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课程教学方案(通用5篇)

314分钟前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终身学习理念,同时提升其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能力。教材内容涵盖歌唱、欣赏、乐器演奏等,分为多个单元进行系统教学。教学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教师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以激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注重实践与综合,丰富课堂形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探索性,确保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音乐知识与技能。整体计划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文化素养。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第1篇

 一、课程标准对六年级音乐教学的要求: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计旨在实现音乐教育的基本价值,通过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升他们对音色的感知与鉴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丰富音乐文化内涵,增强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1、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和包容多元文化。

 二、全册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包含七个课时,八首歌曲,分为七个单元进行教学。

 三、课时安排:

周次课时内容

1—2第一课《拉起手》

3—4第二课《邮递马车》

5—6第三课《DOReMi》

7—8第四课《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9—10第五课《火车来了》

11—12第六课《一、二、三、四歌》

13—14第七课(第一首歌)《下关东》

15复习

16放寒假

17—18第七课(第二首歌)《开荒歌》

19复习与考试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第2篇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涵盖了歌唱、欣赏、音乐理论、乐器演奏以及各类活动与练习等多个部分,共设有六课,每课均包含学习歌曲和欣赏两项内容,其中欣赏的比重有所增加。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的学生普遍对音乐充满热情,具备了相应的音乐学习能力,展现出较强的音乐表现与感受能力。随着他们生活经验和认知范围的不断拓展,探索和体验的能力也在增强。鉴于六年级是毕业班,教师应重视音乐的乐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音乐中获得快乐,舒缓紧张的情绪。

 三、学期教学的总目标与基本要求:

总目标:通过音乐教学和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升其音乐感知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基本要求: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鼓励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提升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

5、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友善的精神。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进行备课,做好课程前期准备及复习工作,确保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堂体验。在备课时应结合新课程标准,并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

2、设计多样化的课堂形式,确保课堂内容既富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与表演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最大知识与技能的提升。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第3篇

 一、教材分析: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材的编写也愈加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传统教材往往强调教师的角色,侧重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内容选择,学生在此过程中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较少有机会主动探索和参与。这一姿态反映了“教学中心论”的影响,教师成为唯一的知识传递者。现代教育提倡将学习的重心放在学生身上,通过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发展,因此我们决定将本教材定位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二、学生知识能力分析:

音乐教育的目标是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体差异在音乐能力的形成中尤为明显。六年级的学生因先天与后天的因素,音乐基础差异较大,使得他们在音乐兴趣和潜能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同。音乐的非语义性质和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自由表达其个性和感知。

 三、教学任务:

1、演唱

培养自然的呼吸方式,不耸肩,形成良好的演唱习惯,注意字音的清晰准确,表达情感。

2、聆听

欣赏经典儿童歌曲,初步感受不同曲风的活泼、雄壮和抒情。

3、合唱

学习多声部歌曲,确保音准、和声的协作及音乐的动感。

4、识谱

认识音乐中的反复记号以及多种不同节奏类型的演练。

 四、教学要求: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结合思想道德教育与音乐教学。

2、启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增强学生初步感受与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与聆听音乐。

 六、教材编写的思路:

1、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的美感熏陶学生,带领学生领悟音乐的情感,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和必要的音乐鉴赏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扩展传统的音乐教学视角,结合音乐与人文、社会、民族等多维度的联系,使教材更具文化深度与广阔视野。

3、以(音乐)学科为基础,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从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音乐教学注重实践活动,通过演唱、演奏和创作等多样化的实践方式,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感受音乐。

