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中,第二学期的计划不仅是对学生学业进展的关注,更是对他们心理健康与社会能力培养的全面考量。随着学生们逐渐成熟,班主任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支持者。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关注学习与生活的平衡,将是我们共同迈向更高目标的重要一步。
在时光的流逝中,我与我的学生们已经进入了三年级的第二学期。面对已熟悉校园生活的学生们,我将根据上学期存在的问题,制定出这一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堂教学和活动为主要载体,秉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自我管理和小组合作的功能,努力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促进的素质教育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集体荣誉感,形成健康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努力实现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身心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一系列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管理和服务,促进班级不断向上发展,力争成为学校的优秀班集体。
三、基础环境
三(6)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3人。在两年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依然明显,无论是在学业、书写,还是在纪律和卫生等方面,都体现出这一特点。这样的情况与孩子的个体差异以及家庭和老师的指导密切相关。有十个左右的学生在各方面表现突出,六七个学生明显落后,大多数学生守纪律,听话,班级的纪律总体较好。然而,由于上学期班级卫生情况较差,排队秩序松散,本学期亟需整顿。
四、主要工作与具体措施
1. 结合校内规章制度,本学期重点抓好学生的“课堂纪律”和课间安全文明习惯。每天由各小组组长对组员的早读、作业和课前准备进行检查,对未达到要求的学生进行记录扣分并进行指导,安全巡查员负责监督并记录违反纪律的同学,卫生检查员则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活动和卫生习惯。
2. 强调行为规范的培养,将习惯养成作为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抓手,开展日常行为规范训练。
3. 重新安排座位。小组长优先入座,一般坐在中间或后面,随后根据身高及日常表现尽量使各组实力相当,以便后续竞争。
4. 加强学习小组建设。以“新学期,新挑战”为口号,结合班级日常工作,明确小组目标和成员职责,形成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小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5.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小干部的作用,结合班级实际,通过各项活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积极表扬干部的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激励干部积极工作,同时严格要求他们在知识、能力和纪律方面做到表率,力争从各方面给全班作出示范,通过班级干部的小团体带动整个班级进行互评和自评,形成班级的组织性、纪律性和上进心。
6.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是一种强大而潜在的动力。通过课堂评价,营造班内持久而热烈的竞争氛围。激励学生在小组和班级的各个方面争取荣誉,并根据表现进行定期评价,让每个学生和小组明确自身的优劣势,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重新制定本学期的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内容选定相应的负责人,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建立奖惩机制,鼓励所有学生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7. 根据评价内容制定详细的班规,并在班级公示,让每位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禁忌,违规会扣分,常常扣分的学生可能无法获得奖状;而哪些行为是良好的,做好了会加分,常常加分的学生有机会获得奖状。让学生明白,做好每一天是最重要的,长期坚持便可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8. 注重家校密切联系。坚持家访,使家长能深入了解学校、孩子在校的学习环境,促进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进一步听取家长对学校、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意见。
9. 由于卫生和排队站队存在较严重的坏习惯,因此在晨会和班队会中要重点强调。具体措施是每天在下午两节课后,值日生完成卫生工作后,与卫生委员一起检查每位学生的书桌,查看是否整洁。对于问题较为严重的当面告知并监督整改,并进行扣分。也要检查课桌上的清洁,不能放置过多物品影响值日生的工作。对于排队中出现拖拉或捣乱的情况,也要逐一进行奖惩。
10. 为了便于日常记录,针对大部分学生已养成的良好习惯采取扣分制,而仍需强化的方面则采用加分制。比如,迟到、红领巾佩戴、两操、卫生等方面采纳扣分制,而阅读、背诵、日记、作业等则采取加分制。
我相信,详细的班规与认真负责的执行将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