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爱十字绣课程教学方案(精选4篇)

1021小时前

校本课程《十字绣》旨在通过实践教学让四年级学生掌握十字绣基础技法,提升审美情趣与综合素质。课程分为情感、知识、能力和人格等多重目标,强调动手能力、团队合作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十字绣作为一种简单易学的手工艺术,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与创新能力,同时促进他们的观察力与表达技巧的提升。课程内容涵盖十字绣的历史、材料、工具及基本技法,通过小组合作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创作与展示,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课程评价将重点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动手能力与作品质量,强调形成性与发展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校本课程《十字绣》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十字绣》教学计划 1

 一、课程概述

1、主讲教师:

2、教学材料:十字绣工具包

3、课程类型:实践操作类

4、授课时间:2课时/2周,共计18课时,评价与学分认定2课时

5、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二、课程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课程的开展,让学生掌握十字绣的基础技法,创造出有趣的绣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拓宽艺术视野,陶冶他们的艺术情操,让学到的知识激发智力,丰富生活的多样性,使课堂成为展示个性的舞台。

2、知识目标: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表达技巧,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提升创意表现的兴趣和能力。十字绣的制作不仅关乎美学,还与数学、物理、自然科学及历史等学科紧密相连,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专注力与想象力,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3、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十字绣技能,培养手脑合一的能力。通过了解材料的特性,学习工具的使用,最终完成自己的手工作品,提升动手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十字绣的基本技巧,以及如何收集、分析与处理图片的方法和审美观。

5、人格目标:通过对学生的劳动和艺术教育,培养他们的耐心、细致和毅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获得参与实践活动的宝贵体验,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

十字绣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手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四世纪,起源于土耳其,随后传播到意大利和欧洲的其他地区,开始时主要在皇家和贵族阶层中流行,后来逐渐进入民间,广泛传播至欧洲、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最早的十字绣采用蚕丝线在动物毛皮织物上进行装饰,各国因文化差异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绣线和面料的颜色、材质也各具特色。如今,十字绣再度受到关注,成为各个年龄段人士喜爱的一项便于学习的手艺。

校本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而十字绣不仅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文化,也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操,提升了对美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十字绣作为一项实践性强的课程,注重操作训练,不仅仅在于美的呈现,更在于培养耐心、细心和毅力等优秀品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对任何主题都应体现个人、社会与自然的融合,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交融,使每位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为此,我校开设了十字绣校本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提高细致的处事能力,弘扬传统文化。课程中,学生将通过合作的方式,采用自己喜欢的组合形式进行练习、交流和展示,促进实践、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帮助他们学会欣赏、体验与创造美。

 (三)课程实施建议

1、实施方法:

(1)购买材料

(2)授课讲解

(3)教师示范

(4)学生动手实践

2、实施形式

(1)分组合作训练,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训练与实践

(2)教师设计课程内容并进行讲解,课程设计应以教师为主,但也需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兴趣。

(3)学生独立操作,课程应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项目,参与课程设计,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实施形式不应固定,需灵活应对具体情况,以内容为重,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四)课程要求

1、内容须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

2、形式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强调实践性。

4、知识、能力、态度的联系应得到重视。

5、使用激励性语言。

6、学习和训练的过程要促进学生社交口语能力的发展。

 (五)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

(1) 学生参与课程的态度。

(2) 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学生的操作熟练度。

2、评价形式:

(1) 学生自评:学生自行反思参与课程以来的变化,进行自我评价。

(2)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实践态度进行适当评价,可利用档案袋、记录册等方式记录每位学生的表现,作为评价依据。

(3) 学校评价:通过学校对课程的了解,或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表现获得的认可。

(4) 学生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

(5) 他人评价:包括家长或社会对学生表现的反馈。

(6) 在本校课程中,学生的参与过程和情感态度是评价的重心,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次。

校本课程《十字绣》教学计划 2

 一、课程设计背景

随着手工艺术的愈发受到重视,学生对手工艺的兴趣不断提升,尤其是在课外活动中,十字绣以其简单易学和富有创意的特性,成为了许多学生的热门选择。十字绣不仅仅是一项手工活动,更是培养耐心与专注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常常缺乏耐心,而十字绣的学习能够帮助他们培养这种品质。开展十字绣课程,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和发展创造力的平台。通过该课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成长。

相较于传统刺绣,十字绣在工具和材料的选择上更加灵活,绣成的作品可以根据风格与需求来选择质地和细度,且无需使用绣花绷。这项手工艺术有如下特点:

1、简单易学。只需在专用的十字绣布上运用特定的绣线,以交叉的方法形成“十字”即可。

2、创意多样。主题涵盖经典油画、风景、人物、卡通和动物等,丰富多彩。

3、应用广泛。可制作独具个性的抱枕、挂钟、手机链、卡套和画框等。

4、陶冶情操。提升耐心与细心,同时有助于情感的释放与陶冶。

通过校本课程《手工文化与绣艺》的开展,不仅能够尊重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新时期的劳动技能教育提供了新的实施平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十字绣的教学,激发学生对手工制作的热爱,帮助他们掌握十字绣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审美情趣和良好品德,提升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十字绣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并对其文化背景有初步认识。同时帮助学生辨识材料特性,并选用合适的材料。

(2)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美感,提升他们的色彩识别能力及艺术鉴赏能力。

(3)发展学生在技术思维、技术应用、技术创新及技术评估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相关信息检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技术评估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技术交流,实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锻炼社会实践能力。

(2)通过绣制十字绣作品让学生了解一件作品的制作流程。

3、态度情感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技术及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经济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及审美意识等基本素养。