5、加强综合与渗透,旨在实现音乐学科与其他艺术形式及学科的互动,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6、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致力于构建动态的教学氛围,通过艺术作品的情感内涵与丰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乐于参与音乐学习。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第4篇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经历了系统的音乐教育,基础相对扎实。在这一年级中,有一部分学生对乐理知识掌握较好,并且在歌唱时表现出优雅的音色,这些学生对音乐充满热情。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某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歌唱技巧方面还有待提高。还有一些学生基础较薄弱,对音乐兴趣不高,整体情况较为堪忧。有部分学生在音准上存在困难,不仅不熟悉音乐知识和技能,还缺乏视谱能力。这些学生虽然对音乐课感兴趣,但常常不能遵循课堂纪律,因此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也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造成干扰。教师应当根据每位学生的情况,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材内容简要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聆听”、“表演”、“创作与活动”等模块,这些内容相辅相成,构建了完整的音乐学习体系。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本册教学主要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和了解秧歌、长调、短调、小调、劳动号子以及中外民歌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掌握正确的口形、呼吸和连音、断音的演唱技巧,能够进行二部合唱,确保声部间的和谐。通过欣赏不同的演奏形式,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和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与联想能力。了解音乐家刘炽、普契尼、迪卡斯及其作品,通过乐器训练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培养一定的齐奏、合奏和伴奏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学科的特点,渗透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启发学生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4、质量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教材中规定的简单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具备一定的视谱能力,能够完整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各单元具体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七彩桥

1、初步理解音乐在思想情感表达及世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2、创造性地表现所学歌曲。

3、理解有关外来音乐文化的内容。

4、学习用竖笛吹奏《茉莉花》。

第二单元友邻多佳音

1、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想象力,以独特方式表现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

2、能够演唱部分歌曲和乐曲的旋律。

第三单元北国豪情

1、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感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用秧歌步跟随音乐节奏。

第四单元丝竹流韵

1、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江南音乐的风格。

2、较准确地表现八三拍、四二拍等节奏特点。

3、积极参与音乐表演,表现大方投入。

第五单元连绵白桦林

1、了解东欧音乐文化,感受音乐形式的魅力。

2、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3、识别音乐旋律的规律,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简单的旋律和节奏创编。

第六单元彼岸新潮声

1、在欣赏、演唱、演奏等活动中,感受北美音乐的风格特色。

2、了解蓝调的相关知识。

3、积极参与节奏分辨活动。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略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促进良好的人文素养,以便为学生未来的音乐学习、欣赏和终身热爱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生活经历和认知能力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在体验、感受以及探索创造活动的能力得以提升。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全面感知,增强音乐表现与创造活动的比重,同时鼓励他们通过动手实践收集资料。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和音乐艺术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设有十个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快乐的心情”;第二单元“春的旋律”;第三单元“红土之歌”;第四单元“大家的家园”;第五单元“世纪的约定”;第六单元“放飞梦想”;第七单元“粤桂的芬芳”;第八单元“月光下的歌谣”;第九单元“一首永恒的歌曲”;第十单元“美好的收获”。每个单元涵盖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探索音乐文化的多个方面,这些内容紧密联系。本学期的教学活动包括唱歌、欣赏、歌曲表演、集体舞等。

 四、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和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

(2)、通过歌曲学习和欣赏,理解歌曲或乐曲中的小知识。

(3)、认识音乐家贝多芬、比才及其重要作品。

(4)、了解歌剧及其音乐所承担的角色。

(5)、了解曲艺及其音乐的特点与功能。

(6)、熟悉乐器埙、古琴、马头琴及其音色特征。

2、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以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进行自然且有感情的歌唱,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度。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自制简单的打击乐器,并为歌曲伴奏。

(3)、通过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纪律意识的全面发展的人。

4、质量目标:学生基本掌握教材中要求的音乐技能,能够理解简单乐谱,完整而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通过学习,提升人文素养和相关文化知识。

 五、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

1、在引导学生表现歌曲时,确保他们能够准确演唱,并选择适合的演唱方式,以适度的情感表达音乐。

2、通过唱歌、欣赏、创作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表现能力。

3、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和亲身体验。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歌唱和表演能力。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创造能力及合作精神。

3、促进学生收集及整理资料,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教改措施

1、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给予学生练习和表现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授内容的关注每位学生的潜能,发挥他们的特长,以个别带动整体,提高整体水平。

3、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组织班级兴趣小组,及时总结与反思,以促进教学效果。课堂活动设计应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学习。

4、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实践所学内容,确保音乐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5、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

6、根据学校的设施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7、在完成教材任务的培养学生兴趣和活动能力,配合学校的中心工作,积极组织舞蹈队的相关活动。

《六年级音乐课程教学方案(通用5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