识逐渐加深,购买意愿增强,主要考虑健康成分和合理价格。学生们普遍通过校内超市和电商平台进行购买,功能性饮料和补剂类产品受到青睐。价格接受范围主要在10~30元之间。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的理解仍存在不足,且市场上虚假宣传现象严重,影响信任度。建议加强法律法规、普及功能性食品知识及降低生产成本,以推动健康饮食的发展。功能性食品在现代健康生活中逐渐被重视,但需行业与消费者共同努力以实现其优势的普及。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 1

一、调查背景

在当前的健康消费趋势上,功能性食品逐渐受到关注,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作为思想开放、追求健康生活的年轻一代,大学生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现象,我们决定对身边的同学进行一次功能性食品的消费调研,探讨他们对功能性食品的认知、消费习惯以及未来的消费趋势。

二、调查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功能性越来越重视。功能性食品不仅满足人们的基本营养需求,还能够为身体健康提供额外的支持。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对功能性食品的认知程度、消费动机及其行为习惯,为商家提供数据支持和市场导向。

三、调查内容

1、大学生对功能性食品的认知及态度

2、选购功能性食品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3、大学生主要通过哪些渠道购买功能性食品

4、大学生最常购买的功能性食品类型

5、大学生对功能性食品价格的接受程度

四、调查方式和方法

研究类型:定量研究

通过网络查找有关大学生消费功能性食品的相关资料。

发放调查问卷,并通过面对面采访收集第一手资料,所有受访者均为随机选取。

整理、统计数据,分析大学生对功能性食品的消费行为和心理。

五、调查区域及对象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及相关教师

六、调查情况

我们于10月10日至16日期间,对身边的同学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5份。

七、数据统计分析

1、购买趋势

大学生对功能性食品的购买兴趣逐渐增加,他们通常选择在校内超市或线上平台购买功能性食品,购买频率呈上升趋势。

2、主要考虑因素

健康、成分和价格是大学生在购买功能性食品时最看重的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在选择功能性食品时,优先考虑其营养成分和健康益处。

3、购买渠道

大学生普遍通过校内超市、便利店及电商平台购买功能性食品,以便捷为主要选购考量。

4、食品类型偏好

功能性饮料和补剂类产品是学生们的热门选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料,颇受欢迎。

5、价格接受度

大部分大学生对功能性食品的价格接受范围在10~30元之间,价格合理性直接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

八、结论

本次调查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描绘了当前大学生对功能性食品消费的基本状况和特征。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

1、大学生对功能性食品的认识逐渐深化,购买意愿增强。

2、在购买功能性食品时,他们对健康成分和合理价格有较强的关注。

3、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购买方式成为主流,便利性是重要驱动因素。

4、功能性食品的品牌影响力逐渐显现,广告宣传对购买决策的影响不容忽视。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 2

一功能性食品学调查报告

(一)所提问题

1. 您对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程度如何?

2. 功能性食品包含哪些种类?

3. 您知道哪些功能性食品品牌?

4. 您有使用过哪些功能性食品的经历?

5. 您对哪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比较信赖?

6. 您从何种渠道获取功能性食品的信息?

7. 您知道如何判断功能性食品的质量吗?

8. 您认为功能性食品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需要改善?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随机选取的各年龄段消费者。

(三)调查分析

1. 功能性食品的标签

例如某知名品牌的功能性饮料,其标签应包含:成分列表、每100ml的有效成分含量、功能性描述、适用人群、不适用人群、食用方法及推荐量、保质期、生产日期、储存条件、卫生许可证号及执行标准等。

2. 市面上的品牌分布

常见品牌包括:钙尔奇、脑白金、清华同方、完美、安利等。

3. 调查结果

年轻大学生两位:对功能性食品的知识较少,效果不明显,逐渐失去兴趣,不太信任功能性食品,主要通过广告了解一些品牌。男性青年:对功能性食品有所了解,认为其作用主要是抗疲劳,用过一些产品,效果尚可,希望价格能有所下降。30~40岁女性:了解不多,家人曾尝试过一些品牌,能够识别食品说明书,对功能性食品的常识不够了解。知识分子(30岁左右):了解功能性食品的基础知识,认为其主要补充微量元素,使用过如安利等品牌的产品,但认为这是一种非必要消费,判断时侧重于国家认证和说明书的规范性。70岁男性:了解功能性食品,认为其中一些宣传为虚假,使用过鱼油等产品,不依赖广告,期待更真实的宣传内容。

4. 整体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约60%的受访者对功能性食品的认识不足,不明确其效果,多数人对产品的辨别能力较弱,显然我国功能性食品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标识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及管理体系等问题,虚假广告现象严重,导致消费者容易受到误导。功能性食品的消费价格普遍偏高,影响了其普及程度。

5. 改进建议

5.1 建议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确保功能性食品生产企业和市场的规范化。

5.2 加强功能性食品知识的普及,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

5.3 提升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稳定性和功效,重塑消费者信任。

5.4 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定价,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功能性食品的优势。

