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分析报告(实用13篇)

382个月前

发现大多数年轻人将零花钱用于社交活动和个人消费,而储蓄意识显著不足。调查还揭示了家庭经济状况对零用钱数额的直接影响,显示出经济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的消费习惯,报告指出如何合理规划零用钱,培养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力,成为当代青少年的重要课题。

零用钱调查报告

零用钱调查报告 1

在我们班的后面垃圾桶里,以前几乎没有看到零食袋的踪影,但这个学期却发现了许多零食袋,数量竟然超过了垃圾的一半。这一学期,班上的同学们活跃得很,纷纷去KTV唱歌、游乐园游玩、网吧上网、游戏厅消遣。这让我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同学们的钱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了找出答案,我决定对班上的零花钱情况进行一次调查。

一、调查

我采用了交流的方式,和同学们进行了一番深入的对话,收集了他们零花钱的来源、数量和用途。经过统计发现,班上同学的零花钱主要是来自于过年时长辈发的压岁钱以及家长日常给予的零花钱。

大家的零花钱通常在每天3到8元之间,也有个别同学没有零花钱。有时候,如果同学们一起去KTV玩,零花钱往往会达到10至50元,甚至有的同学花费在50到100元不等。大部分同学的支出主要用于购买文具、玩具、抽奖卡和零食等,而拿去买课外书籍的开支则相对少见。

二、分析

1、消费心理:一些同学难以抵挡校园内小卖部美食的诱惑,另一些同学则因看到同学拥有更好的东西而产生攀比心理,随之也去购买。同样,还有同学出于中大奖的幻想,跟风买刮刮卡。

2、通过我的调查结果,“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每位同学一个月的零花钱平均达到150元左右。

3、在如今的家庭中,孩子们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受到过于宠爱,家长没有妥善管理孩子的零花钱,导致孩子们形成了随意花钱、不懂理财的坏习惯,常常在购买时不去思考物品的实际价值。

三、结论

1、大多数学生的零花钱来源于家长以及过年时的压岁钱。

2、绝大部分钱都用在日常购买零食上。

四、建议

希望同学们能够把钱花在更有意义的地方;买东西前务必要认真思考一下是否真正需要;希望家长能够控制孩子的零用钱,培养孩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

零用钱调查报告 2

 一、 问题的提出

如今,很多同学都拥有零花钱,并且不乏随意花费的习惯。我想了解一下,大家到底是如何支配自己的零花钱的?

 二、 调查方法

1、访问家长和班级内部调查——零花钱的支出情况及金额

2、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合理支配零花钱的方法

3、调查学校周边的小店——最受欢迎的零食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的来源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店主反馈

商品销量

零食销量最高,其次是玩具,而文具的销量则相对较低。在零食中,“卫龙”辣条销量最佳,其次是冰淇淋,而玩具中,游戏王最受欢迎。这些商品的价格大多在3元以上。

网络信息

如何合理使用零花钱

建议将部分零花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剩余的则应积攒起来,用于捐赠或在有需要时使用。

调查报告数据

零花钱的积累

大多数同学每月的零花钱都在30元以上,而实际支出一般在10到30元之间。有95%的同学保持着积攒零花钱的好习惯。

调查报告数据

零花钱的来源

同学们的零花钱基本上都是父母定期给的,且大多超过30元,其中60%的金额都用于购买零食。

 四、 结论

1、大部分同学将大量零花钱花在了零食上,如雪糕、游戏王卡片以及“卫龙”麻辣食品,这些零食的价格普遍在3元以上,显示出同学们在零花钱上的支出之大。而学习用品几乎无人问津。

2、合理利用零花钱,建议将一小部分用于购买学习用品。尽量减少零食和玩具的开销,把这类消费控制在零花钱的10%以内,剩下的钱可以用于慈善或未来的支出。

3、从调查中发现,同学们大多数的零花钱都在30元以上,实际使用的则大多在10到30元之间,且有些同学会留下多余的零花钱,95%的同学都养成了储蓄的好习惯。

4、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的零花钱一般是父母给予的,且常常超过30元。我建议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务,给他们适当的奖励,促进他们对钱财的理解。

5、调查还发现,约有60%的零花钱用于购买零食和玩具,且许多同学经常在学校周边的小店消费。课后立刻购买零食的习惯是不太好的,而盲目追求玩具也可能导致学习分心。希望同学们合理支配和使用自己的零花钱。

