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上册课程教学安排

51天前

该教学计划旨在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全面发展。教学目标包括激发创造力、提升审美意识、培养音乐兴趣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建立乐谱分析能力。具体教学要求分为唱歌、发声训练和音乐欣赏三个部分,强调乐理知识、演唱技巧及旋律理解。教学措施包括因材施教、激发兴趣、课堂多样化、与其他学科整合及观摩学习。教学进度安排从第一个星期的准备到第十八周的考试,涵盖了多首歌曲的学习和欣赏,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唱能力。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充分体现音乐学科的特性,将爱国情怀、热爱人民、劳动观念、科学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音乐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意识,助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能够简单识读乐谱。

4、了解和欣赏我国各民族的优秀音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

5、初步建立学生分析乐谱的能力,培养其综合和归纳的思维能力。

6、让学生接触优秀的外国音乐作品,开阔视野,提升他们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一)、唱歌部分

1、紧扣教材和大纲,重点教授书本上的歌曲。

2、每节课前先进行10分钟的乐理知识讲解,再开始唱歌的教学。

3、教学过程中先播放录音示范,再由教师讲解乐谱,教授1-2遍歌词,之后让学生进行听音练习,直到掌握为止。

4、每学完一首歌曲,下一节课要进行演唱检查,个别学生需上台表演,如发现问题,教师及时纠正。

5、做好学习记录和测试,让学生真正领会音乐课的重要性。

(二)、发声训练部分:

在掌握气息控制的基础上,逐渐提高高音的发声技巧,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音色进行表达;在演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习双声部合唱,注重音量的平衡和音色的和谐。

(三)、欣赏部分:

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基础知识,如旋律的进行方式、特点及其表现意义,进一步增强情感体验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和课后复习工作,结合新课标,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他们的个别发展。

3、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要多样化,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和挑战性,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中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5、积极与其他学科进行沟通,探索学科整合的可能性,响应新课标的要求。

6、通过观摩其他学校的课堂教学,吸取经验,在我校实施,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也能从中得益。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教学准备周

第二周:《在这黄金岁月》

第三周:欣赏《新世纪的梦想》

第四周:视唱练习

第五周:《运河之歌》

第六周:欣赏《走进西藏》、《故乡是北京》、《乌苏里船歌》

第七周:《喜乐年华》

第八周:欣赏《金蛇狂舞》

第九周:音乐探究、音乐ABC(认识中国民族乐器)

第十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十一周:欣赏《长江之歌》

第十二周:《幸福歌》

第十三周:欣赏《洪湖水浪打浪》、《山路十八弯》

第十四周:《比利牛斯之歌》

第十五周:音乐ABC、音乐探究(认识西洋乐器)

第十六周:复习

第十七周:考试

第十八周:考试

《七年级音乐上册课程教学安排》.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