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安排3篇

172天前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旨在通过生活化的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和法治意识。该课程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强调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通过主题单元整合知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健康、安全的生活意识、积极的生活态度及对规则的理解。课程设计注重真实情境的体验,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敏感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学措施包括课堂互动、鼓励预习和多元化评价,以增强学习效果。整体上,该计划通过丰富的活动和真实案例,帮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为他们未来的道德判断与法治观念奠定基础。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1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以儿童的生活为出发点,培养品行端正、乐于探索和热爱生活的孩子,构建一门生活型的综合课程。

该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生活性。

2. 开放性。

3. 活动性。

教材设计力求体现思想性、现实性、综合性和活动性原则。课程内容以主题单元的方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的生活出发,促进学科内容的整合。

2. 加强教材的生活指导功能。一方面,通过捕捉和再创造现实情境,让儿童体验生活的美好与乐趣,激发其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他们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积极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现个性与智慧,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班有20名学生,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开朗,大多数尊敬老师、礼貌待人,喜欢关心集体。不过,许多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小问题,部分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和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向表面化,常常是为了表现给别人看,缺乏自主性。在新学期中,我们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不断提升思想,自觉行动,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意识。

2. 培养学生愉快、积极的生活态度。

3. 培养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情感。

4.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具有创意的生活能力。

5. 初步树立规则意识,理解遵守规则和公平竞争的意义与要求。

6. 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和基本交通规则,熟悉常用公共服务电话,初步了解自然,关心动植物,参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活动。

 教学措施

1. 强调每个学生的发展优先,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能力提升。

2. 关注学生的优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让他们在鼓励与赞扬中获得成功,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3.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本地区儿童的实际情况,及时将社会新信息、科技成果及儿童生活中的新问题纳入课程,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

附: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

第一周、2.12—2.17、我是中国人、2

第二周、2.20—2.24、瞧我这一家、2

第三周、2.27—3.3、家庭欢乐多、2

第四周、3.6—3.10、学做小主人、2

第五周、3.13—3.17、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2

第六周、3.20—3.24、牙齿怎么啦、2

第七周、3.27—4.1(6天)、坐立走的正确姿势、2

第八周、4.5—4.7(3天)、预防疾病有学问、2

第九周、4.10—4.14、用品人人离不开、2

第十周、4.17—4.21、学校设施用处大、2

第十一周、4.24—4.28、我是节约小能手、2

第十二周、5.2—5.5、爱护公物人人夸、2

第十三周、5.8—5.12、夏天到了、2

第十四周、5.15—5.19、我和星星打电话、3

第十五周、5.22—5.27(6天)、平安度过夏天、2

第十六周、5.31—6.2(3天)、开开心心过暑假、2

第十七周、6.5—6.9、复习、2

第十八周、6.12—6.16、复习、2

第十九周、6.19—6.23、期末考试、2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们对学校和班级充满热情,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整体上展现出良好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学生们大多数遵守课堂纪律,互帮互助,具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课堂的氛围常常活跃。然而,有时由于过于活跃,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适当进行引导和调整。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的小家,着重于同学们意识到班级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强调共同参与班级活动,提升集体生活的幸福感。第二单元:我会照顾自己,教导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学习基本礼仪,细致认真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第三单元:遵守规则真重要,帮助学生认识到遵守校规和社会规则的重要性,从小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第四单元:快乐的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提升自信心,懂得友爱和互助的意义。

三、本学期教学的总目标

1、培养孩子们对社会生活的兴趣,能主动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通过活动了解周围的规则,感受道德与法治的价值,学习与同伴和睦相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的集体活动,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懂得共同维护班级卫生、环境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珍惜和爱护公共资源,理解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义。

3、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乐趣,培养他们自我探索的意识,鼓励他们分享学习中的快乐,主动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养成搜集相关知识的良好习惯,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2、注重课堂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使学习更加高效。

3、加强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五、教学时间:40课时

六、进度表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3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的制定,以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为核心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帮助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习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基本概念。本计划设计了多种现场体验活动,以有效引导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治观念的形成。

针对一年级学生尚未完全建立起自我反思能力的问题,现场体验活动在道德教育中尤为重要。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还能帮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道德的意义。例如,本册教材中的《诚实的价值》、《团结合作的力量》以及《爱护公共财物》等活动,都是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对道德原则的直观理解。

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往往表现出一种隐性,因此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其理解显得模糊。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下,如道德困境或法律问题的模拟情境中,他们更容易领会到其中的道德与法律意义。本计划设置了多个典型情境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例如,《好朋友之间的信任》、《遵守规则的意义》、《遇到困难时的选择》等活动,都旨在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思考与选择。

关于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智慧,尽管孩子们在真实生活中可能无法全面学习,但通过模拟情景的方式,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好预备工作。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演习,孩子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习如何面对法律与道德问题。例如,在《保护自己与他人》、《急救知识的普及》等环节,学生不仅能了解到危险情境的应对方式,还能增强他们在突发情况下的处理能力。

榜样的力量不可小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模仿,帮助他们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本教材强调通过真实和身边的案例,鼓励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促进彼此的积极影响。比如,在《我身边的好榜样》、《学习好习惯的故事》等活动中,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作用,通过合作与共同成长来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道德与法治活动,不仅能让一年级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还能为他们日后的道德判断与法治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能够在实际体验中获得成长,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培养健康的道德观和法治观。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安排3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