零用钱调查报告 3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学生们的零花钱也随之增加。由于我们小学生的自制力相对较弱,将零花钱放在口袋里难免会产生想要花钱的冲动。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旨在了解小学生如何使用他们的零花钱,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避免不必要的花费。

通过调查发现,50%的小学生将零花钱用于购买零食。他们常常在学校附近的小店或路边的摊位上消费,每次大约花费5到6元。在我们班里,大约有80%的同学喜欢买零食,主要是因为嘴馋或早上没有吃饱。20%的女同学则喜欢把零花钱花在一些花哨可爱的饰品上。这些女生平均每个月在饰品上的花费占了她们零花钱总额的80%。

据调查,她们每月平均购买10到20件小饰品,身上的配件每天都不相同,家里的发夹、头饰数不胜数,这真是一种浪费!大约35%的同学喜欢用零花钱购买书籍,但他们的选择却非常多样,包括娱乐杂志、言情小说、作文书、经典文学以及科幻小说等,好的坏的一应俱全。我们应该鼓励同学们“花钱买好书”,而不是那些不适合自己年龄段的书籍。还有10%的同学选择将零花钱花在虚拟物品上,比如腾讯QQ的“Q币”或盛大游戏的点券等。这种消费只会加重同学们对游戏的依赖,影响视力和学习成绩。剩下的3%的同学将零花钱用于其他用途。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小学生应学会理财,这绝不是一个笑话。我们可以把每天的花费记录下来,一周后回顾自己购买的物品,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开销,帮助自己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消费,避免再次不理智地花钱。一个月后,也许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节省了一笔钱!同学们,切记不要随意花钱哦!爸爸妈妈挣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零用钱调查报告 4

 一、问题的提出

在如今的校园中,几乎每位同学都拥有一些零花钱,但不少同学却养成了随意消费的习惯。我想通过调查,了解同学们是如何使用自己的零花钱的。

 二、调查方法

1、访谈家长和班级同学——了解零花钱的来源及使用情况

2、查阅网上资料——学习合理消费的技巧

3、走访附近的小商店——调查热销的商品

 三、调查情况及资料整理

信息的来源

涉及的内容

具体数据

1、根据店主的反馈,零食是最畅销的商品,其次是玩具,而文具的销售情况相对较差。

2、在零食中,销量最高的是“卫龙”辣条,其次是冰淇淋;而在玩具中,最受欢迎的是“游戏王”系列。这些商品的价格通常超过3元。

3、通过网络了解,合理使用零花钱的方法包括将一部分用于学习用品的购买,剩余的钱可以省下来,用于慈善捐款或其他必要的用途。

4、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的零花钱在30元以上,实际消费通常在10到30元之间,有95%的同学保持着储蓄习惯。

5、关于零花钱的来源,绝大多数同学是由父母定期给予的,而这些零花钱通常超过30元,其中约60%的金额用于购买零食。

 四、结论

1、同学们普遍将大部分零花钱用在了雪糕、游戏王玩具以及“卫龙”这样的零食上,这些商品价格普遍超过3元,显示出同学们消费的数额不小,而学习用品的购买则显得不够重视。

2、为了更合理地使用零花钱,应将一小部分资金用于购买学习用品,尽量控制在10%以内的消费用于零食和玩具。剩余的钱可以用于慈善活动或储存,以备不时之需。

3、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同学的零花钱都在30元以上,实际消费多为10到30元,且大部分都能保持一定的储蓄,这一习惯值得肯定。

4、调查还表明,同学们的零花钱大部分来自家长的定期给予,金额普遍偏高。建议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来培养他们的财务意识,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5、同学们的零花钱中,约60%被用于购买零食和玩具,尤其是在学校附近的小商店内,放学后频繁消费不利于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希望同学们能够理性看待自己的消费选择。

零用钱调查报告 5

调查地点:某市实验中学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4日

调查对象:初高中部全体学生

调查样本:152名中学生

调查人:李晓明 张伟 陈媛 苏志强

一、调查主题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而零花钱的使用则是学生独立生活的重要一环。关于中学生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开始担心,中学生的消费习惯是否会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我们决定围绕这一话题,开展针对中学生零花钱的调查。

二、调查目标

通过本次调查,了解中学生零花钱的来源及具体使用情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同时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零花钱使用情况,并提高他们的管理意识。

