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学计划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美术教育,旨在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能力。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对美术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在创作过程中仍需提升大胆想象和自我表达的能力。教材内容涵盖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等多个方面,共22课,强调多角度体验和综合性学习。教学重点包括激发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应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而难点则在于提升学生的独立欣赏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教师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互动方式,强化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表达,确保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积极的学习体验。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篇1
一、学情分析:
我校二年级学生刚入学一年,年纪较小,性格活泼,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行为习惯尚需进一步培养。在一年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显著增强,绘画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进步。我们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丰富美术教学的方式,注重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合理处理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及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二、教材简析:
二年级上册使用的是湘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该教材强调在具体学习活动中结合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现能力的发展,以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教材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多角度体验和尝试,强调学科间的综合效应,拓宽了知识的融合性和广泛性。教材课时数量为14节,显著减轻了课时负担,便于教师深入挖掘与拓展教材内容,有利于教学形式和评估方式的探索与改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进度自行编写相关教材。
三、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欣赏重点:
1、通过有趣的美术欣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自身或他人的绘画作品,培养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积极健康的审美情感。
难点:提升学生自主欣赏的意识和能力。
绘画重点:
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掌握彩色铅笔和油画棒的使用技巧。
2、引导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难点:
1、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细致入微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手工重点:
1、运用各种纸张及其他材料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
2、使用橡皮泥、陶土等材料进行基础的泥塑制作。
难点:
1、从简单的平面折纸逐步过渡到立体造型。
2、如何细致、立体地表现泥塑的形态。
四、教学措施:
针对我校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措施:
1、通过情境导入和趣味启发,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3、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多角度体验和尝试,拓宽学生的学习和体验渠道,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和愿望的能力。
4、强调课评方式的多样性和标准的鼓励性,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能力。
教学进度
课题 周次 节次
第1课 影子大王 第1、2周 2课时
第2课 洒水成画 第2周 1课时
第3课 自画像 第3、4、5周 6课时
第4课 美丽的昆虫 第6、7、8周 5课时
第5课 神鸟变树 第8、9周 2课时
第6课 听听画画 第9、10周 2课时
第7课 乌龟滚下山 第10、11周 2课时
第8课 神奇的小画册 第11、12周 2课时
第9课 大嘴巴 第12、13周 2课时
第10课 童话屋 第13、14周 2课时
第11课 摇滚小精灵 第14、15周 3课时
第12课 红灯停 绿灯走 第16、17周 4课时
第13课 捏泥动物 第18周 1课时
第14课 请你告诉我 第18周 1课时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篇2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的美术教学对象为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美术课程学习,大部分学生对美术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学生们在造型表现方面也有所进步,能够进行基本的画面构思。
然而,由于年纪较小,部分学生的自理能力仍显不足,常常忘记携带美术工具或带错工具,导致作品缺乏表现力。个别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较慢,缺乏持续的学习动力和明确的美术学习目标。
二、教材解析
本学期使用的是人美版三年级下册教材,该教材包含众多精美的插图,展示了学生活动的过程及作品成果,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参考,并帮助学生进行自学。
全册共设有22课,课程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旨在结合观察、想象和表现能力的发展来组织具体的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美术活动多角度的体验和探索,同时强调学科内容的综合性,便于教师深入挖掘教材,进行拓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培养他们热爱美术的情感,进一步提升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2、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鼓励他们大胆、自主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享受造型活动的乐趣。
3、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能用简短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综合性探索活动,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5、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地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
四、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增强他们对绘画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及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在使用彩笔和油画棒等工具的表现技巧,同时启发他们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体验生活的乐趣。
(2)、教学难点:
1、提升学生独立欣赏的意识,引导他们细致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大胆想象和创造,以真实的情感在作品中充分表达。
2、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使其从简单的平面折纸逐步过渡到立体造型的创造,提升空间想象力。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情感导入和趣味启发,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提升审美情趣。
3、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相互学习与尊重,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创作成果,努力成为学生的老师、同伴与朋友。
4、广泛使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影片、示范画、参观及游戏等,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的学习,突出评价过程与个性差异,建立发展评价体系。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篇3
本学期我校二年级将实施新的美术教材。为确保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我所教授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缺乏美术方面的基础训练,如同一张等待涂抹的白纸。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 全册教材简述:本册教材主要聚焦于造型部分,辅以其他美术知识,旨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美术工具及基本方法。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美术的乐趣。
(二) 教学总体目标:
(1) 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认识并能够使用美术工具进行简单的创作;
(2) 通过美术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措施:
