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体育教学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同时培养其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与良好的锻炼习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学内容包括基本运动、游戏、韵律活动等,重点在于规范课堂秩序和掌握广播操。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知识,养成良好习惯,并通过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教学措施侧重于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理论与实践、创造良好教学环境,确保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升。考核内容包括课堂常规及身体素质与活动能力,力求全面评估学生的体育发展。
一年级上体育教学计划 第1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新生刚步入校园,他们对上学的概念尚不明确,对学习和成长的意义还处于探索之中。在刚开始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会发现体育活动是他们所热爱的,这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会在这一过程中快乐地学习。为了确保体育教学的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根据《大纲》,小学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健康发展,帮助培养全面发展的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一年级的学生年纪小,容易接受新知识,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他们活泼好动,但组织能力和纪律观念尚未形成,同时他们的模仿力强,对体育基本活动的认识较少。本学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一些基本的动作和技能,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为后续更复杂的运动技术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要重视趣味性游戏,以此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性。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升身体素质,增强基本活动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体育、卫生与保健知识,初步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技能,为将来提升体育与保健综合能力打下基础。通过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合作、活泼勇敢和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
三、教材分析
小学体育(及健康)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讲授体育和保健的基本知识;实践部分包括以下内容:①行走和跑步;②跳跃;③投掷;④攀爬、悬挂、支撑、翻滚和平衡;⑤小球类运动;⑥队列队形和徒手操;⑦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等。游戏和身体素质发展的教学内容将融入各类活动中,韵律活动和舞蹈也包含在队列队形与徒手操之中。具体教学内容详见教学进度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学期将以广播体操为主要教学内容,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广播体操。
难点:每个动作都需要准确到位,并与音乐节奏相协调。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学生的年龄、已有知识基础和身体发展水平,以及学校的场地和器材条件等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全力以赴,确保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升。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动机,提高他们的体育文化素养。在充分享受运动乐趣的基础上,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新精神,通过多样的手段激发他们的兴趣,组织各类体育竞赛提升运动技能。
3、在教学中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方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示范和图示等直观材料,使学生易于理解动作要领,掌握训练方法,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提高观察与判断能力,激发积极思维,提升教学效果。
4、积极自制体育器材,重视场地和器材建设,妥善保管与维护现有器材。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条件,确保基本的教学需求。
5、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目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训练,并进行有效的考核,认真落实考核工作。
一年级上体育教学计划 第2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负责一(1)班的体育教学,共有学生35人,其中男生人数较少。学生们活泼好动,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且在课堂上表现出一定的懒散情绪。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体育教学,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锻炼和卫生习惯,提升身体素质与基本活动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引导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与体育、卫生和保健相关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体育与保健的基本技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强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内容:
1. 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上体育课和锻炼的益处,掌握保护自身健康的简单知识和方法。
2. 学会基本运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以此来提高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3. 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快乐,遵守课堂纪律,与同学和谐合作。
4. 体会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感受,激发展示自我的愿望与行为。
5. 观察并能够表达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培养在特定困难环境中坚持活动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规范教学常规,学习广播操和队列练习。
难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五、教学措施:
1. 深入研究新《课标》,准确理解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努力达到各项要求。
2.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和备课,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认真开展体育课堂教学。
3.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认真组织学生的晨操和课外体育活动。
4. 定期进行教学评议,及时总结经验。
六、教学考核:
1. 学生的出勤率及课堂常规(10%),关注情感发展。
内容包括:出勤率、课堂纪律和常规、体育道德等。
2. 身体素质及活动能力(90%),关注技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