三、调查报告

此次调查历时4天,共收集到152份有效问卷,涵盖了年龄在14-18岁之间的学生。

在152名学生中,有72名(占总数47%)的周零花钱在30元左右,另有38名(占总数25%)学生的周零花钱在50元以上。分析发现,零花钱较多的学生,往往较多将钱花在购买零食和参与娱乐活动上,而周零花钱在30元左右的学生则相对较少花费于零食,他们表示:“如果把钱都花在零食上,未来要用钱时就会很麻烦。”在调查中,仅有26名(占总数17%)同学将零花钱用于购买书籍或杂志,其中绝大多数同学的零花钱都在30元以下,只有5名同学的周零用钱超过50元,他们中的3名同学选择投资于体育类杂志,而不是学习相关书籍。

从调查中得知,绝大多数中学生零用钱的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父母及其他亲属(共119名,占总数的78%),而有接近90%的家长并不经常过问孩子的零用钱使用情况。超50%的同学对于街头的零钱往往视而不见,只有约12%的同学会主动拾起,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相对而言,喜爱享受的学生人数虽然仅为27名(占总数18%),但他们的消费行为同样不可忽视。

我认为家长应当关注孩子的零用钱使用情况,并适度跟踪其支出。建议每周给予孩子20-50元的零花钱,过多的金钱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钱多得花不完”的心理,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专注度和作业完成情况。对于那些频繁参加娱乐的学生,家长应该适当地限制他们的零用钱,并对其娱乐活动进行合理的约束,以免影响学习进度。针对中学生不当消费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合理规划消费,增强理财意识。

提倡“合理与适度”消费观,倡导“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

2. 克服攀比心理,避免盲目追求高消费。

中学生尚未具备独立经济来源,消费时应从实际出发,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 注重精神消费,培养健康习惯。

中学生应着重精神消费,扩大有益书籍的阅读,追求知识和娱乐的结合,陶冶性情,丰富内涵。呼吁重视绿色消费,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 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

呼吁学校加强对中学生消费行为的引导与教育,将传统的勤俭节约精神融入校规和校训中,以塑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对问卷中“其他”选项的分析不足,未来需通过更深入的比较和整理来提升调查的有效性。

希望广大学生能更加关注学习,合理利用零花钱,确保学习与消费的平衡。

四、调查反思

中学生的零花钱使用问题普遍存在,如何指导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确保其消费方向正确,是本次调查的重心。我们也得到了许多学生的积极反馈,大家普遍认为这项活动非常实际和有意义,对学生的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零用钱调查报告 6

组长:王小明

组员:李华 张伟 刘晓婷 赵强 陈静 黄丽丽

零用钱的来源、使用情况,以及影响中学生合理消费的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零花钱也逐渐增多,他们的消费方式和渠道也变得多样化。然而,部分学生却存在滥用零花钱的现象,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既与社会环境有关,也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纠正这一现象,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家长、学校以及学生自身都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

事例一:某中学的一位学生,近日在生日那天举办了一场生日派对,他与十位同学在一家餐厅耗费了约900元。

事例二:另一名同学,其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在他的生日聚会上,亲友们送来的红包就超过了7000元。

这些情况呈现了当下中学生生日聚会的一个缩影。许多中学生似乎变得愈发追求奢华,衣着和使用的物品多为名牌,餐饮更是选择高档餐厅,形成了一种“消费至上”的风气。反之,选择简朴生活的学生往往会被视为“寒酸”,无法融入同龄人的社交圈。

每到放学,各大中小学校门口的小卖部和小吃摊就会熙熙攘攘,吸引了各年级的学生。摊贩们为了吸引这些年轻顾客,花样繁多的零食和玩具层出不穷。那么,学生们的零花钱到底来自何处?他们又是如何使用这些钱的呢?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零用钱来源于父母,占到了70.5%;来自祖父母的占18.3%;其他亲戚的占6.1%;通过自己工作所得的(主要是高中生)占5.1%。根据对约50名学生的调查,他们每月的零用钱分布如下:

300元以上:5%;200-300元:25%;100-200元:30%;50-100元:28%;50元以下:10%;0元:2%

这些学生的零用钱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呢?调查结果显示:购买学习用品占13%;储蓄占12%;零食消费占29%;玩电子游戏占15%;体育活动占6%;游乐场消费占10%;其他用途占15%。

由此可见,中学生的消费选择正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那么,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 社会因素。

如今天的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市场经济的繁荣使得消费品种类繁多,学生们不可避免地成为商家的目标群体。不少学校周边的小吃店、文具店、游戏厅等应运而生,各种吸引眼球的商品层出不穷。很多品牌也开始重视青少年这一消费群体,推出适合他们的产品。

