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

281天前

本教学计划旨在提升三年级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好奇心,培养问题提出与解决能力。教材围绕生命体特征、物质材料、地球物质特性等核心概念展开,特别强调观察、记录、实验等技能。四个单元分别聚焦植物、动物、材料以及水与空气,逐步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并引入实验方法,增强动手实践。学生分析显示,三年级学生普遍活泼好奇,但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缺乏科学常识与探究能力。教学目标包括掌握基本科学知识、了解探究方法、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及热爱自然等。重点在于设计典型探究活动,难点在于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科版小学科学上册三年级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教学计划旨在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亲身参与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帮助他们更深入理解科学的本质,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三个核心概念展开: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质与材料的特性;地球物质的特性(水与空气)。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越高,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提升。本册教材特别强调的技能包括观察、记录、实验、测量、分类及交流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科学学习的第一个单元,标志着他们迈入小学科学教育的新阶段,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选择植物作为开篇内容,是因为孩子们对于动植物的天然好奇,这种好奇心将为他们主动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在学生完成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展开,学生们在观察植物时,自然会注意到周围的动物,并对其活动产生兴趣。科学教学内容由此从植物向动物的观察研究逐步延伸。

《材料》单元解读: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开始对身边物质世界的探究,提供了观察和研究常见物体及材料特性的机会。学生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单一特征的关注,逐渐转向对多重特征的同时关注。学习如何通过简单的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异同,掌握分类技巧,并提升对材料特性的描述能力。

《水与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首次引入“实验”作为科学探究的方法,强调收集资料和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标志着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在这一单元,一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例如向瓶中注入和抽出空气的实验、测量空气的重量、向足球充气以及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等。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学习的特性,引导他们尝试性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并学习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三年级学生普遍性活泼,思维活跃,较强的好奇心使他们渴望获取知识,但自主学习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停留在表面,理解不够深入,运用能力较差。

2、已有知识、经验:

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相对匮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及某些教师过于侧重语文和数学的教学,导致学生接触自然的机会有限,也缺乏及时、细致的指导,因此未能很好地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实践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具体的物品,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强调以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因此学生对科学学科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1、掌握与身边常见事物相关的基本科学知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尝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用,逐渐学会科学地观察和思考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相信科学、注重证据、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热爱科学、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怀;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视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注科技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设计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以探究为核心,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实践与思考,促进学生在感知和体验基础上,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