(3)促进学生锻炼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其明白任何事情都需细心与耐心,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课程内容与实施原则:

(一)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

走近十字绣

1、十字绣的历史渊源。

第二单元

走进十字绣

1、十字绣的材料构成

2、十字绣的必备工具

3、十字绣的穿线技巧

第三单元

掌握十字绣技法

1、基本绣法讲解

2、绣法技巧的实际应用

3、认识常用布料、绣线的颜色及针线选择

第四单元

实践与创作

1、学习绣制数字

2、学习绣制字母

3、学习绣制挂饰

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熟练掌握十字绣的针法与技巧。

(二)实施原则

1、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核心。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3、尊重个体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

4、确保培养目标的个性化。

5、教学内容应体现现代化与综合化的发展方向。

 四、课程教学实施计划与课时安排

(一)实施计划

1周学习内容:

十字绣的历史渊源。

2-4周学习内容:

十字绣的材料构成

十字绣的工具

十字绣的基本技法

5-7周学习内容:

掌握十字绣的基本绣法

绣法技巧的实践应用

认识常用的布料、绣线及针线选择

8-12周至期末学习内容:

学习绣制数字

学习绣制字母

学习绣制挂饰

(二)课时安排

每周一节课

 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强调形成性与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耐心、毅力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评价应多元化,鼓励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方法: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完成作品的技术水平进行等级评定。评定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A为优秀,B为良好,C为及格,D为不及格。

校本课程《十字绣》教学计划 3

 一、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追求美好生活、提升审美情趣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特别是年轻人对个性化消费的热情不断增加,而十字绣这一技艺因其易于学习和理解而备受欢迎。十字绣不仅能展现个人的兴趣和风格,也能体现独特的个性,因此在中学生中尤其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社团活动旨在深入挖掘和发展学生对这一手艺的兴趣。

 二、指导思想

1. 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与交流能力: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观赏十字绣作品,增进学生对这一艺术形式的理解,进而通过交流加深印象。

2. 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学生将学习十字绣的基本针法,增强自信心,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这将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积极影响。

3. 增强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十字绣的吸引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与创造美。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育小组成员树立时间观与纪律观,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明确分工。一旦设定目标,就要努力完成各自的任务,并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目标

1. 各小组成员能够掌握十字绣的基本技巧,并能完成简单的十字绣作品。

2.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1-2幅完整的作品,并进行拍照存档。

3. 举办一次小型作品展示会,让学生感受成果。

4. 尝试设计一幅简单的原创十字绣作品,培养学生耐心和细致的品质。

 四、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第一至二周):组建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准备所需材料。

第二阶段(第三周):学习绣法,复习基本针法。

第三阶段(第五至十四周):小组合作,完成指定作品。

第四阶段(第十五至十七周):进行最后的作品修整与完善。

第五阶段(第十八周):展示活动作品,并进行师生总结与反思。

校本课程《十字绣》教学计划 4

至爱十字绣是一项源自欧洲的传统手工艺,拥有悠久的历史,广泛流行于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其简单易学的特性,十字绣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爱好者。这项手艺也逐渐在中国获得了人们的青睐。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刺绣文化的国家,十字绣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意与耐心的机会,只需付出一点点时间和耐心,便能完成一幅令人自豪的作品。

一、课程目标

1、认识十字绣不仅是古典魅力与现代时尚的结合,更是个人审美与追求的体现,深入体验刺绣艺术带来的迷人魅力及其对现代家居装饰的影响。

2、通过制作“十字绣”提升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而提升他们对美的鉴赏力。

3、了解“十字绣”能够愉悦身心,极大满足成就感,亲手制作的绣品更是传递情感的最佳方式,值得珍藏。

二、课程内容

1、探究“十字绣”的起源。十字绣起源于欧洲,最初在宫廷中流行,后来逐渐传播到民间。到了18世纪中期,随着商业化的发展,十字绣演变为一个多行业参与的产业,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工艺品、家居装饰等,同时也能展现个人风格。

2、熟悉十字绣的基础材料。制作十字绣需要刺绣线和特殊的网格面料,拥有设计图稿和基本刺绣技巧就可以开始创作。

3、掌握基本的刺绣技巧。十字绣的绣法相对简单,只需根据设计图在网格面料上通过十字交叉的方式完成。随着其长期的发展,刺绣线的颜色被编上了号码,每幅图案都经过特殊设计,即使是复杂图案,依据线号选择合适的线进行刺绣也能轻松完成。

4、激励学生在欣赏各类十字绣作品的进行创新设计。十字绣风格多样,包括卡通、人物、风景、花卉和动物等类型。

三、课程实施

1、教师在指导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应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构思和制作中大胆想象与创新,强调科学合理性。

2、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建立友好协作的关系,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3、在技能教学环节,要进行清晰、详细的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完成制作。

4、传授基本的制作方法时,应强调整体的实践性,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际能力。

5、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及合作效果,评估他们在实际动手和思维能力方面的提升。

6、通过欣赏大量优秀的十字绣作品,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活动安排

第1周:了解十字绣的文化与历史。

第2周:欣赏十字绣成品,探讨品牌与种类。

第3周:学习十字绣的材料与工具,掌握全针绣技术。

第4周:学习半针绣与四分之一绣。

第5周:掌握四分之三绣技术。

第6周:学习回针绣与勾边的基本技巧。

第7周:了解十字绣的保管方法及绣布、绣线、绣针的选择。

第8周:如何识图,解决十字绣中常见问题。

第9周: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10-13周:实践十字绣的各类技艺。

第14-18周:集中进行十字绣练习。

第19周:举办作品展,进行总结与反思。

《至爱十字绣课程教学方案(精选4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