二、 家庭因素。

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家长,往往出于对孩子的呵护,给他们提供了相对宽裕的零用钱。家长们想让孩子享受更好的生活,认为不应该让他们经历自己的成长艰辛,因此对他们的消费行为不予限制。这使得许多孩子从小就习惯了随意花钱,缺乏金钱的价值观教育。

由于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这部分中学生对金钱的态度变得逐渐消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不当行为,如对父母隐瞒真实消费情况,或因攀比心态导致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为了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防止他们的价值观被物质所左右,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政府措施:

1、加强对校外小商贩的管理,取缔无证经营的小摊小贩。

2、在学校及社区推广节约和理性消费的理念,组织相关宣传活动。

3、通过媒体和社会宣传,提升家庭和学校对儿童经济教育的重视。

二、 学校作用:

1、定期开展有关理财和消费观的教育活动。

2、鼓励学生制定合理的消费预算,培养他们的理性消费习惯。

3、组织主题班会,提升全班的节约意识。

三、 家长角色:

1、树立良好的榜样,言传身教影响孩子。

2、与孩子沟通金钱管理的重要性,帮助他们理解金钱的意义。

3、合理控制和安排孩子的零用钱。

四、 学生自身:

1、学会制定月度消费计划,合理安排花费。

2、养成记账习惯,了解自己的消费去向。

3、将零用钱用于有意义的活动,避免随意消费,做到精打细算。

金钱本身并不是万恶之源,唯有对金钱的贪婪,才是诸多问题的根源。通过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习惯的培养,让我们的青少年在复杂的社会中更好地成长,不被物质诱惑所影响!

零用钱调查报告 7

一、调查原因:

我注意到现在的小学生非常喜欢消费,尤其是在学校门口的小摊位,放学后总能看到他们在那儿忙着购买各种商品,因此我决定进行一次调查。

二、调查的时间地点:

调查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中午10点20分至10点40分

调查地点:艺术培训中心楼下的小卖部

三、调查内容(实地考察):

在下课的间隙,我来到艺术培训中心楼下的小卖部,利用这20分钟的时间调查有多少学生在那里消费。时间到后,结果如下:

前来消费的学生人数:62人

矿泉水的销量:12瓶

饮料的销量:45瓶

薯片的销量:38包

冰淇淋的销量:30支

在这短短的20分钟内,薯片的销量相对较少,仅售出38包,而矿泉水的销量则是最少,只有12瓶。

四、调查建议:

我建议学校和班级可以通过墙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合理使用零用钱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

父母也应该控制孩子的零用钱,教育他们理性消费而不随意花费。我们在消费时应有明确的目的,将零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并学会适度消费。对待每一笔花费要有轻重缓急的意识,能够节省的地方就要尽量节省。

我想说:让我们把多余的钱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们吧!或许你的一包薯片、一瓶饮料,就是他们生活的保障。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爱的传播者,只要大家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零用钱调查报告 8

每当放学时,校园周边的小商店和小吃摊便开始热闹起来,门前常常挤满了各个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在零用钱的消费理念上究竟理解有多少呢?我们围绕着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零用钱”展开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针对我校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结果如下。

一、学生零用钱的拥有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被调查者的98.6%,而没有的仅占1.4%。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的宠爱可谓无微不至,即使经济条件一般,孩子的生活依旧是优越的。许多父母将零用钱视为对孩子成长的投资,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只有个别孩子的生活费用完全由父母掌控,因此也就不存在零用钱的问题。

二、零用钱的月平均数额

调查数据显示,在初中生中,每月零用钱在50元以下的占比高达70.2%;51-100元占14.9%;101-200元占6.4%;而201元以上的则占8.5%。相比之下,高中生的零用钱则较为均匀,各个档次的比例差别不大,201元以上的最高,占30.4%;其余分别为151-200元占26.1%;100元以下和101-150元均占21.7%。

高中生的开支更大,尤其在学习和日常生活消费上,家庭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同学们的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

三、零用钱的主要来源

根据调查结果,同学们的零用钱绝大部分来自父母,占94.4%;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19.7%;其他亲戚给的占7.0%;其余的占4.2%。显然,高中生中,通过奖学金或其他形式获得零用钱的比例稍高于初中生。

对于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学生来说,生活开销多由父母来承担,少数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共同生活的学生,也会从他们那里获得一定的零用钱。大部分零用钱都是父母慷慨提供的。

四、零用钱的主要用途

结果表明,学生们使用零用钱的主要用途有:用书籍的占比为47.7%;存储和购买零食的各占46.5%;而玩游戏(包括家庭计算机游戏)消费占25.4%;体育花费占14.7%;用个人零用钱购买衣物占5.0%。