二 功能性食品学概述

(一)定义与分类

(1)定义

根据国际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定义,功能性食品是指那些已经证明具有某种或多种对人体有益功能的食品。功能性食品不仅应具备基本的营养作用,还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健康及降低疾病风险。

(2)分类

日常功能性食品旨在满足不同人群(如儿童、老人及学生等)的生理需求,促进健康和活力。特种功能性食品则针对特定病症人群(如糖尿病、肿瘤等)设计,具有预防和促进康复的功能。

(二)功能因子介绍

功能性食品中的生理活性成分称为功能因子,这些成分主要包括活性多糖、功能性油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类别。

(三)功能性食品促进健康的作用

功能性食品能够增强免疫力、调节血脂和血糖、改善消化功能等,对抗衰老、减肥和促进生长发育等方面也有显著影响。

(四)标准与标识

功能性食品的市场标识需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保消费者知情权和购买安全。

(五)市场上的常见功能性食品

自功能性食品研发以来,各国企业致力于抗衰老、抗肿瘤、糖尿病患者专用食品等的研究与开发,国内市场则主要集中在补充微量元素、补血等功能性产品。

(六)面临的问题

一、总体问题

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过于激烈,科技投入不足,导致更新产品的速度缓慢。

二、企业问题

许多企业在功能性食品的宣传上存在夸大效果的现象,可能对消费者造成误导。一些企业甚至非法添加违禁成分,带来安全隐患。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 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功能性食品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现代生活中,健康问题成为了每个人心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人们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更加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从日常饮食中汲取营养和保持身体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正因为如此,功能性食品应运而生,成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功能性食品被誉为“未来食品”,其研究和应用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深入了解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的认知程度以及市场需求,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消费者进行调查,结果反映了当前社会对功能性食品了解的差异。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约有17%的人对此完全不知情,甚至不会辨别功能性食品的性质和功效;而接近60%的人对功能性食品的认知不深刻,通常认为其效果不显著,并缺乏辨别能力;仅有23%的受访者对功能性食品有一定的认知,并能列举出一些常见品牌。以下是各种人群对功能性食品的看法:

大学生:普遍对功能性食品比较陌生,认为效果不显著,关心的更多是短期效果;他们多通过广告及社交媒体了解一些品牌。

20-30岁男性:对功能性食品有所了解,了解其主要是为了抗疲劳;曾尝试过某些品牌的产品,效果还不错,但认为价格较高,希望能进一步改善质量与价位。

30-40岁女性:对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相对较少,偶尔使用一些孩子的保健产品,但也面临信息不足的问题。

中年知识分子:对功能性食品有一定认知,认为其可帮助补充微量元素;曾尝试过多种产品,但抱怨不少品牌的实际效果未如预期。

老年人:普遍对功能性食品持谨慎态度,认为市场上存在不少虚假宣传,通常依赖实际效果来选择产品。

调查中消费者对市场上常见的功能性食品品牌包括:钙尔奇、虫草乌鸡精等,表示市场上仍存在普遍的知识空白和虚假广告的问题,这导致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的信任度下降。

二、功能性食品的定义与分类

功能性食品是指在营养价值的基础上,经过科学验证能给人体健康带来特定益处的食品。国际上对其定义为:具有明确生理功能的食品,可以改善健康状况或降低疾病风险。

在分类上,功能性食品可分为日常功能性食品和特种功能性食品。日常功能性食品主要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进行设计,强调日常保健;而特种功能性食品则主要关注特殊人群的健康需求,如糖尿病患者、心脏病患者等。

三、功能性食品的市场现状与问题

尽管功能性食品市场潜力巨大,但仍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分布不均、科技投入不足等问题。部分企业在宣传中夸大产品功效,甚至违法添加成分,导致消费者对产品信心不足,市场监管亟待加强。

为促进功能性食品的健康发展,应加速法律法规的完善,提升消费者的认知与保护能力。降低产品成本,使更多人能享受到其实际好处。

通过以上调查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功能性食品在推动健康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需要行业规范和消费者共同努力,以实现健康饮食的目标。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 4

一、 调查时间:

xx年6月20日

二、 调查地点:

幸福超市

三、 调查目的: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伴随经济的迅速增长,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愈加提升,大家开始更加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健康并不仅仅是生病后接受治疗,更重要的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来维护健康。现代人普遍不愿意依赖药物来保持健康,寻求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食疗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健康管理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还能改善肌肤状态,延长寿命。随着食品科技的不断进步,功能性食品应运而生,成为当今饮食领域的热门话题。为了了解公众对功能性食品的认知程度,并推动其在生活中的普及,特开展此次功能性食品调查。

四、 调查员:

张华(营养科学学院 食品科学与营养0651110510)

五、 调查结果:

幸福超市内功能性食品的上架情况汇总

六、 结果分析:

1、 幸福超市销售的功能性食品主要集中在提高免疫力和缓解疲劳方面,其他类型的功能性食品相对较少,几乎难以见到。

2、 社会上关于功能性食品的科普知识相对匮乏,消费者对其理解和认识相对薄弱。

3、 中国的功能性食品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标签不明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市场管理也相对缺乏,导致虚假宣传现象严重,消费者难以做出明智选择。

