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工作的年度规划与实施方案

143天前

妇幼保健院的工作计划旨在实现多项关键指标,新法接生率、孕产妇管理率及高危孕产妇筛查率等均需达到高标准。重点工作包括加强沟通与协作,提升社会对妇幼卫生工作的认知,增强健康教育的效果,注重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质量,关注农村基层的妇幼保健基础工作,并加强综合服务能力建设。通过规范保健技术、加强高危孕妇和体弱儿童的筛查与管理,确保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水平。重视学习卫生法规,强化服务意识和集体主义,推动妇幼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医疗质量与社会效益的双提升。

妇幼保健院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新法接生率>99%;孕产妇管理率>97%;

住院分娩率>98%;高危孕产妇筛查率>95%;

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8%;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3岁以下儿童管理率>88%;7岁以下儿童健康覆盖率>90%;

新生儿死亡率<10‰;婴儿死亡率<1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6‰;新生儿窒息导致的婴儿死亡占比<12%;

新生儿疾病筛查率>88%;托幼机构儿童健康体检覆盖率>98%;

妇女病筛查和治疗达2000人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98%。

二、主要工作重点:

(一)、加强沟通与协作,持续优化妇幼保健工作环境。

应正视挑战,抓住机遇,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妇幼卫生工作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公众健康中的重要性,提升社会对妇幼卫生工作的共识,努力争取政府对妇幼卫生事业的关注与支持。作为政府的技术顾问,巩固提升“母婴健康工程”项目的成果,针对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工作措施,以确保业务的有序开展。另外,通过下村指导、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村卫生站在妇幼卫生工作中的重视,将妇幼卫生纳入单位工作的重要议程,支持妇幼人员在岗位上更好地履职。

(二)、注重健康教育效果,加大对健康教育的投入。

提高妇女儿童的保健意识,强调参与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是开展卫生工作的基础。

1、将健康教育视为专业特色与服务品牌,加大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按照统一计划、共同参与、分工负责的原则,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2、逐步规范“孕妇学校和育儿学校”的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提高实际效果,确保城镇孕产妇健康知识和家长育儿知识的教育覆盖率达到90%。加强教育效果的评价与登记。

3、继续利用广播、报纸、黑板报等媒介宣传保健知识,发挥电话通讯的便利,为保健对象提供咨询服务。

4、针对初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重视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妇幼保健知识讲座,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5、在门诊保健对象中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的利用村妇幼保健网络、婚姻登记服务和托幼机构,发放各类健康教育宣传材料,扩大健康教育的覆盖范围。

(三)、聚焦重点工作,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质量。

依据“抓好二个管理、加强二个筛查、控制二个死亡”的要求,不断提升孕产妇与儿童保健管理质量,保障孕产妇与儿童的健康安全。

1、认真落实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工作的常规,重视全程保健管理,进一步规范保健技术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加大对各项工作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与指导,及时提出改进建议,确保妇幼保健各项指标质量的提升。

2、孕产妇保健应继续以高危筛查为重点,确保每位孕妇进行初步筛查和高危筛查,及时发现健康风险,避免漏筛错筛现象,同时对筛出的高危孕妇进行及时反馈,落实分级管理责任,并对重度高危孕妇实施联管制度,做好后续的随访、转诊和救治等措施,控制潜在风险。

3、儿童保健重点应放在体弱儿的筛查与管理上,注重发现健康问题并加以利用,增强儿保工作的吸引力与认可度。基层对筛出的体弱儿应动员家长进行全面复查,确保按保健常规进行管理,并在入学时抓住儿童健康档案的验收机会,切实做好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

(四)、关注农村基层,加强妇幼保健基础工作。

农村妇幼保健工作是整体工作的重点,也是影响全镇妇幼卫生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必须持续高度重视。

1、所领导全面负责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检查与指导,确保人力、制度等方面的保障,确保工作的落实。妇儿保科需根据人员情况,负责业务技术指导,确保对各村卫生站指导不少于4次。

2、继续实施基层妇幼人员季会制度,总结交流工作情况,并布置阶段工作任务。关注宗旨观念和责任意识的引导,提升工作主动性与责任感。

3、采取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等方式,对基层妇幼人员进行至少两次的业务培训,重点培训高危孕妇筛查与管理、体弱儿筛查与干预及产科并发症的处理等知识,提升人员的业务水平。

4、第二季度开展全院产科质量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季度对全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基础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分析面临的困难与薄弱环节,并制定完善的工作措施。

5、完善村卫生站联系机制,提高妇幼保健服务的效益。关心村卫生站人员的工作与学习,帮助其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6、努力扩展农村妇女病筛查覆盖面,按公共卫生服务要求开展妇女病查治,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五)、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高度重视业务技术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服务条件,提升服务功能与质量是指导中心职能顺利发挥的前提。

1、按照权责明确的原则,完善实施科室二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层干部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骨干作用,督促中层干部履行各自职责。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督查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工作的规范性。

2、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并通过增收节支等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医疗保健设施短缺问题,建设规范化的产科,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年度内计划支出3-5万元用于购置便携式B超、电子阴道镜等设备,以提升服务能力。

3、加强医疗保健质量管理,落实质控方案,各科室需按照质控方案每季度自查一次,针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改进,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奖金挂钩。质控小组将定期检查质控方案的落实情况,其结果与科室季度效益考核挂钩。

4、通过各种手段积极宣传与推广自我,不断提高社会知晓率与信任度,为自我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面对社会制度与卫生政策转变。

妇幼卫生在新的条件下面临的困难与机遇并存,影响着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面对现实、实事求是,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努力工作,以推动妇幼卫生事业的进步。

一是增强形势任务教育,学习卫生法规和改革政策,明确目标与困难,增强忧患意识与竞争意识,力求在挑战中寻求发展。

二是加强工作的责任意识,树立以发展为核心的观念,确保“保健医疗并重、发挥特色、诚信优质服务”的理念,推动妇幼卫生事业持续发展。

三是强化宗旨观念教育,使全体人员认识到妇幼保健的重要性,强化保健优先的思想,正确处理保健与临床的关系,增强服务意识,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服务方式和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四是重视效益观念教育,在服务中做到应需检查、应需治疗,减轻群众负担的增强效益观念,引导公众合理消费,提高服务效益。

五是强化集体主义教育,让全体人员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树立集体与个人的重要性,自觉做到勤俭办事,消除浪费。

六是继续加强行业作风教育,鼓励全院人员遵纪守法,遵循职业道德。巩固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成果,提升医疗质量管理与精神文明建设。

《妇幼保健工作的年度规划与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