学生的零用钱主要流向书籍、储蓄和零食三大类别。

1.书籍作为知识的源泉,因市场上丰富的选择,不论是课内外,还是娱乐类、实用类等,父母对孩子购书的支持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因此书籍消费成为了零用钱的一项重要支出。

2.有46.5%的中学生会将未花完的零用钱用于储蓄,并且很多学生存钱有明确的消费计划,体现出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当代学生身上的传承。

3.不少同学喜欢消费零食,因此这部分开销在他们的零用钱支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中学生在零用钱消费上的一些现象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消费观念,学校有必要进行全面的经济知识教育和消费观念培养,同时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在教育过程中,应通过多种方式,倡导中华民族的勤奋努力、自我奋斗精神,并积极沟通家长,以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因为,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经济和消费方式的影响,家庭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消费习惯。

零用钱调查报告 9

在这个暑假,学校布置了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调查任务。我一直对学生们的零花钱使用情况感到好奇,我选择了《小学生零花钱使用调查》作为我的研究课题。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本次报告将从调查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以及对小学生理性使用零花钱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小学生几乎都有零花钱。不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放学后总能看到同学们在校门口和周边的小店里使用零花钱。有的购买零食,有的买玩具,还有的在购买学习用品。那么,他们的零花钱从哪里来?又是如何支配的?使用的是否合理?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我对20名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1、调查目标:了解小学生零花钱的来源,掌握小学生对零花钱的支配方式,以及了解家长对于小学生使用零花钱的看法,以便引导学生合理、高效地使用零花钱。

2、调查内容:在如今物质日益重要的社会中,小学生作为消费者,需要了解他们的零花钱使用情况。我主要调查了他们零花钱的来源、用途,以及家长对孩子拥有和使用零花钱的看法等。

3、调查对象:20名不同年级的学生,5位家长和4位学校教师。

4、调查方法:为确保调查的顺利进行,我采用了询问法了解班级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通过观察法记录他们使用零花钱的情况;最后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学生、家长和教师对零花钱使用的看法。

二、调查结果

1. 通过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家长会在孩子需要时给予零花钱,少数家长则通过奖励的方式来给予孩子零花钱,他们希望孩子能把钱用于学习上,而不乱花钱。

2. 针对老师的问卷调查分析显示,老师认为给予孩子零花钱是必要的,但应限量。适度的零花钱可以帮助孩子培养理财观念,同时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

3. 从学生的调查中得知,有零花钱的学生占总数的95.7%。其中,56.5%的学生是父母主动给予零花钱的;10.2%的学生是通过自身劳动获取的;9.3%的学生从亲戚或朋友那里得到了零花钱;6%的学生是以奖励的方式从父母那里得来的。在零花钱的支配上,14%的学生选择将零花钱交给父母保管;30%的学生将零花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15%的学生则用于网吧和娱乐;35%的学生用于购买零食和玩具等。

仅有30%的学生对自己零花钱的使用有较为合理的规划。经过调查分析,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1. 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良好,家长对每天给孩子的零花钱并不在意。

2. 钱来得太容易,导致同学们不考虑花钱时的计划,常常不加节制地消费,许多钱花在了不必要的地方。

3. 家长过于溺爱孩子,盲目给予金钱而不询问使用情况,导致孩子缺乏理财意识,消费随意,未能有效使用零花钱。

4. 学校亦缺乏对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教育。

三、通过这次调查,我针对小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提出以下建议:

1、家长应控制给予孩子的零花钱数量。即使经济条件宽裕,也应让孩子懂得零花钱的合理使用,如用于购买学习用品、乘车,或在饥饿或口渴时买些食物等。

2、家长要定期了解孩子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孩子零花钱的使用缺乏关注,这是导致孩子随意消费的主要原因。家长需对孩子加强管理,一旦发现孩子乱花钱,立即予以制止,并向他们讲述节俭和理财的重要性。

3、鼓励孩子体验劳动的辛苦,从小培养勤俭的好习惯。父母可以在寒暑假期间鼓励孩子参与一些劳动实践,如帮助家人做家务、参与亲戚的生意等。年龄较大的学生可以尝试做一些暑假工或寒假工,从实践中学习理财知识。

4、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在使用零花钱前,可以帮助他们制定支出计划,如“今天需要多少零花钱?用途是什么?”这样可以让孩子提前养成计划消费的习惯。家长还应时常了解孩子的花费是否符合预设计划。

