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规划(通用2篇)

122天前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在语言能力、学习习惯和兴趣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包括认识和书写200个汉字,培养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的能力,以及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教材以专题形式组织,涵盖32篇课文,设置多个综合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观察、调查和交流,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教师需关注学生的道德和行为培养,促进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整体计划强调整合性和自主学习,力求在保证及格率的基础上,提升班级的整体学习水平。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制,旨在为四年级第二学期的语文教学提供指导。

四年级是学生从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阶段。本学期的学习目标是帮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要求,为他们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基础不仅包括扎实的语言文字能力,也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低年级和中年级阶段形成的学习习惯,无论好坏,都会延续到高年级。四年级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2)班的语文教师,并兼任班主任。本班共有学生20人,男生10人,女生10人,上学期期末考试及格率为95%,虽然未达到县的平均值,但其余的平均分和优秀率均优于该平均值。通过一个学期的观察发现,班里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浓厚,主动性强。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课堂思维不够活跃,学习习惯需进一步改善,表现出一定的浮躁情绪。这部分学生上课期间常常打断他人,不善于倾听,淡化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也有待增强,缺少基本的纪律观念。教学的重点应不仅限于语文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和行为培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本学期力争在保持平均分和优秀率的基础上,确保及格率达到100%。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包括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联系、资料袋)、词语盘点及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1、教材内容:

本册共设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附有8篇选读课文,合计40篇。这些课文根据精读、略读与选读的层次安排,体现了从扶持到放开的设计思路。

教材划分为八个专题,具体为: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着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使专题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2、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是在四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的,保持了结构的一致性。

(一)强化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根据“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注重整合性,进行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精读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联系与整合,以及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与整合。

(二)设置“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综合性学习为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要求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或收集资料、开展访谈,交流发现或启示;另一次安排在“田园生活”专题,了解乡村风景和居民生活。

(三)增强导学功能,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展学习资源。

3、教材结构: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清晰指明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设置思考练习,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相连,并提示学习要求。根据教学需要,在一些课文后还附有“资料袋”或者阅读链接,提供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语文园地包含五个栏目,其中固定栏目有:“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还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几项内容在全册的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汉字,会写200个汉字。要求认识的汉字分散在精读和略读课文中,并在课后生字条中列出;会写的汉字则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两部分。“读读写写”由精读课文中的会读会写词语组成,而“读读记记”则由精读与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份生字表。表(一)为要求认识的汉字200个;表(二)为要求会写的汉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

本册学习的主要目标如下:

1. 认识200个汉字,能书写200个汉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 学会使用字典、词典,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熟练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并能用毛笔临摹字帖。

3.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情感表达作用。

5.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 养成阅读书籍和报刊的习惯,积极收集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 在交谈中认真倾听,习惯向他人请教,能够理解他人讲话的要点,并简要转述,清晰地讲述自己的见闻及感受。

8. 留心周围事物,积极进行书面表达,能够将内容写得清晰具体,能够写简单的信件和便条,并能修改习作中明显错误的词句。

9.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提出疑问,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2

(一)创建自主学习的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生身心放松,并能有效集中注意力于学习目标。通过积极的学习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了多样的学习环境,而这种环境的构建主要是通过“对话”的形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可以通过想象文中描写的场景来构建生活画面,并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内心,净化自我,达到有意义的阅读体验。借助于对文章结构的揣摩与推理,理解文章内容,最终实现与人物内心的沟通。

2.学生与作者的对话

作者创作文章的目的在于与读者进行交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理解与思考,这正是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通过引导,帮助学生的思维与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

3.学生与学习伙伴的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学习伙伴:小林和小东。实际上,学生可以将其中一个角色想象成自己,而另一个则是生活中的学习伙伴。通过这样的对话,学生不仅能够融入学习情境,还能激发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唤起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4.学生与内心的对话

人之所以能相互理解,正是因为心灵的共鸣。教科书编者运用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形成思考的启示。通过具体的语言,教科书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能够与周围的人与自然进行心灵的对话,启迪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语文学习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并且是有基本步骤的。教科书的呈现方式旨在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语文的魅力,在实际学习中掌握方法,并逐步识别学习的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拥有独特的语言表达系统,这种系统区别于教师的教学语言,同时又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指导。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接受的是一种亲切、贴近生活的语言。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计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分别是:穿越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着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及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本册要求学生认识和书写200个字。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依然是按专题进行分组编写。专题内容不仅新颖且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也展现了语文学习的特性。

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突出整合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2.精读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联系与整合。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与整合。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要求学生观察大自然现象、搜集资料、进行调查访问,并交流他们的发现和启示;另外一次安排在“田园生活”专题,了解乡村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

教师在指导综合性学习时,应特别关注三个环节:首先通过布置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如何开展;其次在学生自主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活动进展,表扬优秀做法,并协助解决遇到的困难;最后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学生的成果。

(三)增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作为四年级的最后一册,本册依然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强调自主学习的意识。在精读课文中,继续以泡泡的形式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培养他们质疑和探讨的能力。这些泡泡内容包括: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和文章内容的;引导他们进行想象的;体会文章结构特征的;以及引导课外阅读的等等。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语文学习应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本册课后继续安排“资料袋”,在课文的背景或相关知识上,增加了深度与广度。“语文园地”的“宽带网”安排在一、四组,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祖国五岳和五大淡水湖的资料,以及了解战争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和英雄的故事,拓宽知识面。“展示台”安排在第三、六单元,作为综合活动的组成部分,交流对自然和农村生活的活动成果。“日积月累”中涉及的名言警句、古诗名句、谚语和成语等,以及“趣味语文”中的《说“信”》《趣联巧对》和“成语故事”中的《鹏程万里》《手不释卷》,集中展示了以传统文化为主的内容,通过趣味阅读和轻松记背,积累语言,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结合课文的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和中国民间故事,这为丰富学习和拓展学习开辟了资源空间。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规划(通用2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