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级体育课程教学方案(实用2篇)

151天前

二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增强身体素质和集体意识。由于二年级学生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学应通过生动的游戏和互动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学目标包括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学习队形队列和运动技巧、提升身体协调性以及培养团队精神。重点在于短跑、投掷和跳远等基本项目,而教学难点则在于学生理解指令的速度较慢。教师需认真备课,注重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并培养骨干学生组织活动。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集体主义和诚信等优秀品质。整体教学策略应科学安排运动量,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积极学习和锻炼。

二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 1篇

一、学生分析

1、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仍然主要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对事物的理解往往依赖于直观的感知,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提升,但依然以不随意的反应为主。

2、在集体活动中,二年级学生的集体意识尚不明确,他们对自身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缺乏清晰的认知,虽然能够意识到班级的存在,但对班级荣誉的理解仍然不够深入。

3、二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尚未成熟,通常不会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给予过多关注,更倾向于期待表扬,而对批评则能很快抛诸脑后,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

(2)掌握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3)学习队形队列的基本运动、游戏及健美操的技巧,提高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4)感受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

(5)遵守课堂纪律,增强与同学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结合日常教学,强调队列队形的训练。二年级的体育教学侧重于趣味游戏、短跑、投掷和跳远等项目,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加强这些内容的练习。

(2)教学难点

由于二年级学生对教师指令的理解相对较慢,因此在进行协调性训练时,学生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接受挑战。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2、注重课堂规范,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

3、积极培养体育活动的骨干学生,鼓励他们组织多样的活动。

4、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注重“精讲多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综合应用。

5、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 2篇

一、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大约在7岁到8岁之间,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还在逐步发展中,整体的理解能力和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以增强他们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规则和纪律的理解尚处于模糊阶段,需要通过体育课程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规则意识。

二年级的学生在身体协调性上也有待提高,他们的肌肉发展可能不均衡,特别是在上下肢的配合上较为欠缺。这一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想象力,适合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帮助他们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锻炼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断巩固和提升。

2、每节课都设定一定的队列练习时间,以此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

3、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柔韧性和力量方面的能力。

4、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为未来的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重点:

1、围绕常规教学,重点进行队列和队形训练。

2、二年级的体育教学将着重短跑、投掷和跳远等基本项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三)教学难点: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对教师的指令理解能力相对较慢,因此在进行一些协调性练习时,他们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接受困难。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学习内容:

走与跑:

①能掌握自然快速跑的基本动作。

②能完成两臂曲肘前后摆动的快跑姿势,并在直线上以前脚掌着地进行快速跑。

跳跃:

①能理解在踏跳区起跳的重要性。

②能完成快速助跑、迅速起跳、向前上方跃起、屈膝提腿的跳远基本动作,做到在踏跳区准确起跳。

投掷:

①了解投掷的正确动作方法。

②掌握肩部屈肘、手臂自然挥动的投掷动作。

技巧:

①知道前滚翻的要求和动作方法。

②能够进行连续的前滚翻,确保翻滚间的连接紧密,方向准确,动作正确。

韵律活动:

①能识别节奏操的名称和基本动作。

②能根据音乐节拍练习全套操。

体质测试:

①进行身高、体重和视力的测量。

②参加坐位体前屈、50米跑和1分钟跳绳的测试。

四、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1、二年级的学生一般为7至8岁,处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特别是下肢骨骼增长显著。

2、他们的肌肉尚未完全发育,含水量较高,肌肉纤维细,关节的活动范围较大,但牢固性差,因此在体育活动中不宜进行激烈运动。

3、学生的神经系统已基本发育完成,心脏活动调节能力良好,血液循环比较快,但仍要注意避免超负荷的体力活动。

(二)心理特点:

1、二年级学生的心理活动多处于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来引导他们。

2、他们的集体意识尚不强,尚未完全意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因此要通过集体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

3、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有限,活动的成败对他们影响不大,喜欢受到鼓励,但对批评反应较弱。

五、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是体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与课程紧密结合。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在课堂中不断渗透德育,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的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培养爱国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及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使每堂体育课都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六、体育课教学常规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方面:

1、认真备课,精心制定教案。

2、深入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掌握重点与难点。

3、提前准备好场地、器材和教学用具。

4、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5、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科学安排运动量与活动密度。

6、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教态。

7、认真进行学生的考核与成绩评定。

8、积极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

9、注重安全保障措施,避免事故发生,若有事故及时处理并报告。

(二)学生方面:

1、明确学习目的,积极参与每堂体育课,掌握必备的体育知识与技能,逐步形成锻炼的习惯。

2、上课时穿着轻便整齐,严格遵循教师的要求。

3、有事请假,不得无故缺课,遵守课时纪律。

4、注意安全,严格遵守教师的各项指导,不随意移动器材。

5、与同学友好相处,团结协作,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6、爱护体育器材,按要求归还器械。

七、教学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教学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通过游戏和情境设置,激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与探索,培养他们的自学、自练能力。

(二)注意事项:

1、针对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教学中应多应用游戏教学法。

2、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行适当的竞争性活动,增强锻炼效果。

3、因材施教,激励学生的自信心。

《一二年级体育课程教学方案(实用2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