5、鼓励学生自主存钱,支付自己的学费和购买学习用品,既能减轻家长的负担,也能让他们更好地使用零花钱。

6、老师可以通过班会等方式,开展有关理财教育的主题班会,帮助学生认识钱的来之不易以及如何合理使用。

调查内容:小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1. 家里平时会给你零花钱吗?A给 B不给

2. 你的零花钱主要来自哪里? A父母 B亲戚或朋友 C压岁钱 D其他

3. 在家里做家务时会得到劳动报酬吗?A会 B不会

4. 你的零花钱是如何获得的? A家人主动给 B自己要求 C其他

5. 你平均每个月的零花钱数目大概是多少? A10元以内 B11元—30元 C31元—50元 D51元—100元 E100元以上

6. 当你每月的零花钱在规定时间前用完,家人会? A再给 B不再给 C根据情况

7. 你认为家人应该给你零花钱吗? A应该 B没必要

8. 家人会问你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吗? A经常问 B有时问 C从不问

9. 你的零花钱主要用来做什么? A买学习用品 B买玩具 C买零食 D其他

10. 你有没有记录零花钱的使用情况? A有记录 B无记录

11. 你现有的钱(如压岁钱)是如何处理的? A全部交给家长 B自己自由支配 C家人开银行账户存起来,随自己支取 D家人开银行账户存起来,随跟家人商量

12. 你认为自己使用零花钱合理吗? A合理 B不合理 C不知道

13. 你认为自己的零花钱使用方式如何? A较理性 B一般 C较差

14. 如果学校开设零花钱使用教育课程,你会喜欢吗? A喜欢 B不喜欢

零用钱调查报告 10

背景

在绝大多数学生每周或每月都会从父母处获得一定数量的零花钱。身为这些零花钱的使用者,我们是否对以下几个问题有足够的了解呢?

目的

调查中学生对于零花钱的消费情况

调查方法

1. 问卷调查

2. 口头访谈

3. 网络查阅

调查情况

问题1:零花钱的来源

——94.4%的中学生的零花钱主要来自于父母

大部分学生的经济来源依赖于父母,虽然少部分同学可能从祖父母或其他亲属那里获得零花钱,这表现出长辈对年幼者的关爱。而有些希望自力更生的学生,则会尝试做一些兼职工作,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并积累社会经验。然而,由于中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愿意让他们课余打工的家长并不多见。

问题2:零花钱的数额

——初中生的零用钱普遍在每月50元以下,而高中生的花销则更加多样化。

初中生年龄较小,平时开支不大,加之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处理事务的能力较弱,家长一般不会给孩子太多自由支配的钱。通常情况下,家长只在特别的场合如郊游时给予稍多的零花钱,而日常花费主要依靠几元钱来应付。大部分初中生的每月零花钱控制在50元以下。相比之下,高中生的花费相对较高,学习和生活上的需求也随之增多,家长们对孩子的适当开销会更加大方。

问题3:零用钱的使用情况

——中学生的零用钱主要流向三类:购书、零食和储蓄。

值得注意的是,约36.5%的中学生会将未消费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大多数学生的储蓄目的明确,表现出他们积攒钱财的意识。这显示了中华传统的勤俭节约美德在当代青少年中的延续和发扬。

问题4:对零用钱的态度

——整体来看,中学生普遍缺乏理财能力

青少年时期的许多习惯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学生对待零用钱的方式,往往能反映出他们未来的理财理念。如果从小就能在金钱使用上养成节俭的习惯,长大后自然会避免随意挥霍。相反,若是从小养成了过于消费的习惯,未来可能会面临较大的财政困扰。

建议

为了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避免不良的消费习惯,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政府部门应采取措施:

1. 加强对校园周边无证小摊贩的管理,净化校园环境。

2. 在学校和社区宣传无证摊位的潜在危害及勤俭节约的好处。

3. 发布宣传标语,提高学生的警觉性。

二、学校应努力:

1.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 教育学生正确看待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 引导学生理性消费,抵制攀比心理。

三、家长应当:

1. 树立榜样,孩子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学习。

2. 向孩子解释金钱的意义,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 适当控制孩子的零用钱数额。

四、学生应自我管理:

1.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开支计划,避免频繁向父母索要零用钱,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支出。

2. 坚持记账,监控个人消费,帮助自己理清开支情况,识别哪些开支是合理的,哪些是可省的。

3. 在重要地方花钱,确保零用钱的使用能够产生实际的价值,避免随意消费带来的浪费。金钱的价值不只在于数量,更在于如何合理使用,让我们一起努力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让金钱不成为负担!

