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体育课程教学安排(通用2篇)

382个月前

体育学年教学计划不仅是对课程安排的简单罗列,更是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深刻思考。在这个计划中,强调了运动技能的培养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建立,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本计划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与心理韧性,让体育教育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占据重要一席。

体育学年教学计划

体育学年教学计划 第1篇

一、学生分析

新学期伊始,我所教授的是低年级班级,主要是一年级的新生。由于他们年纪尚小,接触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尽管他们愿意接受新知识,但注意力极易分散,耐心不足,面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内容时,接受的速度会比较缓慢,尤其是对需要协同配合的活动,力量方面也比较欠缺。男生通常表现活泼好动,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弱,但很渴望表现自己;女生同样活泼,因此在教学中应多采用游戏的方式,以此为载体进行组织纪律的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体育教材内容相对简单,涵盖了基础知识、基本体操、田径项目的跳跃和投掷(如轻物投掷、接球)、体操(团身前后滚动和前滚翻)、队列训练以及走跑练习(30米和50米跑、走跑交替)、基本步法训练等。尽管内容看似简单,但这些是孩子们运动基础的关键,需确保他们从一开始就建立良好的动作习惯。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教师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动作难度,耐心引导学生从基础能力入手,培养他们终身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在锻炼中应用和巩固新学到的知识。

2、从基础锻炼入手,逐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重视耐力和力量的提升。

3、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未来的终身体育实践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基本队列练习及田径类的各种走跑跳和投掷动作。

教学难点:学校体操动作。

四、教学措施

1、教师应认真贯彻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精心备课,确保每一节课都能充分发挥教学效果。

2、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中,要合理考虑学生的自制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情绪波动较大的特点,采取主题教学和情景教学等方法,充分利用游戏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鼓励学生大胆在课堂上展示和提问,给予表现优秀的同学及时表扬。

4、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跑步和走路姿势,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表扬。

5、将学习到的知识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积极组织课外活动,激励学生提升自己的体育能力,注重优生培养和差生转化。

6、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理论素养,以此指导实践,并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学习总结教学经验。

五、教研专题: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六、具体的教学计划:

1、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创新思维。

2、在理论学习中: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方法及相关的运动知识和健康常识。

3、队列训练:主要学习集合、散开、稍息、立正、左右转向及向右看齐等基本队列动作。

4、广播体操:因为一年级新生首先需要掌握广播体操,因此下半学期将集中学习广播体操。

5、技能训练包括:①走:学习不同姿势的走和直线走;②跑:进行直线跑、圆形跑、往返跑和接力跑等;③跳:包括双脚跳、跳圈、跳上台阶、跳绳和立定跳远;④投:涉及对地投球、抛接球、投球进筐和投准练习等;⑤技巧方面:学习简单的滚翻等柔韧性训练;⑥游戏活动:如《快快集合》、《投准》、《拍球比多》、《大鱼网》、《投沙包》、《迎面接力》、《跳进去拍人》和《老鹰捉小鸡》等;⑦学习简单的韵律舞动作。

体育学年教学计划 第2篇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坚持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以德育为核心,以体育教育为特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办学目标。重点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深化体育课堂及校队训练的改革,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确保出操、集队及集会的组织纪律,持续强化日常训练。以德育为核心,在体育教学中注重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升团结协作能力,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培养顽强拼搏和积极进取的个性,提升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任务及要求

1、全面推进“两课两操一活动”,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两课两操一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教师需树立重视“两课两操一活动”的观念,深入研究体育教材,提升业务能力,制定详细的学期工作计划与教案,充分备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配合学校加强早操和眼保健操的执行,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培养远大理想,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还需认真规划课外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运动时间,积极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高整体身体素质。

2、重视《体质健康》的工作,开展新教材的培训学习,理解新教材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确保达标率和优秀率稳步提升,真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当前,学校尚未按上级部门要求配备必要的器材,对新教材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本学期的重点是加强新教材的培训学习,理解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创新,以探索适合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路径。

 三、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努力提升全校学生的体能达标率。

2、本学期关注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及思想品德,确保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形成规范化的要求。

3、持续加强对教学材料的研究,注重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本学期将积极开展教学基础技能的训练,提升课程的规范性与有效性。

4、根据学生的特点,主动与年级组协调,利用课间及放学后的时间,组织年级间和班间的体育竞赛,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班级的凝聚力与荣誉感。

5、积极配合教务处及政教处,认真组织全校的广播操及每周的升旗仪式,确保各班进出有序,队伍整齐。

6、任课教师需仔细组织和安排年级的体育课,尽量开展学生感兴趣的小型多样化活动,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

7、倡导学生在所有体育活动中以健康为首要原则,配合学校卫生保健室对学生健康指标的测定,关心学生的日常眼保健操。

《学年体育课程教学安排(通用2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