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康县在遭遇强降雨和台风“启德”后,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涉及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恢复生产、修复基础设施、加强卫生消毒及防汛措施。重建工作中,核定了129间倒塌和651间受损房屋,确保受灾群众及时获得救助。面对重建资金缺口和房屋选址困难等问题,政府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在原址重建,并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和协调审批手续。白石镇同样受到严重影响,重建重点包括核实受灾情况、修复水利设施、重建学校及推动经济发展。尽管面临建筑材料短缺和资金问题,镇政府将助力本地砖厂生产和加强贷款支持,确保重建工作顺利推进,维护社区和谐。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1
自7月以来,镇康县遭遇持续强降雨,导致全县7个乡镇的农田、住房、沟渠和桥梁等不同程度地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经济损失达到12400万元。鉴于此次灾害范围广、程度深、损失重,镇康县从五个方面着手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一是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在引导灾民积极自救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以确保每户灾民都能顺利安置,不漏一人;
二是全力支持和协助灾区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积极开展被毁田地的复垦工作,组织救灾物资如种子和化肥的供应,确保农民能够尽快重新投入生产;
三是迅速修复水毁工程,确保设施安全运行。加快电力、通讯基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干道及受损校舍的修复,全力为受灾群众的生产恢复提供必要的保障;
四是加强卫生消毒工作,确保灾后无疫情发生。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对重点区域进行疫病检测,控制传染源,做好洪水退去后的环境清理工作,防止疫情蔓延;
五是进一步强化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过后续汛期。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意识,做好今年后两个月主要汛期的防汛与抗洪工作。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2
近日,我县遭遇了13号台风“启德”的重击,伴随而来的是持续的大雨。为应对这次自然灾害,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统一指挥下,秉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开展防灾救助工作,特别是在灾后重建方面,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灾后重建户的核定情况
(一)重建户的确认:灾后,我局依据各乡镇民政部门报告的灾情情况,联合保险公司对全县房屋损毁情况进行了彻底核查。经过评估,共有129间房屋倒塌,651间房屋受损。我们力求全面、准确,确保受灾群众能够及时得到赔偿和救助资金。
(二)重建户的界定:我们严格按照重建标准,遵循“一户一宅”的原则。凡是在受灾前已新建或购置房屋的,以及无人居住的原旧房因灾倒损的,不纳入重建对象;对于有损伤但可修复的房屋,也不予重建,以保障重建对象名单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二、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情况
1、灾情发生后,我局迅速组织相关人员收集、汇总灾情信息,并开展紧急救助工作,确保救援人员、物资和资金第一时间到位。到目前为止,全县受灾人口达到252500人,紧急转移17151人,辅以充分的后勤保障。我局共出动200人次和150车次,运输救灾物资,耗费汽油3吨,购买1000床棉被、3000套衣物,并发放粮食50吨、矿泉水611件,建立了多个灾民安置点,安置了17151名受灾群众,确保了生活基本需求的满足,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2、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局全力抓好灾后重建这一核心任务,深入到受灾家庭了解具体情况,并宣传相关重建政策。
三、当前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是资金缺口大。因灾倒房户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较差,长期居住在简易住房中,缺乏资金进行修复,导致自然灾害期间房屋易受损。
二是选址困难。部分受灾家庭的房屋为祖辈遗留下来的,空间狭小且交通不便利,需重新选址重建,但目前尚未找到合适地点,严重影响重建进度。
四、已采取及拟采取的措施
一是扩展宣传力度,鼓励倒房灾民在原址重建以加快恢复进程。
二是政策支持。根据市县相关规定,确保救灾重建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并协调相关部门优先审批农村灾后住房重建手续。
五、重建工作计划安排
一是建议调整县民房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确保高效运作。
二是积极争取资金,包括向上级争取区、市、县的资金支持,以及社会捐赠。
六、工作要求
1、务必重新核实重建户数量,确保信息真实,杜绝虚假报送。各乡镇在8月30日前,需以乡镇政府的名义向县政府上报灾后农房重建计划。
2、对重建户进行详细登记,形成一户一册的档案。
3、落实责任,各乡镇需与县政府签订重建承诺书,并与重建户签订合同,确保在春节前实现新居入住。
4、明确重建进度,确保在8月底前全面开工,争取在国庆节前完成一层以上的住房建设,并在元旦前基本具备入住条件,以确保春节前的顺利搬迁。
5、合理调配灾情资金,确保使用效率。
6、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确保救助工作顺利开展。
7、定期汇报,各乡镇需在每月的10日和20日将重建进展情况上报县民政局,县民政局则按时向县委、县政府及市民政局进行汇报。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3
白石镇位于我县东南部,距县城约12公里,镇域总面积110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共有85个村民小组,6400户,25000人。镇党委、政府将农业、林业和旅游业确立为三大发展方向,现已建立了以白石山为中心的绿色生态农场,总面积达到8000亩,成为本县的农业示范区。林业方面,已发展造林项目3个,总面积达1200亩,年产木材1000立方米;旅游业则以白石山的自然风光吸引游客,预计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50万元。
截至目前全镇上半年完成农村经济总值6800万元,占年度目标的55%。地方财政收入达160万元,占全年目标200万元的80%。
一、受灾情况
6.1自然灾害导致全镇受到严重影响,共计5760户,20xx0人受到影响,27000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严重倒塌119户400间,重度危房1900户7000间,镇政府办公楼受损50间,白石镇中心小学所有教室均受到损害,数座桥梁和道路面临损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2亿元。
二、灾后重建的主要措施:
1、成立专项小组深入受灾户家中了解真实情况,核实“三无”人员及需要重建房屋的居民数量,目前全镇共有“三无”户1450户,重建需求房屋达1900户。通过公开透明的救助流程,确保受灾群众能及时获得应急物资,提升重建的积极性。
2、加快因灾损毁水利设施的修复,着手对3座小型水库进行加固,修复过程同时强化水利设施的整体性,确保镇上供水稳定,恢复正常的农业生产生活。
3、针对学校的安全隐患,加快推进校舍的拆除与重建工作,已建立临时教学点,确保学子们能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习,重建工作将持续关注学校建筑安全。
4、在灾后恢复过程中,持续推动当地经济发展。首先是支持发展优质养殖户,力争在年底前新增20户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通过提升农作物管护和科技使用,全年茶叶加工量预计达到120吨,带动农民增收。
5、重建住房工作将高效推进,强调以居民自建为主,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引,确保房屋建设标准高,选址合理,避免再遭自然灾害影响。已协调提供优质建筑材料,确保1000户灾民的重建工作按时启动。
6、在重建过程中,注重社会稳定,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确保及时化解各类矛盾,保持社区和谐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及后续措施
存在问题:
1、重建住房的需求量巨大,但建筑材料短缺且价格攀升,影响了复建进度;
2、受限于贷款额度,许多已拆除房屋的居民无法获得足够资金,导致重建停滞;
3、建房所需的技术工人匮乏;
4、重建进程中逐渐暴露出矛盾和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未来的重建工作将采取如下措施:
1、助力本地砖厂全力生产,解决建筑材料供应不足;
2、与金融机构加强沟通,积极制定贷款方案,帮助灾民筹集资金;
3、加强对技术工人的培训,提升施工水平;
4、继续强化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及时解决,保障社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