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案

622小时前

本学期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将围绕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展开,强调实际应用。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操作,强化基础技能,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情操。班级共有八个,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兴趣浓厚,但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尚显不足。教学将通过深入理解教材、启发式教学、耐心指导等措施,确保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教材内容涵盖信息社会、计算机构成、操作系统等,教学重点在于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教学计划具体安排了18周的课程内容,最后以复习和期末考试收尾。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21世纪,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已深刻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习惯。信息的获取与应用能力已然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与文化水平的体现。本学期的信息技术课程将围绕理论知识展开,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授实用的信息技术知识,并以实际应用为主。在课堂实践中,鼓励每位学生参与操作,力求人人动手,注重基础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道德情操,实现教书育人目标,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中学生。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将负责七年级的全部班级,共有八个班级,班级人数较多,且大多数学生家庭中没有计算机,仅能在校上机实践。

1. 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浓厚。

2. 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尚显不足。

3. 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普遍较弱。

4. 部分学生在上机行为上不够规范。

5. 有些学生在键盘操作上不够熟练,有的甚至未能用双手操作,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未接触过计算机。

针对这些问题,将在学习过程中加强管理,确保学生扎实入门,并能够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三、目的要求

1. 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

2.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兴趣。

3. 规范学生的上机行为。

4. 在适当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为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七年级信息技术》,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

教材主要内容包括:

1. 信息与信息社会;

2. 计算机的构成;

3. 计算机操作系统;

4. 认识“我的电脑”;

5. 通过“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

6. 正确使用“回收站”。

教学目标包括:

① 理解信息及其特性;

② 认识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

③ 建立信息意识,培养良好信息道德。

教学重点:

① 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信息社会的挑战;

②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式。

五、教学措施

1. 深入理解教材,认真备课。

2. 精心讲解,结合演示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3. 耐心指导,重视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4. 严格要求学生,确保他们按时、按量、高质量地完成上机任务。

5. 寓教于乐,在玩中学习,在学中成长。

6. 采用分组教学,促进学生间的互助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六、教学计划: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第一周

9月7日-9月11日

学期常规教育

第二周

9月14日-9月18日

信息与信息社会

第三周

9月21日-9月25日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第四周

9月28日-10月1日

计算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五周

10月5日-10月9日

国庆假期

第六周

10月12日-10月16日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

第七周

10月19日-10月23日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措施

第八周

10月26日-10月30日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第九周

11月2日-11月6日

管理Windows桌面

第十周

11月9日-11月13日

Windows程序窗口与“我的电脑”窗口

第十一周

11月16日-11月20日

修改窗口显示方式

第十二周

11月23日-11月27日

软盘使用与U盘操作

第十三周

11月30日-12月4日

介绍“资源管理器”窗口

第十四周

12月7日-12月11日

文件或文件夹查找及新建文件夹

第十五周

12月14日-12月18日

文件夹的命名、复制、移动与删除

第十六周

12月21日-12月25日

合理使用“回收站”

第十七周

12月28日-元月1日

复习阶段

第十八周

1月4日-1月8日

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案》.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