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方案(部编版)

392个月前

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教师计划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他们的音乐创新能力。学生对现代流行音乐表现出浓厚兴趣,而对传统歌曲兴趣不高,因此采取“贯通”方式调节其音乐认知。教学目标包括增强爱国意识、提升审美能力、培养歌唱技巧、激发音乐兴趣及鉴赏能力、发展音乐表现能力,并在学习中培养乐观和友爱的精神。教材重点在于理解旋律和识谱知识,难点在于通过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具体教学措施包括寓教于乐、精心备课、营造互动的学习环境,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如运用所学知识。在本学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通过与这群孩子的长期接触,我发现他们有着独到的见解,对不同类型的歌曲有明显的偏好,尤其是现代流行音乐,对课本中的传统歌曲往往表现得并不感兴趣。我考虑采用“贯通”的方式来调节他们对音乐的认知差异。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学习,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引导他们讲究文明礼仪,争做礼貌少年。

2、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鼓励学生多唱歌、唱好歌,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提升自我表达的能力。

4、保持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各类音乐活动。

5、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对音乐的感受力。

6、发展学生在音乐表现方面的能力。

7、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8、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乐观和友爱的精神。

基本任务:

1、对自然界及生活中的各种音响保持好奇,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够在熟悉的旋律中哼唱或用肢体语言作出反应。

2、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声乐,了解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方乐器,并能识别其音色。

3、在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感知过程中,能够初步识别节拍的变化,感知旋律的高低、快慢等。

4、通过听觉辨别不同情绪的音乐,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5、聆听多种风格的歌曲,如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曲等,并能够轻声哼唱或默唱。

6、聆听各类器乐曲,通过肢体律动或打击乐器做出反应。

7、了解中国民间音乐的代表性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掌握不同风格的民间歌舞和戏曲作品。

三、教材重点难点

1、理解歌唱中旋律的基本概念。

2、掌握基本的识谱知识。

难点:通过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既能避免学习的枯燥乏味,又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的有效掌握。

四、具体教学措施

随着孩子们认知范围的扩大和探索能力的增强,教师应当引导他们对音乐进行全面的感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乐器演奏及音乐创作的比重,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提高对音乐的兴趣。

1、寓教于乐,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乐趣,愿意参与。

2、教师需深入挖掘教材的潜力,精心备课,让每一节课都有独特的亮点。

3、通过有趣的活动和讨论,让孩子们不仅喜欢音乐,也热爱音乐课,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理论教学,更多地让课堂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方案(部编版)》.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