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导处工作安排与计划策略

352个月前

初中教导处的工作计划如同一张精密的航海图,指引着教师与学生共同前行的方向。明确的目标设定与详细的实施步骤,将为学生的成长铺设坚实的基石。关注学业与品德的双重发展,强化课程的实施与评估机制,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积极的沟通与合作,能有效凝聚师生与家长的力量,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学期初中教导处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管理层的引导下,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为核心理念,通过强化日常教学管理、深入教学研究,持续监控教学质量,完善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努力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师。

发挥教师团队的协作力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绿色指标体系,探索教学常规的评估方法,实施备课与教案审核等制度,从日常工作中寻求教学效果的提升,并引导学校的教风建设。

二、具体工作。

(一)重点工作。

1、加强教研组的集体研究,探索适合的校本培训体系。

(1)继续在特定学科中聘请教育顾问,通过专家指导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与使用,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承担主题教研的主讲任务。

(3)开展校本作业的设计与实践,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为重点,结合学科特点,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与基本要求,研究学生学习情况,逐步推进校本作业的设计。

2、坚持科学分析,稳妥提升教学质量。

(1)坚持对阶段性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科学、合理地加以运用,帮助教师总结和优化教学经验。

(2)加强对“绿色指标”的学习与实践,根据绿色指标体系,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3、优化学风,创造学生喜爱的课堂。

(1)基于学校特点,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各类竞赛活动,逐步形成教学常规,要求各学科制定相应的学科竞赛计划。

(2)继续举办优秀作业和课堂笔记评比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与优化。

(3)建立适当的宣传渠道,及时表扬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倡导积极向上的良好校风。

(4)树立以“生本”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合理需求,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4、与学校其他部门配合,积极做好市级现代化教育督政的迎检工作,组织部分学科的教学评比活动,以此为载体,营造人人积极参与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设计和研究能力。

(二)常规工作。

1、完善课程建设。

本学期继续由教研组牵头,根据各组的限定性拓展课实际情况,在教学计划中体现这些课的安排,各备课组应结合自身特点制订实施计划,分工合作编写相关教案或讲义(每学期提供四个专题)。

2、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全体学生的提升。

(1)通过学习,提升认识,营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的文化氛围,建设公平的教育环境。

(2)重视低年级学生的教育。思想上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管理方案,提高学习兴趣。评价上改善评价方向,尊重他们的渐进发展。在教学中适当降低门槛,努力创造能够促进这些学生发展的氛围,提高合格率。

(3)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组织多种学科竞赛活动,营造积极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

(4)关注高端学生的培养。在课堂上提供开阔的思维空间,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平台,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3、坚持教学常规建设,营造学校的教研文化。

(1)加强教研组与备课组的建设。

鼓励教研组参与市、区级大型教学交流活动,增强服务能力。落实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与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通过行政巡视或参与的方式提高教研的实效。各备课组需做到“四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要求、统一评分标准。“四确定”:确定时间、地点、内容和发言人。“五研究”:研究教材、学生,研究三维目标,学科基本要求和课程标准,研究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研究评价体系,组织质量监测活动。

(2)继续实施“推门听课”活动。

落实校长室的要求,行政每周听两节课,随机抽查教师的教案,了解一线教学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鼓励教师之间互听课,教研组内教师相互观摩,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12节,其中8节为本组教师。任课教师听课不少于8节,其中本组教师不少于4节。

(3)完善教案审核制度。

使用学校提供的统一备课本,分课时撰写教案。定期检查三次,分别在第2周、第10周和第19周进行。一次抽查与“推门听课”相结合,要求被听课教师主动提供已撰写的教案,供行政审核。

(4)关注教学中的作业、答疑和评价管理。

教师应从学生发展出发,精心设计和选择作业,作业形式要多样,注重分层作业,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关注作业反馈功能。倡导从学生需求出发,加强个别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和帮助。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和矫正功能,以考促教,以考促学,认真总结教学得失,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本学期教研组要重点加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确保课堂教学的教育导向是正确的。

(5)做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继续开展优秀课件评比,鼓励教师自行开发课件,提高教学效果,分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好经验。以信息技术组为主导,指导班级设计班级网页,组织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的评比活动。

(6)持续推进随班就读的工作。

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关注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探索随班就读的新模式。

4、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1)做好关于“打造学生喜爱的学校”的子课题选题、设计与初步研究工作,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研究任务。

(2)鼓励教师自主申报学校课题,研究方向可以自选。

(3)本学期学校科研常规考核的主题为“基于‘生本’的科学命题”,题材不限,可以是论文、小结或案例等。

5、落实毕业班的相关工作。

(1)重视毕业班教学研究,加强基础性教学实践研究,提高课堂效益,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落实统测分析和对策研究,做好心理疏导和升学指导工作。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毕业班复习计划,通过复习研讨会、模拟训练和方法指导等形式,明确教学方向,夯实基础,提高毕业班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2)加强对毕业班教学工作的管理和研究,合理安排课程和教学进度,确保毕业班整体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全体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认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仔细分析每次诊断性检测,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应对措施。

(3)处理好毕业班的教务工作。

6、做好预备班招生工作,与对口小学协调,开展相关工作。

7、其他工作。

(1)加强与光明的沟通,发挥光明链的作用,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2)安全和卫生工作。增强学习,提升安全意识,增强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持续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强化传染病预防工作,组织学生体检。

(3)完成大屯二中的对口交流工作,为其提供教学和教务等方面的服务。

(4)继续由语文组和大队部牵头,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推广普通话的应用。

(5)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

《初中教导处工作安排与计划策略》.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