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幸福感研究分析报告

111天前

本研究针对我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幸福感受到人际关系、学业成绩和自我价值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明确目标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的关键。调查显示,8.25%的人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47.42%感到较幸福,39.18%认为一般,而5.16%则感到不幸福。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包括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状况和心理问题等。为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建议学校引导学生认识幸福的真正内涵,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设定目标、追求兴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整体来看,大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较高,积极向上的氛围促进了幸福感的提升。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针对我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特点,探讨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各类因素。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受到人际关系、学业成绩、自我价值感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普遍认为,设定清晰的目标以及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追求幸福的关键因素。我们将通过分析,提出一系列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幸福。

幸福的天空是湛蓝的; 幸福的森林是生机勃勃的绿色; 幸福的阳光是温暖的金黄; 而我们所追求的幸福,则是丰富多彩的。

回想儿时,能每天享受甜蜜的糖果,穿上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的象征。步入成年后,拥有一份让人满意的工作与美满的家庭便是幸福。年老时,和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吃顿团圆饭的时刻则赋予幸福更深的含义。尽管这种幸福看似平淡,却充实而真实。

而如今,许多人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期望让他们承受着重重压力。作为大学生,面临来自家庭、社会和自我各方面的期待,我们正处在学习知识与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承载着未来社会的希望。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关于大学生的相关问题不断涌现,使得我们对大学生的幸福感越来越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幸福感状态,并构建和谐校园环境,本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重点关注人际关系、自我价值感及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结果,我们将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如年级、性别、专业等)以及生活状态、人际关系、性格等方面的自我评估。询问学生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以及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调查对象:针对瘦西湖校区的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以选择题为主,并附加一题主观题。本次调查共发出100份问卷,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追求幸福是主要目标。大家在校园里的努力奋斗,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迎接更幸福的生活。当前大学生的幸福感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将影响日后的发展。调查显示,8.25%的人表示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47.42%的人感觉比较幸福,39.18%的人认为一般幸福,而5.16%的人感到不幸福。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看,3.09%的人非常满意,38.14%的人比较满意,34.02%的人感到不满意,6.19%的人表示非常不满意。在人际交往方面,75.26%的人认为与人际关系比较融洽,值得注意的是,6.19%的人选择了不太融洽。不同的答案反映出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引起重视。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主观幸福感这一心理学新领域始于20世纪50年代,作为一个评估个体生活质量的指标,它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三个维度。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80年代,90年代后期逐步扩展到大学生群体。此次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认为,良好的经济状况和自由愉快的生活便是幸福的象征。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片面的,但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与时代背景。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包括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和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一定影响。1.关于就业压力,11.34%的人感受到巨大压力,55.67%的人感到压力较大,20.62%的人认为压力不大,12.37%的人表示没有压力。2.在恋爱问题上,20.62%的人觉得恋爱会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能增添,但效果有限,27.84%的人持中立态度,17.53%的人则认为无效。3.对于外貌、身形等的自我评价,3.09%的人非常满意,43.30%的人较为满意。这表明,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而恋爱、心理问题等则属于附属因素,影响程度各有不同。

三、建议

为改善我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个人两方面进行积极引导。

在学校层面,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真正内涵,培养他们追求幸福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帮助他们调和自身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同时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结合。加强挫折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预期,提升面对困难的能力。还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多样的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如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也十分重要,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身发展规律。

在个人层面,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提出了多种提升幸福感的建议,如设定目标并为之努力,追求兴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心态等。应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明确人生目标,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参与锻炼,提升身体素质。抓住在校期间的各种机会,提高自身能力,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强沟通能力,积累社交经验。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提升自我成长,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

从对瘦西湖校区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对生活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主观幸福感表现良好,得益于教育制度的完善、个人素质的提升与家庭教育的改进等因素。校园内普遍存在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尽管少数人受奢侈攀比影响,但整体趋势向好。在学术与实践方面,学生们互相学习与成长,展现出乐观积极的大学生活。

《大学生幸福感研究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