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改活动旨在提升教学品质,学校于4月份进行了一次数学教学研讨,参与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格。活动中,资深教师张老师通过幽默教学拉近师生关系,李老师善于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帮助他们思考和计算,王老师则通过生活实例进行情境创设,吸引学生关注。尽管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情境设置不足、课堂引导不够、应试教育倾向明显以及提问缺乏深度等问题。这些不足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反思与改进,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
小学数学课改工作是提升教学品质的重要途径,为了全面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示范作用,学校在4月份开展了数学教学研讨活动。本次研讨活动共有5位教师参与。每位教师的课堂内容都经过充分准备,年级组共同备课,反复探讨后再进行授课,可以说每一节课都汇聚了集体的智慧,是教师个性风采的展示。
参与研讨的教师中,有经验丰富、稳重老练的资深教师,也有充满活力、理念新颖的年轻教师,呈现出多样的教学风格。
张老师以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消除了他们的紧张情绪,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和交流的空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了情感的联结,为课堂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通过简洁的语言,张老师让学生感受到其独特的幽默感和智慧。
李老师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对比来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计算”“趣味练习”等活动,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基本计算能力的养成。
王老师在情境创设方面也做得十分巧妙,她放弃了书本上抽象的比喻,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例如家用电器的价格,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能够轻松理解并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她引导学生概括出比较的方法。
李老师年近五十,却依然积极学习现代教学技术,课堂上大胆运用新手段,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至关重要,从课堂中能够看到李老师平时在这方面的努力。
陈老师则对教材掌握得非常透彻,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了如指掌,能够层层深入地指导学生,做到从浅入深、循序渐进,使教学效果显著。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数学教学研讨活动已经圆满落幕。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楚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1.情境设置未能真正产生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为情境而情境的现象。
2.教师在课堂中引导不足,常常是学生随老师的思路走。
3.教师的应试教育倾向明显,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4.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思考的深度和价值。以上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并将在未来的工作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