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积极表达个人观点,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减少对甄别和选择的强调,推动发展性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保护并发展他们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在教师的关怀下学习,在游戏中成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进步。
(一) 教师方面:
作为学生发展的组织者和促进者,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实践、思考、探索、讨论和创作的空间,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展示作品。
(1) 精心准备课程,制作教具;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更多的学生创作空间,鼓励探索精神与创新,提升情感体验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二) 学生方面:
充分利用周围的材料及所学知识,动脑制作作品,学会合作,妥善保存自己的设计成果。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拓宽视野,增长社会经验。
四、业务学习及其他方面:
作为美术教师,应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专业学习和研究,关注美术的最新动态,阅读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先进的教育经验,大胆尝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本学期的教改课题确定为“美术创新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篇4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前一学年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基础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他们的想象力丰富,表现欲强烈,对绘制想象画和记忆画充满热情,色彩运用能力较强,整体绘画作业水平也相对较高。
二、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有趣的艺术表现与欣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运用多种材料与工具进行绘画及简单的手工制作。3,培养学生的空间理解能力、形象记忆力及创造力。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目标:通过让学生尝试不同的工具和形式,在观察、思考、绘画和制作中进行简单的组合与装饰,感受形状与色彩创作的艺术魅力,以及设计与制作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兴趣,丰富他们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潜能,提升他们的审美情操。
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技巧,灵活掌握造型与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增强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融入人文精神。
难点: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与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审美情感,渗透德育教育。
四、教学措施:
1) 遵循审美规律,提供学生感受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他们展开想象,通过比较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和判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2) 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学习环境。
3)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4)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积极改革教学内容与形式。
5) 改变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集体评价、教师评价或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充分肯定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尊重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开学教育
第二周:1 小小画家的快乐时光
第三周:2 我的假期趣事
第四周:3 欢乐的游乐场
第五周:4 船只起航
第六周:5 我喜爱的动画角色
第七周:6 可爱的动漫人物
第八周:7 光荣的奖杯
第九周:8 迷宫探险
第十周:9 动物造型饼干制作
第十一周:10 画一棵大树
第十二周:11 泥塑恐龙
第十三周:12 绚丽的天空
第十四周:13 小鸟的家园
第十五周:14 奇异的梦境
第十六周:15 淘气堡的欢乐
第十七周:16 剪影创作
第十八周:17 剪花边装饰
第十九周:18 立体折纸动物
第二十周:19 手拉手的好伙伴
第二十一周:20 剪纸艺术欣赏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篇5
一、班级情况分析
1、本班级在纪律和各科学习成绩方面表现良好。
2、学生们在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已有良好的基础,对美的事物充满兴趣,具备初步的欣赏美的能力。在作画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观察的习惯,能够较好地进行图形的目测和概括表达,对想象画和命题画也有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大胆的创作。
3、作业完成的速度不均匀,部分同学习惯于将作业带回家完成,个别学生的形象表达能力仍然停留在一年级水平。
二、本学期教学的总要求
1、知识教育要点
(1)认识和感受不同的自然平面形状。
(2)运用复杂和平面组合形状表现景物。
(3)通过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人和物的感受,丰富儿童的视觉记忆。
(4)使用多种平面材料,帮助学生识别对称和不对称形状。
(5)学习撕、剪、拼、贴等手工制作技能。
(6)了解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并欣赏祖国的自然风光。
2、能力培养要点
(1)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其注意力和观察力。
(2)在绘画过程中,能够描绘出所见所想的形状,创作出色彩鲜艳的作品。
(3)熟练掌握各种工具和材料,能够顺利完成涂、描、撕、剪、拼贴等作业。
(4)通过感受和想象,培养学生对美术馆作品和自然风光的欣赏能力。
3、审美教育要点
(1)通过欣赏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使学生了解和感受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
(2)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壮丽山河及自然风光的情感。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篇6
一、学生知识能力与学习习惯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实践后,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然而,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缺乏大胆的想象和创造力,这一方面的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共包含22课,具体内容为:奇妙的画板,三个好朋友,五彩缤纷的树,高高的与胖胖的,丰收的季节,长高了的与胖乎乎的,条纹小精灵,猜猜我是谁,色彩丰富的背景,小蝌蚪,聚会的小点点,排成一队的,花里胡哨的小牛,自画像,神鸟变身树,小小的手,去看医生,你能告诉我吗,折纸小动物,纸杯的奇妙变换,翻转的纸盒,翱翔的娃娃。本册教材涉及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以及综合探索等多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通过玩具、动物及生活科技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与创作,同时注重激发他们表现生活和自然的情感,培养艺术观察力。还有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的小泥人和泥面具,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对劳动者的热爱。课程形式多样,旨在激发学生对新奇事物的追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在创造与表现美方面的需求。
三、教学目的与任务
1、通过富有趣味的美术表现与欣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的手工制作。
3、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形象记忆与创造能力。
四、教材重点与难点
1、灵活应用工具和材料,进行绘画与工艺制作。
2、提升学生的空间知觉、形象记忆与创造力。
五、个人教研专题:合作学习中培养学习习惯的意识
六、主要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持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
2、做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教具。
3、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4、充分展示图片和学生作品等,教师进行示范指导。
七、课时安排
第一周1、奇妙的画板
第二周2、三个好朋友
第三周3、五彩缤纷的树
第四周4、高高的与胖胖的
第五周国庆节放假
第六周5、丰收的季节
第七周6、长高了的与胖乎乎的
第八周7、条纹小精灵
第九周8、猜猜我是谁9、色彩丰富的背景
第十周10、小蝌蚪11、聚会的小点点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12、排成一队的
第十三周13、花里胡哨的小牛
第十四周14、自画像
第十五周15、神鸟变身树
第十六周16、小小的手17、去看医生
第十七周18、你能告诉我吗19、折纸小动物
第十八周20、纸杯的奇妙变换21、翻转的纸盒
第十九周22、翱翔的娃娃。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