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五年级语文教学将围绕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以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为目标。主要任务包括巩固字词基础、练习书写、提升朗读能力、理解课文中心思想、积累词汇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还强调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升,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和积极参与讨论。教材包含28篇课文,设置多个模块,关注语言积累和综合性学习。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学将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通过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1篇
本学期我们使用的是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根据区教学指导思想,结合本校及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将以新课程理念为框架,依据教研组的工作计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课堂教学和科研这一核心目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探索,努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到课堂教学与学习实践相结合,力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巩固字词基础,借助拼音学习识字,掌握246个汉字,能够正确认读多音字,并能分辨形近字。会读写497个词语,并在实际运用中灵活运用。
2、继续练习书写,力求字形端正、书写整洁。学习毛笔字的基本技巧,纠正坐姿和握笔姿势,培养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能够正确、流利并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内容。能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区分课文中的具体事物与联想,提高默读速度,掌握选择句子表达方式的技能,注意积累词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初步掌握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和语言特点。
4、通过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意义,能够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已学词汇,注意语言积累,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5、能借助字典或相关材料独立阅读适当的读物,了解其主要内容,逐步建立课外阅读的习惯。
6、积极参与讨论,能有条理地表达个人见解,耐心倾听他人观点,抓住重点。
7、在观察事物中抓住要点,能够撰写简单的记实作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情感真实,具备一定的条理性。
三、教材结构分析:
该教材总共分为六个单元,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并设置了六次语文实践活动。课文后还选编了4篇选读材料和4个趣味活动,同时提供生字表和认读字表。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本地学生15人,其他为借读生。借读生来自不同地区,水平存在差异,但整体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这为语文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五、设想及措施:
1、重点抓基础知识和技能
由于学生基础差异较大,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实施因材施教,逐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书写方面要强调规范,确保字迹工整,逐步纠正错别字等问题。对于修辞、句式变化、病句修改以及生字新词的理解等,都需逐一进行指导,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够积极表达观点,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教师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努力做到以读代讲,自主感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指导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成绩。要强调课堂听讲的专注,并及时巩固知识,还需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回顾已学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做好扶优转差工作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与学习困难的学生,确保两者都能得到充分的学习资源。对基础好的学生,设定更高的挑战;而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5、突出章节考核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六个单元,在每单元结束后进行检测,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确保其掌握课程要点。
6、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需要重视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计划开展一些有趣的语文活动。包括:
1、优秀文段朗读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并朗读优秀文段,增加课外阅读量。
2、词汇收集竞赛,通过收集不同类型的词汇,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3、语文游戏活动,例如词语联想,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4、组织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自信。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定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六、教学进度:
略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2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程按照整套教材的编写原则,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进行组织。每个单元由“阅读”、“口语表达与写作”、“语言探秘”三个模块组成。其中,阅读部分分为“主课文”与“快乐阅读角”;口语表达与写作则涵盖了“口语交际”与“写作练习”。这样的编排使得整本教材结构清晰,内容合理,有效地将语文的实用性与人文性融合,体现了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教学内容:全书涵盖8个单元。单元主题包括:纯真的心灵、大海的旋律、艺术魅力、祖国建设、互联的世界、城乡风情、感谢科学、探索北京等。
在“阅读”模块中,编排了16篇主课文(每个单元2篇)和16篇“快乐阅读角”内容(每个单元2篇);“口语表达与写作”模块包括8次口语交际和8次写作练习;“语言探秘”部分则安排了8次活动,丰富了教材的内容。
各模块的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共安排识字150个,要求会写的字160个。
2、练习规范的硬笔书写,要求字迹工整美观,并具备一定的书写速度,以体验汉字的优美。
3、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时能够达到一定的速度,学习快速浏览,拓宽知识面,按需收集信息。
3、能够结合上下文和自身的经验,推测词句的意义,辨别词语的情感色彩,体会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能理解文章的结构,感受作者的情感,初步领会文章表达方式,并能在讨论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5、阅读叙事性文章时,能够理解故事情节,简单描述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人物、细节,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6、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并应用不同符号的用法。
7、朗读优秀的诗词,通过语调、节奏等感受作品的含义和情感。
8、本册教材包含8篇选读课文,拓展了阅读范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口语交际
1、在交流中能够尊重和理解对方的观点。
2、愿意参与讨论,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3、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抓住要点并简要复述。
