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方案(人教版)2篇

143天前

本学期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强调素质教育,以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为目标。教学将结合现代教育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显示,部分同学在学习习惯和态度上有待改善,因此将针对后进生给予更多关注,同时促进优秀生的发展。教材分析指出,内容围绕多个专题,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实践能力,鼓励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主要教学目标包括激发写作兴趣、掌握拼音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阅读习惯,以及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教学措施将注重生活实际、直观教学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强调师生互动与自主学习,力求实现整体教学成果的提升,确保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取得显著进步。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第1篇

本学期,我将继续负责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在上学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我很高兴能够继续我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语文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制定了以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指导方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升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科研为引领,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24人,通过上个学期的努力,学生们在学习习惯和学习素养方面有了进步。但是,依然有个别同学在书写和学习态度上存在明显不足。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可能会影响整体学习效果。本学期将着重关注转化后进生,提升优秀生,促进整体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一种开放且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四、教学措施

1、结合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

2、加强自身业务及理论学习,提高授课能力和专业水平。

3、注重直观教学,借助教具和学具,增强学生的操作与观察能力,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4、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在书写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关注学习态度的提升。

 五、本学期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

1、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能够将见闻与思考记录下来,乐于运用在阅读和生活中积累的词汇,了解和学习写日记的格式。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使用拼音识字和正音的能力。

3、逐步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他人沟通的意识,认真倾听他人讲话,理解主要内容,并主动与他人交流,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保持自然大方的说话姿态,礼貌待人。

4、掌握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5、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或喜爱的课文片段。

6、能够阅读简单的课外读物,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良好习惯。

7、认识课文中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正确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汇。

 六、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册教材的核心任务是识字、写字与课文朗读。从长远发展来看,词汇的积累与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都是教学的重要内容。难点则集中在识字、写字和课文朗读的真正掌握上。

在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中,我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特别是针对于上学期三年级的语文考试成绩情况,尽管部分学生表现优秀,但大部分学生的成绩未达预期。我将更加努力,不懈奋斗,以期在这一学期中实现教学成果的显著提升。

当然,提升教学成绩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学生们的长期积累和教师们的持续督促。双方的共同努力,才是语文教学成绩提升的根本所在,也是学生们提高成绩的秘密之一。

我坚信,凭借我的辛勤付出与学生的努力学习,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成绩一定会有显著的提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制定的,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本册教材在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无论是选文的挑选、练习的设计,还是整体的结构和表现形式,都展现了许多新颖的尝试。教师在教学中,不单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更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六个班,每班77名学生。整体来看,本级学生学习态度较为认真,进取心强。优等生积极上进,上课专心听讲,并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成长较为全面。相较之下,潜力生在学习习惯方面相对欠缺,未能自主做好课堂准备,也未能积极完成作业,课堂集中注意力不足,课外阅读时间有限,知识积累较少。在本学期,需对他们给予更多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使他们也能和同学们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含共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的尾部还编排了8篇选读素材。每组教材由导语、课文及语文园地三部分构成。第二组和第五组分别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中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字200个;生字表(二),要求会写字300个;词语表包含325个词语。教材分为八个专题,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关注环境保护与思维方式;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珍贵的亲情与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与友好;神话故事与传说。每个专题都富有人文内涵,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征,蕴含教育价值。

本册要求学生认读200个字、书写300个字。教材的几个特点如下: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与目标。

3、大量更新课文,以增强教材与儿童生活的相关性。

4、改善课文与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加强内容整合与创新。

6、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四、学习目标

1、通过语文学习,体现八个专题的核心思想。

2、认识200个字,能书写300个字。累计识字2200个,书写1600个字。

3、掌握使用字典、词典,具备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和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并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进行默读,能提出对课文中不理解之处的疑问。

6、学习结合上下文或其他方法理解词句含义,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

7、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思想,感受文章传达的情感。

8、继续进行略读,粗略了解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培养阅读报纸的习惯,收集并与同学分享图书资料。

11、留心身边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自信,愿意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分享。

12、能够用普通话进行交谈,在交谈中认真倾听、提问与探讨,努力生动地讲述故事,逐步清晰地表达事情的经过。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与社会,书面和口头表达观察所得。

 五、教学措施

1、严格要求学生,持之以恒,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把握教材之间的衔接,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

3、注重口语交际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

4、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鼓励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教师则应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更新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创造性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5、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关系,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6、重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及健康审美趣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人生态度,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常教学中。

7、妥善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既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打下扎实基础,又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8、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

 六、增优补差

为优等生提供更多锻炼机会,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与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对差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帮助他们扎实基础知识的学习。

《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方案(人教版)2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