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篇

111天前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旨在推动校本课程的建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通过实践—评估—开发的模式,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弘扬人文精神与科技创新能力。课程内容涵盖学校、家乡、安全与环保等主题,特别注重三年级学生的学习。为确保课程实施,学校将组织教师学习新教育理念,建立激励与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发挥创造性。计划中包括丰富的实践活动和教学安排,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家长的参与,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推动整体教育改革的落地。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1篇

一、指导思想:

本计划旨在积极推进校本课程的建设,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思想,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课程观及质量观。通过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优化课程结构,打造独特的学校品牌,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二、课程目标:

1、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模式,坚持“问题导向”即自下而上的政策,鼓励全体学生参与,以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形成学校的教育特色。

2、弘扬对人格的尊重、承认差异、自我认知和自我约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技创新能力。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明确“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实践、善于合作”的校本课程目标。

3、以学校为依托,联合外部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课程,以供学生自主选择。此举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突出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与参与性。

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学校篇、家乡篇、育人篇、安全篇和环保篇。其中,三年级学生的重点学习内容为学校篇和家乡篇。

四、主要措施:

1、新的教育理念引领实践活动

组织教师系统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全局性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十种新型教育观念,包括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课程观、人才观、教学方法观、过程教学观、教学手段观及终身学习观。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促进教师掌握新课程改革理念,增强新课改意识,及时获取教育信息,开阔视野,找到差距,提升自我素质,确保地方及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实施。

2、建立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保障校本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发挥与创造空间。为了充分挖掘每位教师的潜能,学校将采取多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与激励,特别是对具有教学及课程编写能力的教师。需制定合理的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将其与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运用适当的管理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位教师都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实施者。

五、具体课程安排:略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2篇

一、指导思想: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

2、以促进我校“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为目标,增强本教研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展现教师教学的个性,深入开展校本课程研究,营造合作与探究的教研氛围。

二、教学目标:

1、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家乡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并热爱家乡,积极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从小树立建设家乡的远大理想。

2、增强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知范围较为一般,知识面相对狭窄,因此加强相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以便让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上学期,学生们对家乡名胜的学习中,了解了名胜的由来,收集了歌颂名胜的诗歌,并真实记录了游览感受,培养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和保护环境的情感,提高了语文素养。

四、具体措施:

1、注意积累有关校本课程的资料,为学校课程改革积累宝贵经验。

2、全面收集和挖掘本地的各种资源,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3、结合综合与开发,实现有效融合。

五、对教师的要求: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全力以赴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不断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经验。

六、个人业务学习安排:

1、热心参与各类教研活动,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2、参与相关教研活动,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件制作能力,促进校本课程的有效教学。

3、深入研究教材与教育理论,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以快速提升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

4、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教育类期刊,搜集和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七、实践活动:

1、制作一份介绍家乡的手抄报。

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家乡景点,绘制或拍摄并附上一首相关的小诗,要求图文并茂。

2、收集革命先烈的故事,举办一次读书演讲活动。

八、时间安排:

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与《国学启蒙》将隔周进行教学。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3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深化实施,力求让校本课程更具实效性并加大推广力度。致力于推动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地,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整体向前发展。我们将进一步丰富和优化校本课程内容,鼓励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并向各学科辐射,充分利用现有教师的专业特长,设计出更多有趣且富有意义的校本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还需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尤其是在民族文化活动方面,争取让更多家长理解和支持我们的课程及学校的理念。

校本课程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学期计划组织更多的校外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融入社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注重课程间的相互融合与协同配合,强化校本课程与其他科目之间的联系,增强课程实施的整体效果。学校各部门间的人力物力资源整合也需得到重视与优化。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估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本学期我们将积极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

 二、主要工作:

1、民族体育项目要真正落实,确保民族体育项目纳入体育课程。在全镇范围内普及的基础上,加强训练,确保每个小学建立能参与比赛的队伍,并在春季运动会上设立绫球和推铁环比赛项目。

2、民族音乐与舞蹈项目要定期开展年级展示与交流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希望其他学科教师及学生家长能够参与展示活动,了解民族音乐与舞蹈在课堂上的成果,以便获得他们更大的支持。学期内,在校内普及的基础上,建立合唱、口风琴和舞蹈等课外小组。

3、民族采风项目要有章可循,开展主题活动,运用校本课程、品德课、综合实践课等,围绕民族团结开展系列活动。活动中,教师需协助学生进行调查、采访与实践,记录采风资料。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活动结束后及时给予表扬并评选最佳小组。

4、民族工艺项目中,在每个主题活动后进行及时评价,并在六一节时展出优秀作品。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并收集学生在活动中的感想与收获,评出的优秀作品可通过少先队广播站进行宣传。

 三、工作安排:

 二月:

1、布置本学期的校本课程教学任务与课程安排。

2、组织校本课程教师的培训与研讨活动。

 三月:

1、组建各类课外小组。

2、举办校本课程展示活动。

 四月:

1、举行第一届风筝比赛。

2、开展清明节祭奠民族英雄的实践活动。

3、举办民族体育项目绫球单项赛。

 五月:

1、开展教学案例评选活动。

2、组织学生的校本日记评选活动。

3、筹备民族团结教育的校本展示活动。

 六月:

1、利用庆祝“六一”活动,进行校本展示。

2、总结与反思本学期的工作。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