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规划(通用2篇)

63小时前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提高二年级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并遵循“减负”政策。班级共有51名学生,整体数学技能显著提高,但存在学习差距。教学内容涵盖100以内的加减法、初步乘法、长度单位、角的认识等,目标是掌握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容量和统计概念等。教学重点在于加减法和乘法的应用,难点为掌握长度单位及观察物体的能力。为促进后进生的学习,计划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具体辅导措施,鼓励积极参与,改善学习习惯。整体措施包括直观教学、加强课外实践、合理作业设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1篇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改革为引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省“减负”政策为目标。致力于实现“优质和谐教育”,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刻理解新时期基础教育的要求,聚焦重点,提升效率,狠抓实施,推动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等各方面。

二、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51名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学生们的基本知识技能已有明显提升,对于数学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在动手实践和语言表达方面,学生们表现出显著的进步,合作意识也有了明显增强。但是,班级内部存在较大的学习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中等生在课堂上较为沉默;后进生则因学习方法不当,基础知识的掌握速度较慢。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将更注重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方法的培养,旨在帮助每个学生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材内容包括:100以内的加法、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与(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观察物体的不同位置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以及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进行计算,并初步掌握估算方法,体会估算的多样性。

2、了解乘法的基本含义,熟记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进行一位数之间的口算。

3、初步理解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形成1米=100厘米的概念,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和角的概念,能够量取整厘米线段的长度,了解直角及其各部分名称,学习使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并尝试画出线段和角。

5、能辨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初步了解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绘制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6、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学思考方面

1、运用生活经验解释相关的数学信息,并逐步学会用数据描绘现实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含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过程,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3、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逐步形成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知晓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案。

3、体验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

4、能够初步表达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培养对周围与数学相关事物的好奇心,积极参与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支持下,通过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过程,感受数学思维的合理性。

4、在指导下,发现并纠正数学活动中的错误。

5、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和建立自信。

6、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书写整洁。

7、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以及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数学实践及思维训练。

四、教学措施

1、从整体把握教学目标,避免单纯依赖经验或统一的教学要求,根据指导纲要适当调整内容,防止加重学生负担。

2、尊重学生,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鼓励学生探索和交流,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

3、重视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关注知识获取的思维过程。

4、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5、适度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

6、保持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习的愉悦感和效果。

8、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自行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提升优等生与转化后进生的措施

后进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学习习惯不佳、毅力不足和信心缺失。他们常常无法掌握语言课程的核心要点,作业完成情况差,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转变他们的状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发讨论,给予及时点拨和准确的反馈,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后进生积极表达见解。

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表扬进步的学生,适当给予小奖励和鼓励。

3、加强直观教学,帮助后进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4、作业设置要适度,针对后进生提供更多辅导,及时表扬其进步,避免急躁情绪,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提高。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篇

一、本册教材主要内容包括:

1、乘法的基本概念 2、乘法口诀(第一部分)3、图形的认识 4、除法的基础知识 5、求商口诀(第一部分)6、长度单位:厘米与米 7、位置与方向的认知 8、乘法口诀与求商口诀(第二部分)9、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10、物体观察技能 11、统计与可能性 12、期末复习准备

二、班级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表现积极,课堂上注意听讲,踊跃发言,并能准时完成作业。然而,仍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缺乏参与意识,作业质量较低,成为学习上的短板。针对这些学生,帮助他们改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加法了解相同加数的乘法运算,体会乘法的简便性。

2、掌握1至6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图形的边,初步了解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体会图形的变换感。

4、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够读写除法算式,了解各部分的名称。

5、运用1到6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摆脱通过平均分法找出结果的过程,直接口算得出商。

6、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7、掌握7到9的乘法口诀,能够用口诀进行一位数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计算。

8、观察钟表,认识大格和小格,初步建立1小时、1分钟的概念,能够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9、感知秒的概念,并理解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10、掌握基本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11、整理事件中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理解可能性。

四、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乘法与除法的计算及应用

难点:1、理解并使用常见单位:厘米与米

2、四个主要方向:东、南、西、北的认知

3、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

4、理解时、分、秒的概念

五、教学措施

1、严格要求学生,增强他们的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强化优生和后进生的辅导。

4、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学习不再枯燥。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规划(通用2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