4、 目前,保健食品的价格普遍较高,这对其广泛普及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七、 综合建议

1、 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功能性食品的生产和市场管理。

2、 加强功能性食品的知识普及,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3、 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稳定性与有效性,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4、 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价格下调,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功能性食品的益处。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与保健意识的增强,功能性食品逐渐成为现代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场上各种功能性食品的种类和品牌不断增加,但也因此出现了不少问题与疑虑。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海甸岛功能性食品的市场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详尽的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时间

20xx.10-20xx.11

2、调查地点及对象

海口市海甸岛的各大药店及保健食品专卖店。

3、调查方式

我们以小组形式分路段走访各类型药店和保健食品商店进行调查。

4、组员分工

走访调查、原始资料收集:全体组员

资料整理:全体组员

报告撰写:XXX

PPT制作:XXX

二、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共走访海甸岛的多条街道,访问了17家药店,调查功能性食品品牌74个,涵盖了安利纽崔莱、哈药集团、太太、九芝堂、21金维他、碧生源、汤臣倍健、纽西莱特、椰马、脑白金、黄金搭档、千林、999、合生元、养生堂等知名品牌。我们也访问了各大超市,尽管其销售的功能性食品数量较少,未能计入总数。

通过对所调查的功能性食品进行统计,我们发现存在两种批号,分别是卫食字和国食字。然而,调查询问显示,即使是药店的工作人员也对这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并不清楚,这也反映出公众对功能性食品的相关政策及要求了解甚少。卫食健字和国食健字是保健食品在不同历史时期分别由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产品编号。卫食健字是早期国家卫生部的批准号,而国食健字号则是后期的统一编号。这种编号政策的变更无疑给消费者的购买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导致人们对市场监管产生模糊的认识。根据采集的数据样本进行随机验证,没有发现假冒批号的产品,整体来看海甸岛的功能性食品均为经过国家部门批准的正规产品。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走访了17家药店、8家超市以及若干保健食品店。大部分中大型药店都有功能性食品销售,而小型药店则较少或仅有少量出售。超市方面,功能性食品只有猴头菇饼干等少数几种。在海甸岛,功能性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为中大型药店。这一现象主要源于消费者长期以来将功能性食品视作药物购买的误区未能得到纠正。随机访问药店消费者的反馈几乎所有人都未能清楚地描述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及其与普通食品和药品之间的区别。根据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保健食品被定义为“具有一般食品共同特性的食品,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部分消费者还将保健食品当作药品,因而高估了其效果。

随着保健食品消费者的不断增加,然而大多数人对保健食品的理解和选择都存在错误或不全面的问题。为此,购买功能性食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保健食品并非药品,它们有助于调节生理功能,但在疾病治疗方面效果有限,主要用作辅助疗法。国家对此类产品的功能予以规定,总共有27种功能,如免疫调节、血脂调节、血糖调节、抗衰老、记忆改善等。不得在包装上或宣传中暗示具有治疗作用,超过上述27种功能宣传的行为均属违法。

二. 注意产品的标志与批号。经过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应在包装标示上写明其批准文号和标志。国产保健食品标识为:卫食健字 第号或国食健字 第号,进口保健食品标识为:卫进食健字 第号。

三. 保健食品的标签上应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适宜人群、食用量及方法。

四. 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物。新药上市需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且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批准;相对而言,保健食品的审核标准较低,仅需完成卫生指标的检验即可上市。

三、结果分析

从调查样本分析可知,功能性食品主要分为日常功能性食品和特种功能性食品。其中,适用于老年人的功能性食品最为普及,关注的主要方面有营养补充、改善睡眠、提升免疫力及降低血脂等。女性功能性食品以减肥、美白及孕妇专用产品为主,儿童功能性食品则主要集中在营养补充和促进发育方面。从药店的展示情况来看,主要消费群体为老年人和孕妇。产品形式包括口服液、冲剂、片剂、胶囊及酒茶等,原料多以蜂蜜、枸杞等中草药为主,尤其蜂蜜类的产品使用最为广泛。所有样本产品均标明:“本产品不能替代药品”。总体上,市场运作较为规范,但存在个别产品的提示字体较小,不易被消费者察觉。价格方面,功能性食品普遍偏高,单品价格多在百元以上,显著高于普通食品,而研发周期与成本较药品更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上功能性食品的价格却普遍较高,超出普通消费者的承受能力。调查中遇到多家药店工作人员的阻碍,对于产品的信息反馈也显得十分谨慎。

以上所述为海甸岛功能性食品市场的调查情况,由于人力和时间的限制,我们未能获取更为详实的数据,但通过已有的信息,我们仍能对功能性食品的市场现状有初步的理解。

四、建议

针对以上的调查结果与分析,为改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需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现象及非法经营行为。

2. 针对目前功能性食品的国食字与卫食字批号混乱的现状,政府应加快解决这一问题,统一批号管理,有利于消费者的识别和理解。

3. 目前市场上功能性食品的过度宣传及公众对其认知不足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及高校开展更多的宣传活动,引导消费者科学认识与合理消费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研究分析报告5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