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在线学习语文课程教学计划(实用2篇)

133天前

本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教学计划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与创造性学习,采用情境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教材共32篇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围绕多彩生活、中华文化等八个专题,旨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与祖国的情感。教学目标包括掌握200个常用字,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培养阅读习惯和习作能力。针对班级情况,计划通过识字与写字、精读与略读、口语交际、习作等多种策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个别辅导,以提升整体学习效果。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教学计划 篇1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字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注重新的教育观和教材观,我们在教学中将强调互动与创造性,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我们鼓励主动探索的学习观,确保学习活动富有趣味性、情感性、参与性、自主性、生活性与开放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包含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每个单元由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部分组成。教材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设定了8个主要专题。这些专题包括:多彩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致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我们的爱。每个专题的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并体现时代特征,蕴含深厚的教育价值。

教材的特点:(一)围绕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教材的整合性。(二)结合专题设置“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和目标。(三)大量更新课文,合理安排精读和略读的比例。(四)改进课文及课后练习的编排,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五)改进“语文园地”的形式,丰富内容。

学习目标:

1、在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的壮丽河山和丰富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先驱和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增强语言能力的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要求掌握200个常用字,能够书写300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能够流利书写300字。

3、会正确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具备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规范的楷体字和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流利且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进行默读,学会提出对课文理解的疑问。

6、学习结合上下文,通过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理解课文中关键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验课文传达的思想情感。

8、开始学习略读,概括课文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精彩段落,背诵10篇优秀诗文,并进行复述。

10、初步培养阅读报刊的习惯,收集并与同学分享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写作练习,不拘形式地表达见闻和感受。

12、讲述故事时注重生动具体,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时保持清晰,表达个人的感受与想法。

13、结合文学课程,学习观察自然与社会,通过书面与口头表达个人的观察与体会。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41名学生。根据上学期教师的反馈,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但由于年龄较小,部分学生较为顽皮,作业完成情况良好。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有几名学生的识字能力停留在一年级水平,书写能力较弱。大部分学生的分析能力较低,学习习惯有待加强。

三年级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不论是在钢笔字书写还是作文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学期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听说读写的能力,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策略

积极参与策略:通过多种方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促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教学计划 篇2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们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2人,班上还有三名特殊学生。优秀学生在学习上表现积极,能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文素养,整体发展较为均衡。部分同学基础较弱,拼音学习依然是一个大难点,个别学生还存在未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思维发散能力不足,上课参与度较低。需要加强个别辅导和鼓励。之前我们曾组织学习小组,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效,今后将继续发扬这个优点,克服不足,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含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末尾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含有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部分。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设计了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分别为“我们的课余生活”和“传统文化的魅力”。附录中有生字表(包括会认和会写的字)以及词语表。教材共分为八个专题,包括:丰富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秋天、细致观察、璀璨中华文化、壮丽祖国风景、科学思维、与爱同行。每个专题都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了时代特征,富有教育意义。

本册教材的特点包括:1. 专题整合内容,形成系统性知识结构;2. 继续设置综合性学习活动,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3. 更新课文内容,使其与学生生活更贴近;4. 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5. 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强化内容整合与创新;6. 完善图像系统,做到图文并茂。

三、教学目标

1. 在语文学习中感知生活的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了解祖国的美好山河和资源,培养热爱祖国和自然的情怀;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先辈和科学家的优良品质,接受助人为乐的价值观教育;在提升语言能力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观察能力。

2. 识字目标为:认识250个字,能正确书写350个字。累计要求认识3000个字,并能独立书写1500个字。

3. 掌握字典的使用,培养初步的自学识字能力。练习用钢笔书写规范楷字,进行毛笔描红。

4. 用普通话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继续培养默读能力,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 学习结合上下文,使用字典、词典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义;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7.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

8. 开始学习略读,概括文章大意。

9. 积累优美词句,背诵经典诗文10篇,练习课文复述。

10. 养成读书和看报的习惯,收集并与同学分享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开始习作,自由表达见闻和感受,乐于分享作品。

11. 讲述故事时尽量做到生动具体,打动听众;讲述见闻时要清晰明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2.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和社会,并用口头和书面形式表达观察所得。

上述目标是在低年级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例如,低年级要求“用普通话流利朗读课文”,本册则要求“用普通话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低年级提到“了解词句的意思”,而本册则要求“初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1. 学习300个生字,能明确读音和字形,理解字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会认200个字,只需掌握读音,不需要默写和抄写。

2. 通过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掌握的词语能够在口头和书面中运用,初步培养语言积累的习惯。

3. 借助字典或相关资料,能独立阅读适合自己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8万字。

4. 在观察基础上,写出具体内容,培养观察思考和动笔的习惯。学会用丰富的想象写出所见所闻,内容真实,句子通顺。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例如逗号、句号等,学习写日记。

5. 用普通话清楚表达,做到语句完整,保持礼貌。在互动中提高口语能力,鼓励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锻炼口语能力。

五、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与写字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允许在识字数量和能力上存在差异。本册要求学生识字250个、写字350个,应该鼓励通过多种方式增加识字量,鼓励同学间交流识字经验,开展识字和组词的游戏,促使学生共同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阅读教学

1. 精读课文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核心,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汇和句子训练。

(2)重视朗读的引导和训练。

(3)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5)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提问时间,鼓励他们进行思维探索,教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讨论。

2. 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的重点在掌握大意,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检查阅读效果。

3. 选读课文教学。

教材附录的选读课文可依据教学需求选择使用,教师须设计相关的阅读任务,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口语交际教学

1. 明确教学目标,提升口语能力。

教师需明确本册口语交际的目标,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引导围绕什么话题进行讨论。

2. 交际活动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情境创设要贴合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注重层次性,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

3. 促进全员参与,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增强课堂的交流氛围。

4.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提升口语交际质量。

5. 在语文实践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练习交流。

(四)习作教学

1. 培养习作兴趣,鼓励自由表达。

二年级学生习作不拘形式,重在表达,教师应创造更多习作机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 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的联系,鼓励学生利用阅读中积累的素材来丰富习作,整合教学内容。

六、教学进度表(略)

《小学在线学习语文课程教学计划(实用2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