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强调探究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学生在一年的学习中积累了基础科学知识,并增强了参与科学活动的意愿。本教材涵盖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探究能力。教学目标是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思维习惯。教学措施包括运用新课程理念、鼓励学生提出假设、重视实验和观察等方法。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特别的辅导和激励机制,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本学期的研究主题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促进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目标,积极倡导让学生体验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深化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其掌握有效的探究性问题解决策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扎实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后,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例如,他们对周围事物的科学认知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初步掌握了观察等科学学习方法;学生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意愿显著增强。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时刻。
三、教材分析: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包括“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书将继续引导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积累更多的学习体验,深化对科学的理解,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天气:学生将从观察天空的云层形状和变化切入,依次观察构成天气的四个基本要素,包括云量、降水、风向和气温等。这部分内容还包括记录不同天气下的观测数据,观察生物如何预测天气,以及学习获取天气信息的多种方法。
溶解:从对食盐和沙子在水中变化的观察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的系列探究活动。如如何加快溶解速度、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的食盐能否再分离等。“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这节课将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观察范围。
声音: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及控制方式。在这一单元末的“制作小乐器”活动中,学生将自由选材,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小乐器,并尝试演奏简单乐曲。
我们的身体:从观察身体的结构入手,学生通过数据采集和模拟实验来了解自身,认识每个部分的特殊功能,了解不同部位在生命活动中的相互配合与协作。
四、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教学中应抓住时机,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敢于质疑,从而逐步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习惯,提升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质量。
五、教学措施:
1. 应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授课”,而非“讲授教材”。
2. 深入研究教材,注重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充分准备,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问题结果提出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他们在解决问题前思考行动计划,包括步骤、方法和安全措施的设想。
4. 注重收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等基本方法。
5. 组织探究后期的讨论,引导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注意指导他们自主得出结论,教师不应强加观点。
6. 组织好每一个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每项活动。
7. 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特别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从中感受学习科学的价值。
六、培优辅差措施:
四年级的学生普遍对科学感兴趣,且刚开始接触这一学科,优劣之分较小,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具体措施如下:
1. 科学素养较好的学生可加入科学兴趣小组,进一步提升自己。
2.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帮助他们理解所学知识。
3. 邀请优秀学生分享学习经验,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借鉴。
4. 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让优秀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影响学习困难的学生,鼓励多做多练。
5. 引入激励机制,肯定学习困难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同时在优秀学生中树立榜样,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以调动学习积极性。
6. 深入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7. 作业练习要兼顾全体学生,兼顾提优和补差。
七、本学期教学研究主题:
本学期的研究主题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作为起始册,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学习的特点,引导他们尝试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 | 时间 | 教学内容 | 课时 |
1 | 9.1-9.5 | 始业教育 1、我们关心天气(第一单元天气) | 2 |
2 | 9.8-9.12 | 2、天气日历 教师节 | 1 |
3 | 9.15-9.19 | 3、温度与气温 中秋节 | 1 |
4 | 9.22-9.26 | 4、风向和风速 | 2 |
5 | 9.29-10.3 | 国庆节 | 0 |
6 | 10.6-10.10 | 5、降水量的测量 机动 | 2 |
7 | 10.13-10.17 | 6、云的观测 | 1 |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 1 | ||
8 | 10.20-10.24 | 机动 | 1 |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第二单元溶解) | 1 | ||
9 | 10.27-10.31 |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 1 |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 1 | ||
10 | 11.3-11.7 |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 1 |
5、溶解的快与慢 | 1 | ||
11 | 11.10-11.14 |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 1 |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 1 | ||
12 | 11.17-11.21 | 机动 | 1 |
1、听听声音(第三单元声音) | 1 | ||
13 | 11.24-11.28 |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 1 |
3、声音的变化 | 1 | ||
14 | 12.1-12.5 |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 1 |
5、声音的传播 | 1 | ||
15 | 12.8-12.12 |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 1 |
7、保护我们的听力 | 1 | ||
16 | 12.15-12.19 | 机动 | 1 |
1、身体的结构(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 1 | ||
17 | 12.22-12.26 | 2、骨骼、关节和肌肉 | 1 |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 1 | ||
18 | 12.29-1.2 |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 1 |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 1 | ||
19 | 1.5-1.9 |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 1 |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 1 | ||
20 | 1.12-1.16 | 总复习 考试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