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舞蹈社团教学计划旨在通过结合教育性与艺术性,提升学生对舞蹈的热情,培养形体姿势、气质、团队意识和音乐感知能力。活动面向一年级有舞蹈兴趣的学生,进行有组织的训练,促进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计划分为基础训练与表演技巧两部分,强化基本功,提升柔韧性与控制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舞蹈表演的基本技巧。训练内容包括热身运动、地面练习、基础动作、进阶训练及舞蹈编排,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并得到关注。活动每周安排两次训练,地点设于舞蹈教室,旨在营造良好舞蹈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表演欲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提升舞蹈技能,培养愉快心态和积极参与的习惯。
小学舞蹈社团教学计划 第1篇
一、训练目标
小学舞蹈社团是学生非常热爱的一个兴趣小组,其活动内容将教育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舞蹈的热情,还能够培养他们正确的形体姿势和良好的气质,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活动面向有舞蹈兴趣的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秉持自愿参与和普及提高的原则,让学生们在唱歌、跳舞、和动感的活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并表现音乐。通过这样的方式,启迪学生的智慧,提升他们的情感,使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参加舞蹈社团的学生是去年学期已经招收的舞蹈学生,基本上都接受过舞蹈基础训练。此次成员均为一年级的学生,因此训练需要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特别是在柔韧性和开度方面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我结合舞蹈社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训练计划:
三、训练步骤
1、强化基本功训练:教师将通过基础训练,提高学生腿部的开度和腰部的控制能力,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压腿、踢腿和下腰等练习。
2、在地面完成软度和开度的训练后,进行规范且简化的芭蕾训练,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形体、姿态、腿部线条、腰腿的柔韧性与力度,以及控制能力。
3、通过组合练习,加深学生对基本功训练的系统化理解,为日常舞蹈表演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4、进入舞蹈训练阶段,这是学生掌握、熟悉并提升表演技巧的重要环节,主要解决形体、中心、控制和呼吸的问题,掌握这些技巧是完成舞蹈表演的基础。
四、基本功训练内容:
包括手部、头颈、胯部、胸肩、腰部和腿部等的训练。
地面练习:坐姿、勾脚、腿部外展、肩部和头部的练习、后背挺直的训练、伸腿和压腿练习、胯膝屈伸、踢腿组合、背部和腰部肌肉的训练、腹肌的锻炼。
腿部练习:前压腿、侧压腿、吸腿和压胯。
身体协调训练:腰部组合、头肩组合、手臂动作协调、步伐训练。
五、训练时间
每周二、周四早上7:40--8:30
六、训练地点
四楼舞蹈教室
小学舞蹈社团教学计划 第2篇
根据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将知识性、训练性、趣味性和表演性有机结合,以情趣表演为主,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兴趣与注意力。在舞蹈标准化教学的框架下,将课程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基础舞蹈训练和表演技巧组合。结合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安排如下:
一、辅导老师:李晓华
二、教学目标: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进一步推动我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舞蹈氛围,我校特设立舞蹈兴趣小组。通过每周两次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在接触舞蹈的过程中,关注自身的基本形态,学习一些简单的舞步,培养对舞蹈的热爱,同时提升舞蹈表演所需的身体素质与能力,并对训练方法进行初步的认识,为学生未来在舞蹈表演领域打下良好的基础。
1、培养学生的优雅体态和艺术鉴赏能力。
2、增强基础功底训练,如:腰部、腿部、胯部的灵活性和开度。
3、提升学生在音乐中找到节奏的能力,使舞蹈动作的节拍准确,享受跳舞的乐趣。
4、培养学生在舞蹈中愉快的心态与积极参与的习惯。
三、教学措施:
舞蹈兴趣小组的活动必须与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相结合,秉持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在普及基础上逐步提升。所有参与舞蹈兴趣小组的学生,无论水平高低,都应得到关注,保持其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明白兴趣小组活动的意义。整个活动过程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实施分层指导,采用多元化形式,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使他们的舞蹈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1、引导学生观看舞蹈录像,帮助学生寻找舞蹈的感觉。
2、逐段示范,详细讲解动作,进行个别辅导。
3、结合学生个人练习和个别指导。
4、采用学生互助和优秀学员示范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舞蹈水平。
四、教学内容:
1、热身运动
在训练开始的几分钟里,让学生进行一些轻松的热身活动,主要目的是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身体和情绪为接下来的训练做好准备,避免过度劳累。
2、基础训练
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特点,稳定性相对较差,但灵活性较好,因此应利用平整的地面进行灵活度和开度的训练,主要内容包括:
(1) 勾脚和压腿
(2) 头部和肩部的灵活性训练
(3) 腰部的柔软性训练
(4) 吸腿、前踢腿等基础动作训练
3、进阶训练
(1) 半蹲训练
(2) 脚尖与脚跟的交替训练
(3) 吸腿与手臂协调训练
(4) 各类舞步训练加以练习
4、使用音乐反应、模仿与创新、组合与成品舞蹈编排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全身的参与,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5、将学生的舞蹈形态形象化,通过有趣的故事或舞蹈造型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表现力,同时为演出比赛做好准备。
五、活动时间和地点:每周一、三、五早上6:30-7:20;周二、五下午第七节课,地点:明德教学楼一楼舞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