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阶段的继续教育工作中,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传授,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课外活动,我们逐渐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显著提升。此次总结报告将深入剖析这些实践成果及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深远影响,旨在为未来的教育工作指明方向。
一、继续教育培训本学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继续教育培训。5月20日,我们在网上对教师进行了相关培训,主题为《探讨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培训时长约为3学时。培训结束后,各校组织教师进行了集体讨论,也在实际课堂中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反馈了解到,该培训内容符合当前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升其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探究时,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帮助其理解内在的逻辑关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研活动人际关系在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影响着教育效果的方方面面。4月上旬,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一次专题讲座,题目是《在小学教育中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讲座使教师们意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还对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有其规律可循,教师应该深入理解这些规律,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应用。选择合适的科研方法也是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在6月中旬举办了一次科普讲座,内容是《小学教育研究的方法与实践》。讲座重点介绍了行动研究的模式,强调通过实践者的自我反思与行动调整来解决问题,达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确保科学性与有效性是行动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校本培训各校都将校本培训纳入重要的工作计划中,依据《市进修校师训工作计划》和《教师培训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各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校长作为培训的第一责任人。遵循务本求实的原则,采用自修、反思、实践和研究的培训模式,积极探索适合自身需求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努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
1、自修。自修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各校规定了自学的内容、进度及思考题。教师们利用每天的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双休日也会利用时间,做到每天不少于半小时,累计自学笔记达到7000字,书写要求工整、认真。
2、反思。反思是教师发现和分析问题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结合《自修教程》中提出的观点及案例,找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其教育后果。教师们在反思中形成个体与群体反思两种方式。个体反思包括教师针对教学实践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反思,记录内容真实且有针对性。群体反思则通过专题讲座、经验分享和集体讨论等形式进行,各校计划每个专题开展4次讲座,累计学时不低于8学时,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
3、实践。实践是在自修和反思基础上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改进的实际尝试,是对教师培训成果的检验。课堂教学是教师将理论付诸实践的重要阵地,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公开课,增强每学期的听课评教活动。教师们带着问题听课,分析得失,寻找理论依据进行讨论和评课,通过这种方式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研究。研究是教师通过撰写论文、随感、案例分析和设计优秀教案等形式提升自我认识,形成个体的教育思想。教师们努力将所学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并逐渐总结出成熟的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