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管理实训经验总结4篇

162天前

在贯彻《劳动合同法》及规范劳动关系的背景下,我单位对外聘人员进行了全面清理,识别出六类共60名外聘人员,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针对不同类型人员,制定了分流安置和补偿方案,确保合理合法地解除劳动关系。年末统计显示在册人员118人,外聘人员55人,清理过程中部分人员提出不合理补偿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我单位坚持依法依规,提出通过劳动仲裁或法律诉讼解决的对策。劳动关系管理部门积极开展用工备案工作、薪酬调查及集体合同签订,致力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整体来看,劳动关系管理的强化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权益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劳动关系工作总结

劳动关系工作总结 1篇

为更好地落实《劳动合同法》,规范企业的劳动用工关系,结合省、市局关于“规范劳动关系”的相关会议精神,我单位积极推进劳动关系管理,按照市局的要求,对外聘人员进行了全面清理。

一、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类型及数量

根据实际情况,我单位梳理出6类外聘人员共计60人,具体情况如下:

1、未按规定程序入职的外聘技术人员15人;

2、未获批准而私自调入的员工8人;

3、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外聘技术人员5人;

4、近期新聘的技术人员12人;

5、公司聘用的辅助岗位人员10人;

6、公司聘用的驾驶员及配送人员5人。

二、处理程序及方法

我单位依照市局的相关规定,经过职代会及工会的讨论,制定了外聘人员清理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员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1、对第一、二类人员,按在册正式员工的待遇进行分流安置,补偿标准包括:一次性补偿金(在本单位每满一年工龄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行业安置费(每满一年补助1000元,最高不超过30年);行业一次性奖励(签署协议三天内奖励30000元,七天内奖励10000元,七天后不再奖励)。

2、对第三类人员,依据国家法律规定,享受企业内退待遇,不予清理。

3、对第四类人员,提供两种选择方案,第一是按照个人在公司工作期间未缴纳的社保金进行补偿,第二是按正式员工标准进行分流安置。大多数人员选择了第二种方案。

4、对第五至六类人员,按照合理原则,单位依照在本公司每满一年工龄补助生活费200元,同时核算并支付养老和医疗保险费用。对于在本公司工作十年以上的人员,也参照第四类的补偿标准。

5、对第六类人员,经过单位批准,均已办理终止劳动关系协议手续,但不支付生活补偿金,企业将继续聘用其余人员。

经过核算,及时发放经济补偿金,除第三类人员外,所有人员均自愿提交解除劳动关系的申请,并与企业签署了终止劳动关系的协议。

三、年末实际存在的各类人员情况

1、20xx年度新增人员5名,减少人员3名。截止20xx年12月底,我单位在册在岗人员总计118人。

2、截至20xx年12月底,保留关系人员总计30人,其中在册保留关系人员18人,非在册保留关系12人。

3、截至20xx年12月底,外聘人员总数为55人,其中私进人员10人,零增长5人,外聘技术人员40人。

4、截至20xx年12月底,共离休人员2人,退休人员25人。

四、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在清理外聘人员的过程中,部分被清理人员试图争取更多补偿,发生了多次上访及投诉,提出的要求超出了合理范围。

(二)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

在对各类外聘人员的清理工作中,我单位始终坚持依法依规的原则。对于一些无法协商一致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解决:一是通过劳动仲裁或法律诉讼;二是请求这些人员将公司已支付的补偿金退回,并联合地方劳动部门、工会等单位对补偿进行重新核算,并根据新的结果进行支付。

劳动关系工作总结 2篇

20xx年,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劳动关系管理部门积极围绕局制定的工作目标,以贯彻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为主线,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维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双向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全面推动劳动关系工作。现将20xx年度劳动关系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化劳动用工备案工作。

在过去三年中,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断学习并总结经验。针对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及时进行总结和改进,记录成功的工作方法,避免走弯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能力。这为今后更深入的备案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年,我们通过建立劳动关系信息群,指导企业进行备案,减轻了企业在软件使用中的困难,得到了广泛赞誉。全县新增用工备案企业95户,实现对用工单位11020xx份劳动合同的动态监管,包括签订、履行及解除等情况。

