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本土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25小时前

学校目前在岗教职工60人,教师平均年龄为35岁,年轻教师占58%。尽管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但在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的整合与应用上仍显滞后。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校本研修工作计划包括培养教师职业情感、建立研修网络平台、加强研究型教研组建设等目标。研修活动将围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与课程开发能力。实施过程中,将注重教师的自主学习和专题学习,并鼓励教师相互听课和观摩教学。为保障研修有效开展,学校将成立领导小组,完善制度与经费支持,确保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一致。通过这些措施,旨在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一、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现状与需求分析

 目前,学校在岗教职工共计60人,专任教师均为60人,平均年龄为35岁。其中,35周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到了58%,大约35人;35岁至50岁之间的中年教师有23人,占38%;50岁以上的教师则有2人,占3%。所有教师的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本科学历的教师有36人,占60%。学校中级职称的教师有13人,占22%。学校还拥有1名县级学科带头人和1名骨干教师,以及5名县级教坛新秀,这些教师大约占在职教师的1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不断增强。然而,我校教师在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的整合及应用上仍显得相对滞后,实施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尚且不足。教师的科研能力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组织教学的能力差异较大,部分教师缺乏钻研业务知识的意愿,缺乏向上的动力,这对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诸多困扰。为此,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开展校本研修工作,以期通过校本研修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其综合素质与教育科研能力。

 二、教师专业成长目标设计

 (一)总体目标

 以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为宗旨,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实践学习、反思提升与研究发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有效教学手段,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实现“珍惜时间,提升效率”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构建一支具备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团队。

 (二)阶段目标

 1、培养教师的职业情感,促进教师职业认同感,实现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激发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2、建立学校教师校本研修网络平台,引导教师自主参与校本研修活动,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加强研究型教研组建设,围绕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研修,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有效性。

 4、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加强科研意识,以科研推动自身教育教学行为。

 5、继续推进校本教材的合理使用,进一步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和执行能力。

 6、建立完善符合学校特点的校本研修制度,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提高研修的有效性。

 7、积累成功的校本研修案例,总结经验,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

 8、充分发挥电教组的职能,多举办课件制作和有效课堂教学的比赛活动,帮助教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9、确保80%以上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并鼓励在县、市级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

 三、研修活动的解决问题

 1、围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效率,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及触控一体机的技能。

 2、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查找所需资料,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3、组织全体教师使用触控一体机进行课堂教学的示范课系列活动。

 4、实施青蓝工程,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培养青年教师,为他们提供展示与成长的舞台,增强校本培训的效果,促进他们快速成长为校内的教学骨干,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5、加强学校科研课题的研究,激活教师参与研修的主体意识,逐步形成教育、教学、研究与反思的新型教学研究氛围,使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引导者。

 6、完善教师业务学习、培训、听课评课等相关制度,通过强化规章制度约束,促使校本研修实现自发向自觉的转变,确保有序开展。

 7、加强集体备课,改革与创新教案,注重作业布置的分类与层次性,严格规定作业量及完成时间。

 8、强化教学反思,引导教师发现与分析“备课”和“教学行为”的不和谐之处,寻找解决方案,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自我反思解决问题。

 四、研修的方式与途径

 1、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并每月撰写两篇高质量的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2、专题学习:结合教学实际,针对校本研修中存在的问题,借助网络进行专题学习。

 3、开展教师之间的互听课活动,以评促研。固定每周三为教学开放周,要求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4、实施同头课集体备课,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教案改革,在语文与数学科目内以教研组为单位实施集体备课。

 5、观摩教学过程:积极组织教学竞赛,以赛代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6、促使教师养成学习与反思的良好习惯,使用多媒体课件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交流,每月交流两次。

 五、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培训教师需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语数教研组每位任课教师在集体备课后,选出一位教师进行授课,各组成员必须参加听评课活动,并推荐1-2名教师参加校级示范课展示。

 2、听课教师要认真填写有效教学课堂评价表。

 3、授课教师需在讲课后撰写反思报送教导处存档。学校将推选优秀教师参与县级教学比赛。

 六、研修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构建校本研修管理网络,由校长任组长,负责校本研修的总体指导工作,副校长与教导主任负责具体实施。

 2、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各项校本研修制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3、经费保障。完善激励机制,确保经费支持,根据研修项目的完成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注重软件投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投入机制。

 4、专业保障。邀请县教研室专职教研员为学校提供活动设计与指导,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5、管理保障。以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为导向,将各项研修任务与措施具体落实,确保校本研修与评优、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相挂钩。

《学校本土教师专业发展计划》.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