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我校制定了一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中美术绘画教学计划。分析发现,许多学生在初中未系统学习美术,对该课程缺乏兴趣,未意识到其对心理健康和个人素养的影响。课程将围绕美术鉴赏开展,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认同感。教学目标包括感受美术之美、了解外国绘画及代表作品、分析艺术特征等。为有效实施,教师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并鼓励学生课外自主探究美术相关知识。通过课堂分享与交流,学生不仅能够拓展视野,还能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为落实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推动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倡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大多数同学在初中阶段并未系统学习美术,导致对美术课程产生了麻木感。他们未能意识到美术在塑造健康心理及提升个人素养方面的重要性。经典绘画的直观形象和其深刻的哲理能够对人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然而,考虑到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他们的领悟能力有所提升,因此可以接触并吸收一些绘画及美术领域的高品质文化,这也是提高他们个人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分析:
美术绘画鉴赏是普通高中的美术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评析和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本民族文化并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与态度。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
1)、 学会通过多样化的美术作品感受美术的语言之美。
2)、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外国绘画及其著名画家与代表作品。
3)、 了解优秀建筑与雕塑,感受其表达语言的内涵。
2、理解目标:
1)、 学会分析一些优秀绘画作品的艺术特征。
2)、 能够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 理解并体会部分美术作品的特征与艺术语言。
四、具体实施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美术绘画鉴赏课作为审美教育的主渠道,教师需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深入理解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现代教学媒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高中美术绘画课与网络信息技术有效结合。通过电脑课件进行授课,让学生亲自接触信息技术,借此途径了解美术。可以尝试多种形式,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课堂教学延伸: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后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自行搜集课本中未涉及的美术相关内容,例如优秀的美术作品、知名画家或他们的生平趣事等。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轻松找到书本之外的新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分享各自搜集到的有趣美术知识,通过口头描述或计算机展示,扩展他们对美术世界的理解,提升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接触更广阔的社会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