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小学体育工作计划强调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目标和措施。计划旨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确保100%开齐体育课程及活动,提升学生体育合格率至98%以上。通过规范化教学、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和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注重加强体育训练,提高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学校将建立健全体育活动管理,确保活动开展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健康、活跃的校园体育氛围。
小学体育工作计划范文【1】
新学期已经开启,面对教育教学的新形势与任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各项体育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期体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xx区教体局xx年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切实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学生体质健康评定》标准。在全面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特长的培养,发展其综合能力,逐步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奋斗目标
1、确保按国家课程计划的要求开齐、开全体育课与活动课,开课率达到100%。
2、认真研读新教材,遵循课程标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3、结合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育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4、保证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率达到100%。
5、坚持体育训练,增强我校优势项目的提高训练。
6、力求学生体育合格率达到98%以上。
7、大课间操活动要坚持常态化、灵活化,保障学生有效的体育活动时间。
8、积极参与教育局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努力在参与与提高中不断提升运动水平。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体育教学管理,提升规范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明确本学期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规范教学要求,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构建规范化体育课堂上。
2、学习新课标与新教材,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保证体育课程标准的落实,确保教师按时按量授课。
3、提高授课质量,增强教师素养,充分利用与改善现有设备,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4、在完成体育教学工作任务的注重体育教学研究,确定本学年的体育教研课题,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推动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5、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品质、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发挥体育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优势,加强“两操一活动”的组织管理。
1、确保体育活动开展率达到100%,活动形式要多样化,以培养学生兴趣和身体素质为出发点。
2、本学期将重点组织四至六年级的足球比赛,举办第二届校园艺术节暨田径运动会,拔河比赛及棋类比赛等,并积极筹备全校运动会,发掘和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
3、以年级合作、协作开展活动为原则,以学校活动计划为主,班级活动为基本内容,确保活动有记录、有结果。
4、加强“两操一活动”的常态化,确保开展率达到98%以上,强化队列队形与广播体操的教学,确保动作规范,并在同年级之间进行评比,以优促劣,提高活动质量。
5、学校要常抓、常管、常落实,尤其重视日常工作的质量,以基础工作为主线,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三)强化体育训练工作,提高我校专业体育运动水平。
1、根据学期初的工作安排,确定田径、足球等训练队,要求训练教师制定训练计划与目标,选拔人才,实施具体训练措施。
2、学校针对训练队的工作,制定奖励措施,对日常训练给予补助,获得优异成绩的训练教师给予奖励。
3、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坚韧意志与拼搏精神,力求提升我校运动水平。
小学体育工作计划范文【2】
一、体育教学工作
1.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县教育局20xx年体卫艺计划,充分认识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进一步学习体育课程标准,加大对体育学科课程改革实验的支持。
2. 深入探索,成立课题。结合本学科特点,以体育教科研为先导,设立课题,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3. 规范常规,注重实效。确保每个孩子接受良好的体育教育,重视课堂教学的规范化,从备课、设计教案、教学常规入手,提高教学质量,强调安全保护措施,以科学锻炼身体为指导,提升学生体能与技能。
二、学校群体工作
1. 体育教研组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制定本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并定期检查与总结其执行情况。
2. 抓好学校大课间与课外活动的展开,确保教师、场地、器材落实,同时强调安全教育。
3.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依据县教育局20xx年体卫艺计划,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的意识,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4. 举办新广播操比赛,营造浓厚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确保广大师生能够熟练并愉快地参与。
三、竞赛训练工作
1. 确定重点。组建比赛队伍,积极训练,争取获得佳绩。
2. 统一布局。体育组要认真抓好田径队的训练,同时考虑增设其它项目,便于更好地抓好薄弱项目的训练。
3. 梯队建设。做好运动队的资料管理与梯队衔接训练,重视运动员训练档案的收集,注重培养后备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