零用钱调查报告 11


我们计划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学生们是如何使用他们的零花钱的,从而培养他们的经济意识,让他们在小小年纪就能合理分配和使用这些资金,并接受节约的理念。零花钱是每位学生都期待的财富,但我们该如何智慧地使用这些钱呢?在课后,我常常能看到学校门口的小摊满是学生们,他们似乎都把零花钱花在了吃喝玩乐上,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好奇。我们决定对同学们进行一次相关的调查。

正文:经过对一部分学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他们的回答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将大部分零花钱交给父母,自己留下少量用来购买学习用品,占50%;第二类是将所有零花钱存入银行,进行小额储蓄,占30%;第三类是把零花钱用作一次愉快的旅行,占10%;第四类则是全部花在新年期间的玩乐上,占10%。这些截然不同的情况是因为什么呢?同学们的心声又是如何呢?以下是我们采访的一部分实录:

第一类的一位同学。

记:请问,你是怎么处理你的零花钱的?

甲:我会留一小部分给自己,其余的交给父母。

记:你觉得这样的安排好吗?

甲:当然好,留一点可以买文具,有时也会买我喜欢的玩具。

记:如果你觉得钱不够该怎么办?

甲:那我就会向父母求助,他们会支持我买学习用品的!

思考1:从这一类同学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对金钱的使用相对谨慎,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好地管理零花钱,希望把钱交给父母更为合理。

再来看第二类同学。

记:你是如何使用你的零花钱的?

乙:我会把零花钱都存进银行。

记:你不留一些用于购买玩具之类的吗?

乙:不,我觉得存钱才是积累财富的方法,将来会派上用场。

记:谢谢!

思考2:第二类同学非常有远见。他们明白如何妥善处理个人的零花钱,把钱存入银行,将来可能用于学费或其他重要的支出。他们参与储蓄,也是在为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

第三类同学又是怎样的呢?

记:你打算怎么使用你的零花钱?

丙:我打算把这些钱用作一次旅行的费用。

记:你觉得这样花值得吗?

丙:当然值得!旅行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还能拓展我的视野。

记:祝你旅途愉快!

思考3:这一类同学热爱旅行。他们为自己的旅程筹集资金,把零花钱花在开阔眼界的事情上,这种意识在他们这个年龄段是非常可贵的!

最后我们来看第四类同学。

记:你喜欢把零花钱花光吗?

丁:当然喜欢!这可是很爽的事情,可以尽情享受!

记:不会觉得浪费吗?

丁:有点,但我认为开心就好!

思考4:虽然这一类同学享受当下,但过后可能会后悔,尤其在他们需要用钱的时候,才会真正意识到零花钱的价值,希望他们能有所领悟。

我们认为,前几种使用方式都有其优点。如果用零花钱买书,可以提高知识水平;如果用来旅行,可以增长见识;而作为储蓄,不仅能积累个人财富,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希望家长们能引导孩子们学会合理使用零花钱,创造出恰到好处的支出。

为了更好地进行此次活动,我们还确定了一些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他们的零花钱使用情况。

(2) 观察法:在午休或放学后,观察同学们的零花钱使用情况。

(3) 文献研究法:收集权威人士的理财建议,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观。

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收到了一定的零花钱,他们大多交给父母保管或者用于交学费,而仅有少数同学会全部花在吃喝玩乐上。虽然大部分同学能够妥善使用零花钱,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乱花钱的情况,亟需合理安排。许多同学心中都有关爱他人的意识,愿意把一部分零花钱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大家能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全校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零花钱,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调查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习了如何合理使用零花钱的知识,这让我们明白即使生活条件改善了,也应当讲究节俭,理智消费、学会理财的道理。

不乱花零花钱的方式:

方式一,交学费。(减轻家长负担,培养独立精神与家庭责任感)

方式二,献爱心。(捐出一部分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助人为乐)

方式三,表孝心。(给长辈或孤寡老人赠送小礼物,培养敬老爱老的美德)

方式四,进行投资。(在银行开个账户,进行教育储蓄)

方式五,购买书籍。(不仅开阔视野,还能与同学交流阅读,增进友谊)

方式六,去旅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方式七,购买保险。(为健康、升学等问题解除后顾之忧)

对策:

