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与表达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系统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探索个人风格与情感表达。结合丰富的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色彩、构图及技术上不断突破,为他们的艺术之路奠定坚实基础。注重团队合作与文化交流,拓宽视野,培养对艺术的热爱与理解。这个学期的美术教学计划以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为核心,期待在艺术的广阔天地中,与他们共同成长。
本学期我负责的是六年级的美术课。在这一阶段,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的生理及心理发育也在不断进步。学生们对美术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各有不同。如今,他们愈发追求真实的表现及流行的“动漫”风格,进行大量临摹练习,绘画技巧有了显著提升,线条流畅,但画作往往显得呆板,表现欲减弱,童趣也有所缺失。然而,他们对于色彩的敏感性和物体形状的理解能力都相对较强,乐于动手制作,对手工课程十分热情,对美的欣赏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这个学期学生们正迈入初中阶段的过渡期,既要关注他们当前的兴趣和爱好,又要用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美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以便与初中课程无缝对接。我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从儿童绘画过渡到少年绘画,强调欣赏内容和工艺设计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也就是深化他们的想象力,将其转化为更具理论性的创造力。
二、教材分析
【造型·表现】通过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结合六年级的教学计划,我们鼓励学生采用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记录并表现他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以此发展他们的美术构思与创作能力,传达个人的思想与情感。
【设计·应用】学生需要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及媒材的加工技术,进行基本的设计和装饰,以美化周围的环境。
【欣赏·评述】通过欣赏与分析自然及各种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特征,运用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增进他们对于美术表现多样性的理解,能够使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个人的感受与理解。
【综合·探索】结合学校与社区的活动,鼓励学生将美术与科学及其他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感受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热爱;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品德修养;锻炼学生的观察、想象、形象思维与创造能力。
1、学习掌握几种人物速写的方法,能够抓住对象的体态特征,用简练的线条生动地表现其特点,尤其是动态的形象。
2、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美术技巧进行绘画创作或工艺制作。
3、了解工艺美术的实用特点,明确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地位。
4、欣赏著名雕塑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5、在人物速写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概括能力和表现能力。
6、在绘画与工艺制作中综合运用已学的构图、色彩等基础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现代设计的特点,学习色彩基础知识,掌握色彩的明度与色相对比。学习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设计要素,能够设计出精美的贺卡、包装盒等作品。掌握平面构成中的渐变知识,识别形或色的规律变化,创作出相关作品。
掌握色彩的明度、色相对比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在绘画中灵活应用。熟悉设计的基础知识,了解设计元素以设计贺卡和其他作品。理解渐变原理,掌握形状或颜色的规律变化,设计出渐变效果的作品。提高对中国建筑历史成就和历史画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措施
1、与班主任密切配合,端正学生对美术课的态度。
2、深入研究教材,制作范画与手工制品,利用幻灯片、影片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加强个别辅导,注重课堂巡回辅导,认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对表现不佳的学生,找出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鼓励优秀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水平。
4、通过作业展示,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增强竞争意识。
5、学业考核将以上课时成绩为主,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评估。
六、培优与转困措施
1、让优秀学生担任“讲解员”,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价值。
2、在课堂中多表扬进步不大的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匹配“讲解员”以实现资源共享,鼓励他们主动咨询。
3、针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相应奖励,激励他们继续前进。
七、课时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教材讲解
1
第二周
风景速写
1
第三周
校园景观
1
第四周
手绘宣传海报
1
第五周
请柬设计
1
第六周
我的小学回忆
1
第七周
画展策划
1
第八周
艺术家故居
1
第九周
墙面艺术
1
第十周
祖国山河
1
第十一周
美术无处不在
1
第十二周
竹子艺术
1
第十三周
奇思妙想
1
第十四周
纸艺创作
1
第十五周
礼品盒设计
1
第十六周
中国文化遗产
1
第十七周
复习总结
1
第十八周
期末考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