4、表达思路清晰,语气和语调得当。
5、根据不同对象和场合,做好简要发言的准备。
6、注意语言的优美,抵制不文明用语。
(四)写作
1、明白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的方式。
2、培养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主动丰富见闻,珍视个人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3、能撰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象文,内容具体且情感真实,能够进行分段阐述,学习写读书笔记及常见的应用文。
4、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并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修正,做到语句流畅,格式正确,书写工整、规范,合理使用标点符号。
5、习作应具备一定的速度,本册安排了8次写作练习。
(五)语言探秘
1、栏目1帮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语言现象和规律,培养语感,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灵活运用语言。
2、栏目2“日积月累”汇集了多种类型的语言材料,扩展学生接触语言的范围,培养他们的语言积累习惯。
3、栏目3“知识窗”中的内容增深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拓展视野,激发求知欲。
4、栏目4的内容是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发掘语言学习资源,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积极探索的精神。
各单元时间分配:
第一单元9~10课时
第二单元8~9课时
第三单元8~9课时
第四单元8~9课时
第五单元8~9课时
第六单元8~9课时
第七单元8~9课时
第八单元9~10课时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3篇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班级人数为21名,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认字、识字和口语交流能力,初步形成了自我预习和自学的能力。然而,部分学生在上课时容易分心,学习效率不高,综合性学习能力有待提升,课外知识储备相对薄弱。本学期除了做好思想工作外,还需加强对学生阅读书籍的指导,并努力提高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依旧采用专题单元的组织形式,共包含八组内容,具体为: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恒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魅力”,第四组“那些感动我的人”,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探秘”,第六组“信息世界探索”,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物”,第八组“异域风情”。
教材共包括28篇课文,其中精读和略读各14篇。每组教材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与写作”“回顾与拓展”四个部分构成。每组课文后设有“词语盘点”,其中的“读读写写”的词语要求学生能够读写,而“读读记记”的词语仅需认记,不要求书写。还有一些课文后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一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以及两次“阅读链接”。
教材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上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要求认识200个字,以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目标。生字表(二)则要求写150个字,累计写字量达到2300个。
(二)教材特点:
1、增强目标意识,全面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和拓宽题材体裁上有所努力,进一步加强语文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3、专题设置灵活,编排方式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4、导学与练习的系统设计,充分发挥导学、导练的作用;
5、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与写作”的形式进行必要的调整;
6、在“综合性学习”中,引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单元重点、难点:
第1单元:主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资料搜集了解西部,激发对西部的热爱;同时学习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理解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提升语言理解能力,积累语言材料,增强语感;了解适应他们理解的写作技巧,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第2单元: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珍视,丰富情感体验和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感受;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分享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经历。
第3单元:通过阅读感受语言的精美,体验语言表达的艺术,并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
第4单元: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手法,培养速读能力。
第5单元:让学生感受到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名著阅读的兴趣。
第6单元:引导学生走入丰富的信息世界,体会信息传播的变化,理解信息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学习搜集、处理信息,初步学会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7单元:进一步感受作家描绘人物的生动,学习在习作中运用这些描写技巧。
第8单元: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征,增长见识;分析作者如何描写景物与风情,学习写作技巧;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根据个人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相关资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目标为200个,写字目标150个,确保字迹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写字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技巧;
3、把握每个单元的人文内涵,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目标。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交流欲望,体现双向互动;
2、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强调其为练笔而非创作;
2、培养观察、思维和表达三种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提升学生策划、规划自我学习的能力,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1、及时进行生字词的听写检查;
2、鼓励快速浏览,通过上下文理解字词意义;
3、在强调写字质量的提高写字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
1、在原基础上继续强化阅读基本功;
2、关注表达方法的学习和积累;
3、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三)口语交际
1、激发学生兴趣;
2、创设真实且有益的交际情境,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以趣味性激发学生;
3、体现双向互动,深化交流过程;
4、提升学生口语能力,培养良好的交流习惯,如倾听他人发言,礼貌用语,对不同对象进行礼貌沟通。
(四)习作
1、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强调练笔而非创作;
2、从内容入手进行作文指导,讲评时强调激励,全班分享优点和进步,提升学生的自信与写作兴趣;
3、结合观察、思维和表达三种能力进行培养;
4、加强平时的写作练习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1、通过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2、阅读前四篇材料,了解信息如何改变生活;
3、根据主题搜集相关信息并撰写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