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体育教学计划旨在通过体验式教学和创新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教学重点包括日常体育管理、强化安全教育和课堂纪律,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锻炼。课程内容涵盖队列与队形走、快速跑、耐久跑、立定跳远及乒乓球等,强调运动技能与体能的提升。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卫生保健常识与团队合作精神,并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激发其运动兴趣。期望通过教学改革和有效管理,全面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为即将到来的区运动会做好准备。
小学四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程标准》精神,落实“四个面向”的教育理念。体育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不仅关乎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健康发展,需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引导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本学期将以“体验式教学”和“创新课程内容”为切入点,着力推进课堂改革,借助体育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健康水平,增强身体素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 体育工作重点:
1. 加强日常体育工作管理
(1)注重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2)组织体育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基本功。
(3)深入学习新大纲、新课程标准。
(4)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5)关注优秀学生的特训工作。
(6)负责一年级新生的课间操教学,确保操课质量。
2. 高质量进行体育课教学,做到五个重视:
(1)重视安全教育,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2)重视课堂纪律与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律性。
(3)重视每位学生的锻炼机会,促进全面发展。
(4)重视活动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重视教师的服务意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 各项体育工作的安排:
(一)加强体育教师的理论与业务学习。
1. 理论学习:
树立新的教育观,使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具深度。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法》,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在体育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法制教育,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
2. 业务学习:
掌握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研究教学法,做到备课充分、上课生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上实现:
(1)身体素质明显增强。
(2)思想道德水平提升。
(3)增强对困难的应对能力。
(4)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
3. 以优秀教师为榜样:
(1)走出去,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学习其教学经验。
(2)观看优秀课的录像,吸取精华。
(二)加强对体育训练队的管理,提升体育尖子生训练效果。
1. 体育训练队应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做好活动记录和总结。
2. 加强对每位队员的思想工作,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三)确保全年级学生课间操教学的质量。
1. 利用课间操时间教授新操,教师要通过体育课进行巩固。
2. 确保新旧校区都有专人负责课间操,保障上操质量。
3. 确保每天的眼保健操时间得以落实。
4. 确保所有学生每天拥有至少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5. 加强晨间体育锻炼的组织与开展。
(四)全面管理体育工作:
1. 定期督促体育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
2. 在业务上给予指导:
(1)要求体育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2)共同备课,及时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a. 检查备课安排。
b. 检查课堂组织形式。
c. 评估教学效果。
3. 确保各年级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四. 本学期目标:
1. 全面落实新广播体操的教授工作。
2. 探索、实施新的教学模式。
3. 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上升。
4. 体育训练队取得成效,为区运动会做好准备。
5. 加强校田径队、乒乓球队和棋类训练。
五. 体育活动月安排:
九月份:
1. 积极组织运动队训练,为区田径比赛做好准备。
2. 严格落实新课间操的教学,确保操课质量。
3. 组队参加区游泳比赛。
4. 举办爱山小学小型体育竞赛活动。
十月份:
1. 组织田径队训练,积极参加吴兴区田径比赛。
2. 举办爱山小学趣味运动会。
十一月份:
举办爱山小学冬季体育竞赛。
十二月:
1. 举办爱山小学跳绳竞赛。
2. 完成期末工作总结与评估。
小学四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 篇2
一、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增强、情绪相对稳定,运动能力较为发展,但整体运动系统仍处于成长阶段,身体协调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此阶段的学生乐于参与各种活动,创造力和想象力依旧活跃,学习动机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合作精神,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在探索中取得突破与发现。应将学生的身心发展视为整体,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让他们在克服挑战中感受运动的快乐,提升运动技能,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树立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在课堂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结合班级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二、教学目标
1、重点开展队列和队形走的训练,每节课都应包含此类练习。
2、掌握基本的体操动作、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时跑、立定跳远、实心球投掷、身体素质训练及乒乓球技能等。
3、在课堂上增加辅助性训练,如定时跑、定距离跑以发展耐力和速度;通过原地跳、跳台阶等活动增强下肢力量,为立定跳远奠定基础。
4、通过速度和力量的反复练习,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的释放。
5、运用小重量或无需负重的训练方式,结合协作练习与提升动作速度的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速度和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继续加强队列和队形走的训练,确保每节课都有相关内容。
2、掌握体操的基本技能、快速跑及其他各项运动技能。
教学难点:
1、通过开展跳跃及耐力反复练习,提高肌肉的协调性与力量。
2、采用适合的小重量及不负重的训练方式,促进速度与力量的提升。
四、基本任务与教材分析
(一)教材任务与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小学体育的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健康,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
1、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立定跳远和跑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和运动兴趣。
2、通过游戏活动,提升学生的奔跑能力,培养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3、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观察、体验并掌握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与接受教师的指导。
4、进一步理解体育课对身体锻炼的益处,掌握保护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5、学习基本的运动技能、游戏和舞蹈,提升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
6、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材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体育教材主要以实践为主,结合学生的能力和学校条件,教材重点选择田径、体操、游戏及乒乓球等基础项目,以提升学生的跑、跳、投技能。课程设置为20周,每周3节课,总计60学时,其中实际上课定为48学时。若因场地或天气原因需要调整,将及时变更。本学期的教学将主要集中在队列和队形走练习的基础上,结合基本体操、快速跑、耐力跑、立定跳远、铅球、身体素质训练及乒乓球等项目。还将安排辅助性练习以提高耐力和下肢力量。每节课争取设有1至2个小游戏,以增强课堂趣味性并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并制定相应的学生体育与健康成长记录。
五、教学措施及注意事项
(1)采用主题教学与情境教学,利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和团队精神,通过合理的运动安排,使他们在提高运动技能的体验运动的乐趣和健康的生活理念。
(2)认真备课,确保教案的完整性与实用性。
(3)提前准备好场地、器材和教学用具,保障课堂顺利进行。
(4)教学原则与方法应围绕增强学生体质展开,科学安排运动量,以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
(5)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运动成绩考核,重视资料的积累与管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四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 篇3
一、教学目标
小学四年级的体育教学主要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为目标。本学期我们将努力实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的基本卫生保健常识,增强其对急救和体育安全的认识。
2、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特别是快速跑、耐久跑及跳绳的动作技术,增强其运动能力。
3、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速度、灵活性、耐力等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此时是大肌群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各项运动能力的提升阶段,因此需要设计适合他们发展的运动课程。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材内容涵盖(1)体育基础知识,(2)运动技能,(3)身体素质训练,(4)心理素质培养。教材内容丰富,体育基础知识将通过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室外授课则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实现健康第一和安全第一。
四、主要工作:
1、提升学校广播操的质量,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2、组建校田径队,积极备战区级运动会。
3、培养四年级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促进灵活性和协调能力的发展。
4、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班级的和谐氛围,增强团队合作的精神。
五、教学内容
1、跑步
重点改进快速跑和耐久跑的技术,特别是在50米和400米的比赛中,强调正确的跑步姿势。
2、跳跃
掌握跳高及跳远的助跑、起跳和落地技术,尤其关注助跑和起跳技术的结合,课程将以跨越式跳高和蹲距式跳远为核心。
3、投掷
巩固基础的投掷技巧,着重于上步投掷的方法,通过沙包投掷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协调和用力能力。
4、基础体操
以1分钟跳绳和跪跳起为主要练习内容,提升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
六、教学措施: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个性发展与团队合作。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
3、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爱,提升其对自身健康的责任感。
4、提前准备好课程所需的场地、器材及辅助教具,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