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我校积极开展家长学校工作,旨在推动“学习型家庭”的建设,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教育目标包括传递家庭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打造“学习型家庭”环境、收集家长需求与意见以及强化家校沟通。教育对象为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家长,课程内容选自《亲子共成长》,涵盖习惯养成、优秀孩子培养、欣赏孩子成长等主题。具体措施包括强化家长委员会的运作、明确上课时间与课程安排、精心挑选授课教师、提升出勤率以及丰富活动形式。课程安排定于每学期举行四次,时间分别为4月23日、7月2日、11月19日和1月14日。通过这些措施,我校希望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家校合作,改善教育效果。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国家教育政策,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根据相关教育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我校的家长学校工作,切实推动“学习型家庭”的建设,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
二、教育目标
1、传递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帮助家长在理论水平上提升自身,从而有效改善教育成效。
2、打造“学习型家庭”环境。
3、收集家长的需求与意见,解决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
4、强化家校沟通,反馈教育信息。
三、教育对象
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学生的家长
四、教学内容
家长学校的课程内容主要选自《亲子共成长》在各年级阶段的教材。班主任和授课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设定授课主题,拓展相关内容。
一年级: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二年级:怎样培养优秀的孩子。
三年级:慢下来,欣赏孩子的成长。
四年级:家庭问题与教育机会。
五年级:孩子的烦恼与成长。
六年级:为孩子的未来做好准备。
五、教学的具体措施与形式
(一)多管齐下,强化家长学校的管理。
1、有效运作家长委员会。在原有的家长委员会基础上,增强与委员的联系,通过开展多样化活动,研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关动态,讨论优化家长学校的措施与方案,及时反馈家长对教育工作的建议。
2、明确家长学校的上课时间。原则上每学期举办两次,每次课程时长不少于三小时,并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确保课程内容的系统性。每次课程结束后,安排班主任和授课教师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确保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3、精心选择授课教师。学校将从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并热衷于教育研究的教师中挑选家长学校的授课老师,以确保师资的优质。提前确定授课内容,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力求课堂上的内容生动、有用,并且保持系列化。
4、提升家长学校的出勤率。每次课程前一周内,学校将发出书面通知,确保家长提前请假或调休,并加强考勤制度。为加深家校联系,学校还将在家长会上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看法及建议。
(二)丰富活动形式,提升家长学校的吸引力。
1、在学期初,依据学校工作安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各项活动有序进行。
2、计划执行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座谈、问卷等多种形式加强调研,促进客观分析,并将改进措施落实到后续工作中。
3、设置咨询服务,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共同探讨并寻找解决方案,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4、做好对家长的宣传与动员工作,提升家长的参与意识,开展“家长开放周”活动。
六、时间安排
第一次上课时间:4月23日 8:30--11:30
第二次上课时间:7月2日 8:30--11:30
第三次上课时间:11月19日 8:30--11:30
第四次上课时间:1月14日 8:3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