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素质教育的推进对数学教学至关重要。教学应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评估需关注学习过程与情感态度,促进学生信心的建立。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需充分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来改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包括掌握分式运算、理解反比例函数及其应用、运用勾股定理、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数据描述分析。在学生表现上,存在两极分化,优生理解深刻,而后进生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积极。为此,需加强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教学,改革作业结构,实施分层辅导,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与计算能力,从而实现整体成绩的提升。
依据《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至关重要。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为基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足够的数学活动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及相关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丰富的数学实践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伙伴。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必须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估体系,方法要多样化。在评估学生学习成果时,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与态度,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特别是计算器和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影响。应大力开发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更加积极投入到现实性和探索性数学活动中。
二、教学目标:
1、分式:学生需掌握分式的四则运算,能够进行分式四则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以及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2、反比例函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性质,能够利用其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领悟变量与常量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
3、勾股定理: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4、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与判定,了解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5、数据描述:熟悉方差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三、情况分析:
班级内学生在知识掌握上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对于优生而言,他们能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并清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后进生则在基础知识上仍存在困难,成绩较为落后。相比正规的教学,许多学生在推理题的训练上有所欠缺,推理思考与写作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对几何知识有一定的畏难情绪,相关知识掌握不够透彻。
学生的逻辑推理与计算能力亟需提高,以提升整体成绩;在适当时机应补充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学习态度上,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足,个别学生已对数学学习产生放弃态度,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往往需要教师的督促,这也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较低,许多学生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上相对薄弱,如预习、总结及自习课专注学习等习惯都不理想,需教师不断督促。正如陶行知所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将是本期教学的重点关注方向。
四、教学内容:
16.1分式
16.2分式的运算
16.3分式方程
复习小节与检测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17.1 反比例函数
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复习小节与检测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18.1 勾股定理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复习小节与检测
第十九章 四边形
19.1 平行四边形
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9.3 梯形
19.4 重心
复习小节与检测
第二十章 数据描述
20.1 数据的代表
20.2 数据的波动
20.3 数据分析
五、具体措施:
1、加强教学“六认真”,关注全体学生。
鉴于学生在知识和技能发展上的差异,教学应做到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需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关心,及时采取辅助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使其有望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通过选修内容和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数学才能发展。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反对灌输式教学。
教师应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工作,并给予指导与要求,设计与课本内容相关且难度适中的尝试题让学生课前完成。在教学中,教师须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明确重点与易错点,解答预习时遇到的问题,随后再设计提高题目让学生尝试。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成功,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同时激励他们自我编题,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关注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3、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
通过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为不同层次,分别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使每类学生均能在原有基础上持续提高。
4、实施课后流动分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