 (二)开展劳动用工备案年度审核。

依据《20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劳动用工备案手册〉年度审核工作的通知》(沧人社字【20xx】70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我们在5月份完成了全县250家已办理初次备案企业的《劳动用工备案手册》年度审核。这项年审工作是用工备案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而为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三)实施企业薪酬调查。

依据市局的要求,我股在6月份对我县两家企业进行了薪酬调查。调查涵盖20xx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数据,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同岗位职工人数不足50人的全部进行调查,而对于50人以上250人以下的,则抽取50人进行调查。

 (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劳动合同管理。

我股全力构建劳动合同制度的信息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模式。通过积极推行劳动用工备案软件,使我县规模企业的劳动合同订立、续订、变更、解除、终止的情况得到了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在软件推广过程中,我们多次深入企业提供业务指导,并获得了企业的好评。

 (五)主动服务,及时传达政策法规。

坚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延伸服务”的原则,我们面向企业,积极提供服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规范用工及依法维权意识,努力实现“零距离”服务企业。一方面,我们建立了“劳动用工备案”服务群,以便随时解决企业在用工备案和法规运用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深入企业发放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材料,引导劳动者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

 (六)加强业务学习。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用工状况,我们的经办人员始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提高业务水平,为今后更深入推进备案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劳动关系工作总结 3篇

 一、推动集体协商及签订集体合同

在20xx年,我局不断加大对工资集体协商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区域性和行业性集体协商的开展,同时引导规模较大的企业开展单独的集体协商,以此实现以点带面的区域覆盖,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根据统计,20xx年1月至10月共审查集体合同xx0份,涉及企业2815家次,员工总人数达到56696人次。其中,审查企业集体合同98份,涉及企业98家,员工22882人;审查区域性集体合同22份,涵盖企业2717家,涉及33814名员工。

 二、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

为全面推进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的创建,积极走访10个街道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充分调动街道劳动保障所、总工会及社区工作站等基层资源,组织各方力量共同落实创建工作。依托人力资源部门的法治宣传和日常劳动监察,积极发动企业的参与,特别强调面对面的指导,详细解释劳动管理的十项标准,促使企业科学管理、规范运营。

 三、关注外来建设者的需求

我区将关爱外来建设者作为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落实相关政策。一方面,挖掘就业机会,分行业举办罗湖区关爱外来建设者公益招聘会,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和援助服务;另一方面,开展普法教育,通过“法制伴我行”劳动法律服务宣传周、青工文化节等活动,进行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以非公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为重点,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扩大集体合同的覆盖范围,确保集体合同的质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视对外来建设者的职业技能提升,增强他们的稳定就业能力及向高技能、高收入岗位转型的能力。

 四、20xx年企业薪酬调查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工作要求,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抽样的242家样本企业为基础,开展20xx年我区企业薪酬调查。

劳动关系工作总结 4篇

根据我们在“劳动关系管理实训”中的实践经历,现将有关劳动关系工作的总结如下:

 一、加强劳动关系管理的必要性

劳动关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企业用人政策的梳理与评估,我们发现了许多潜在的劳动纠纷隐患。加强劳动关系的管理不仅有助于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也使企业更具竞争力和稳定性。

 二、劳动关系管理实训的实施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通过建立模拟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互动,促进了双方对劳动合同、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等方面的深入理解。我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参与者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劳动关系中的问题,培养了大家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三、分享劳动关系管理的经验

通过与人社局、行业协会的共同交流,我们举办了多场关于劳动关系管理的研讨会。这些活动不仅让参与者对劳动法律法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提高了大家处理劳动纠纷的能力,推动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参与者积极反馈,提出了许多关于劳动关系管理的建议和看法。我们注重倾听这些声音,及时整理和回应,确保信息畅通。这种良好的交流机制,不仅帮助大家解决了疑惑,还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力求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双赢,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劳动关系管理实训经验总结4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