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教学方案(实用2篇)

75小时前

本教学计划针对六年级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兴趣。班级共有30名学生,大部分对学习积极,但部分学生需加强指导。教材包含30篇课文,涵盖多种文体,要求学生掌握90个生字。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独立识字能力、朗读与写作能力,以及课外阅读习惯。计划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动力,注重阅读和写作训练,鼓励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通过优化教学手段和反思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篇1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伴随着新学期的到来,面临熟悉的学生,然而新的教学任务与压力也随之而来。必须在减轻自身压力的提升教学质量,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学生的学习也能更加扎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经过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14)班共有学生30人。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积极向上,思想上有上进心,作业完成得认真仔细。在课堂上,大部分同学集中注意力听讲,但受年龄的影响,主动发言的学生相对较少,许多人倾向于成为听众。在作文方面,能够做到结构清晰、文章质量优秀的学生仅占25%左右,而李伟和张慧等同学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困难,急需教师给予更多指导和支持。

二、教材简要分析:

本册教材共包含课文30篇,其中精读课文12篇、略读课文10篇,选读课文8篇。《春之声》《我的家乡》等内容丰富、具有时代感,涵盖多种文体,如散文、诗歌、短篇小说及文言文等。全册教材共分为5组,每组一般由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及积累运用四个部分组成,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教学过程,具有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特点。本册要求学生掌握90个生字,生字的学习在精读课文中有所安排,并在课后和书后的生字表中列出,生字与多音字均随课文标注注音。导读、预习部分及选读课文中的生字则不进行注音,以此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和习惯。

三、教学目标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以及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同时培养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思想品质,增强科学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初步接受科学思想及生存能力的启蒙教育,并陶冶他们的审美情趣。

2、能够熟练使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和运用普通话。

3、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掌握90个生字,达到能准确读音、认识字形、理解字义,并能够正确书写的要求。

4、学会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阅字典来理解词汇的意义,已经掌握的词汇能够在口头及书面表达中恰当运用,积累语言的意识逐渐形成。

5、能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篇目,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其表达技巧,并从中延展思考,结合课文进行资料搜集。

6、能借助字典或相关资料独立阅读适合自己水平的读物,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字数不少于15万字。

7、乐于参与讨论或辩论,经过简单准备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条理清晰,语气和语调恰当,同时对他人的发言保持认真和耐心,抓住要点。

8、注意观察事物,培养思考和动笔的习惯,能够写出简单的记实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能够写书信及其他常见应用文,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四、教学落实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育人,引导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

2、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在课堂中落实新理念,抵制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为主要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提升学习动机,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4、加强阅读和写作训练,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发展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5、设计多样的练习,避免机械重复,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

6、加强教学的研究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五、教学进度安排:

单 元周 次

第一单元一至三周

第二单元三至六周

第三单元六至八周

第四单元八至十周

期中考试十周

第五单元十一至十二周

第六单元十三至十六周

综合复习十六至十八周

期末考试十八至十九周。此计划自制定之日起生效,除特殊情况外,不作更改。

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篇2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许多生字,积累了不少词汇,整体语言能力得到了提升。然而,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不足,依赖性较强,导致班级的学习成绩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针对这部分同学,未来的教学中需运用多种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进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使学习成为自我发展的必需。本学期的语文教育任务依然严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能力。尤其是书写习惯的纠正与培养,应该投入大量时间,培养学生写出端正、美观的铅笔字。鼓励学生多背诵经典的古诗文,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注重课外识字能力的提升,逐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的基本结构

1. 本册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其中识字教学安排在第二单元,而课文学习则分布在七个单元。

2. 本册教材除了一个识字单元(4课)外,共计包含25篇课文。每个单元中都设有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语文园地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来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 识字的安排执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学生认识4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生字。

三、教材分析

教科书特别编排了一个识字单元,渗透汉字文化,体现汉字规律,致力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指导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教科书中包含7个单元的课文,共选编25篇进行学习。

四、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进行识字和正音。

2. 认识450个字,能够书写250个字。对认识的字要求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对会写的字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鼓励学生主动识字,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 学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并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字典,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4. 养成阅读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 能够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句子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6. 能阅读简单的课外读物,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7. 认识课文中的常用标点符号。

8. 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主动与人交流,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理解主要内容,能够主动与他人交谈。

9. 对写作产生兴趣,能够将所见所想写下来,并在写作中乐于使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汇。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五、教材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随着生字和写字量的增加,巩固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 加强词语和句子的训练。

3. 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 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的结合。

5. 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课外阅读的量。

教学难点:

1. 生字的认识与书写。

2. 提升朗读能力。

3. 培养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4. 激发写作兴趣,掌握习作基本要领,初步掌握运用优美的词句技巧。

《语文课程教学方案(实用2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