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学计划旨在提升全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围绕“一个工作主线,两个运作模式,两个推进方向,六个建设项目”,确立教研机制和集体备课为核心工作。教研员将探索分层分类教研,以增强针对性,并组织跨校际集体备课,激活区域教研氛围。通过部落教研和与教研会的合作,积累优质教学资源。科研方面,重点支持薄弱学校的学困生研究,以及小学低年段口语教学资源建设。计划参与市级教研活动和质量监控,组织教师与学生竞赛,并评选优秀学校和教研积极分子。教学措施包括丰富多样的活动、情景教学法和多感官学习,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教研室小学英语科的工作规划与区教研室的工作安排,制定本学科教学计划,旨在提高全区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力求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工作思路
围绕区教研室提出的“一个工作主线,两个运作模式,两个推进方向,六个建设项目”来确立本学科的工作思路:
深化教研机制,提升教研质量;
推进集体备课,活跃区域教研;
开展部落教研,丰富优质资源;
参与课题研究,提升研究水平。
三、主要工作:
(一)教研工作:
1. 探索分层分类教研,提高教研的针对性。
进一步探讨分层分类的教研机制,以增强教研活动的服务性与指导性。本学科教研员将加强对高低年段的教学合作,转变教研模式,从“内容分段研究,全覆盖所有学校”调整至“内容合作研究,部分学校负责”。教研员会基于学生来源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下校调研,并实施分层分类教研;重点支持区域内的1-2所薄弱学校,提供深度指导。
2. 组织跨校际集体备课,活跃区域教研气氛。
将在教研员的引导下,组织核心组与中心组成员共同参与,进行跨校际的集体备课、课程实施及教学反思的试点研究。重点研究3-6年级4册教材中的每个单元,进行跨校际集体备课,并撰写教学设计。通过课堂研讨与课后反思,鼓励全体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民主评估,选出优秀设计,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此项目旨在积累区域内一线教师的优质教学资源,培养优秀的学科核心组与中心组团队,推动教师们的专业发展,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研究氛围,提升全区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3. 借助部落教研,积累优质教学资源。
利用天河部落,拓宽教研路径,丰富教研活动内涵,将定点教研与网络教研,定期教研与随机教研相结合,构建跨越时空的教研网络。通过集体备课、课堂实施研究与针对知识点的课后反思实验项目,积累全区小学英语的优质教学资源。
4. 加强与教研会合作,活跃常规教研。鼓励核心组中心的教师负责组织区域教研活动,开展专题讲座,活跃常规教研。建立教研活动的考核与资助体系,教研会将根据每个学科的教研活动计划、实施情况、服务对象(教师)的反馈及反思材料,为各学科的教研活动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
(二)科研工作:
5. 配合区级课题,深入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基建研究。包括科组建设、学科基地建设、年级学科资源的跨校合作研究以及中小学教学衔接研究,这是我区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四个主要项目。龙口西路小学作为首批设立的天河区小学英语学科教研基地学校,本学科将全力支持并参与该校的课题研究。
6. 学困生专项课题研究。该研究工作将融入到集体备课、支持薄弱学校及各类研讨课中。
7. 学科资源建设课题研究。参与并支持小学五年级英语及小学低年段口语教学资源建设的课题实践与研究。
8. 支持并鼓励参与市教研室与电教协会合作的“网络资源建设”课题研究,以及市教研室的科研课题申报工作。
(三)专项工作:
9. 配合教育局的工作安排,参与龙口西等5所申报广州市等级学校的准备工作。
10. 积极做好学科质量监控及市抽测工作。探索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强化教学质量的管控,做好小学学生学业质量的抽检。在天河区中小学教学研究会的指导下,组成单元命题小组,规范各类考试的命题、组卷和审题工作,降低错误率,提升试题质量。
本学期市抽测安排包括:6年级在第19周的星期四下午(与毕业考合并);2年级于5月18日进行口试;还将抽取若干学校的口语测试(以6年级为主)。
11. 竞赛工作。
教师方面,将配合区教育局做好区第八届“青基赛”的相关工作;学生方面有“广州市小学英语竞赛”,时间预计在5月13日。
12. 继续开展一年一度的市小学英语优秀学校科组与教研积极分子的评选活动,通过激励机制,增强各学校英语科组的战斗力与凝聚力,促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计划 篇2
一.学情分析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主要由一年级和二年级组成。由于这是他们首次系统接触英语,许多学生对这门语言充满了探索的好奇心。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愿意尝试用英语交流,因此在学习的初期展现出一定的进步。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重视,或由于紧张而不愿开口,导致他们的成绩相对薄弱。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我计划在新学期主动与他们接触,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以引导他们认真对待学习,争取在新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设计形式多样且具有活泼性,适合小学生的特点。教材围绕主题展开,通过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的引导,逐步帮助学生完成具有现实意义的语言任务,体现了交际教学的核心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整体框架、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均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贯彻了语言的交际特性及应用基本原则。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编写宗旨,对其主要内容进行如下具体分析:
1、教材采用“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的编排方式,将这四个方面有机结合,既吸取了国外教材强调真实交际及情景设置的优点,又继承了国内教材结构清晰、系统性强的特色,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语言结构的获得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句型教学并非通过单一的句子操练来实现,而是融入情境对话中,力求让学生在练习句型的同时获取具有实际交际价值的语言。
2、教材内容简单易懂,重点突出,题材贴近学生实际,语言规范、真实、生动,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
3、采用循环编排的方式,较好地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逐步扩展知识,点面结合,实现有效复现。
4、在教学词汇和语法时,采取“早渗透”和“重积累”的策略。所谓“早渗透”,是在正式教授某些词汇或语法之前,先在前面课文中少量出现,让学生提前接触,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重积累”则是将已学过的内容与新知识结合,以便于复习和新旧知识的结合,促进不断积累。
四.教材重点和难点
1、能达到三会的要求,熟练掌握所学词汇。
2、能达到三会的要求,准确掌握所学句型。
3、能灵活运用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发音准确。
4、在图片、手势和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辅助下,能够听懂清晰的语音和录音。
五.教学措施
1、将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英语,从而确保他们的学习持续发展。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积极参与,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3、通过听、说、读、写、唱、玩、演、画、做等多种形式,进行大量语言练习。
4、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他们自主学习的效果。
5、设计全面而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的书写。
6、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各单元内容的整合和重组,降低学习难度。
六.实施方案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设计真实情境,展现真实人物,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交际能力。
2、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多说多练。
3、规范书写,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4、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英语学习,如通过耳、眼、口、鼻、身等全方位接触,充分利用他们的各种才能,如唱歌、跳舞、绘画等,组织课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