1 控制零花钱的数额。即使家庭条件良好,也不应随意索要零花钱,明确零花钱要用于必要的支出,比如购买学习用品、交通费用,或在饥饿时解决饮食问题。

2 使用之前制定开支计划:今天你需要多少零花钱?分别用在什么地方?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计划用钱的习惯。父母可以适时“调查”孩子的钱是否按计划使用,避免孩子因多领零花钱而撒谎。

3 让孩子体验赚钱的艰辛。假期时,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劳动实践,如帮家里做事、帮亲戚做生意、照顾孩子等,孩子能够领悟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道理,用钱时自然会更加谨慎。

4 鼓励孩子多存钱。许多孩子可能都有个人银行账户,家长应该鼓励他们将平日的零花钱节省下来,存入银行,积少成多。家长还可以为孩子建立“家庭小银行”,或者在银行为孩子开设一个活期存折,让他们尝试储蓄的乐趣,从而增强理财意识。

5 我们要明白,钱并不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一说法是错误的。知识、能力、气质、性格等很多东西是金钱无法购买的。一个人再富有,也不能拥有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只有劳动、知识、经验和能力才是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财富,拥有这些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6。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零花钱来之不易,应该合理使用,避免铺张浪费。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无法像我们一样正常学习与生活,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应当节约零花钱,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伸出援助之手。

零用钱调查报告 12

零花钱,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用来消费的小额钱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特别是在我们中学生中,零花钱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观念的变化,很多学生都开始追求高消费的生活方式。然而,在学校和社会上,对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规范,学生对于消费的态度和行为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随机选取了50位同学,以探讨他们的零花钱使用习惯。大多数中学生每个月都会收到固定的零花钱,日常生活中也频繁使用这些钱。

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现如今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往往对他们十分宠爱。这种溺爱使得许多学生在消费时不加节制,他们常常为了追求时尚,不惜花费巨资购买名牌商品。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生的消费情况,我们通过一份表格列出了他们的消费项目。

我们还调查了中学生的零花钱是否充裕。理想情况下,中学生的零花钱应该是充足的,但调查结果却显示出不同的情况。

父母通常会给孩子零花钱,并理应关注他们的消费情况,但结果却并非如此。调查数据显示,关心子女消费的父母仅占20%,而选择不询问的占70%,少数则完全不在意。这说明,父母对孩子消费情况的漠不关心,部分导致了学生消费观念的扭曲,使得中学生容易产生过度的消费欲望,觉得金钱来得容易,导致他们对学习目标的模糊,从而活在短暂的满足中,这是一个需要改善的现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100%的学生表示自己负责管理每年的压岁钱。这也可能是学生追求高消费的一个潜在因素,助长了他们的消费欲望。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向广大师生、家长及学校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宣传,利用校园和班级的宣传栏,提醒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让他们意识到钱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2. 学校应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认识行为的对错。

3. 鼓励学生参与更多实践活动,以体验劳动的辛苦,深入理解金钱的来之不易。

4. 家长应适度控制给孩子的零花钱,同时教育他们理智消费,关注消费情况,防止乱花钱的现象发生。

零用钱调查报告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庭的经济状况普遍得到了改善。如今,许多父母的工资水平已经达到2000元、3000元甚至更高。伴随着这些变化,学生们对零花钱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他们可以轻松地向父母索要零花钱,但这些钱究竟是用来购买什么呢?为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项小型调查。

在调查中,我发现麻辣小吃和烧烤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地摊周围总是人山人海,络绎不绝。各种玩具的销量也相当可观,例如“变形金刚”、“芭比娃娃”、“战斗陀螺”和“库洛牌”等,都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还有一些孩子喜欢与他人攀比,花钱购买比别人更昂贵、更华丽的物品。也有少数孩子用零花钱购买恶作剧道具,专门用来捉弄朋友。

分析

1、在校园内,手握麻辣小吃和烧烤的学生随处可见,麻辣小吃和烧烤似乎是学生们浪费零花钱的主要原因。

2、玩具是每个孩子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玩具的开销也占据了许多学生的零花钱。很多学生喜欢将玩具带到学校,这不仅影响了学习,还可能触犯学校的规章制度。

结论

经过调查,我发现许多孩子以购买早餐为借口向家长要钱,实际上却用这些钱在地摊上购买零食和玩具,甚至还有人会去网吧,而根本不吃早餐。这种行为不仅对他们的健康有害,也会影响学业。

建议

我建议学校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防止这种现象的持续发展,严格管理学生在校园的饮食习惯,关注孩子们的健康。唯有如此,祖国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

《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分析报告(实用13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