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计划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强调爱国主义与行为习惯养成,旨在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重点工作包括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养成教育,增强课程意识,优化校园文化和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日常养成教育、法纪教育、德育实践活动等,塑造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良好习惯。强调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中,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注重班级和校园的美化。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和班主任的素质,同时注重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训,推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联动,形成大德育格局,关注特殊家庭子女的成长,全面推进德育工作高效开展。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围绕我校的中心工作,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爱国情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人为本,关心学生生活,鼓励个性发展,培养兴趣特长,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建设和谐校园,努力提升学校的德育水平。
二、重点工作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德育工作的认知
要深刻理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让全体教师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认识到“德育是教育质量的核心,缺乏德育的教育将是失败的。”应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根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以人为本,创造人文德育、生活德育和生态德育,丰富德育内容,拓展德育途径,特别关注后20%学生的转化工作,妥善处理与家长的关系。
(二)强化养成教育,精心组织主题教育活动
1、切实开展养成教育。从日常工作入手,重视升旗仪式、早操、课堂秩序、集会秩序和课间秩序,塑造学生的精神面貌;要求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并努力形成习惯;落实卫生责任区的保洁制度,确保校园环境整洁;树立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观念。教导处与少先队需制定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做好年度计划,加大检查力度,并将反馈信息及时沟通给班主任。检查结果与班主任的月度、学期考核相结合。
2、加强法纪教育,开展有成效的法纪教育。制定计划,准备相应教材和课时,通过法制教育宣传月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教育,继续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将法制教育与不良行为学生的转化工作结合,积极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增强课程意识,构建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
1、积极组织德育实践活动。探索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力求通过活动进行德育,利用各种重要节庆和事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课堂是实施德育课程和完成德育任务的主要阵地。一方面加强学科课程中的德育渗透,找准结合点,将德育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另一方面,开设德育课程,确保其质量和效果。
(四)优化校园文化,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班级环境的美化。班级应注重美化、净化,个性化和教育化,开展定期的教室卫生检查评比活动,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与,突出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培养团队精神和动手能力。
2、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卫生。密切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努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创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3、加强少先队工作。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台、黑板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各个板块合理安排,鼓励学生参与内容组织,成为了解重要新闻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利用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集体和爱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利用少先队活动,通过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多样化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五)注重队伍建设,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培养高素质人才需有高素质教师。学校将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法规及德育相关文件的学习讨论,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确保德育工作取得成效,实现全面管理。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素质优秀、实效显著、积极进取的班主任。通过培训和交流提升班主任的工作能力,确保他们能以爱心和真情去教育学生。定期听课、交流,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
3、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小干部的选拔和培训,发挥其示范和管理作用,培养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
4、加强“三位一体”合作建设。以学校、家庭、社区的联动为重点,构建大德育格局,推动家校联系,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网络,密切关注特殊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成长,全面推动德育工作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