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要传授基础的绘画技巧,更要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人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强调了以游戏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艺术的奥秘。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真正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艺术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声音。
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1篇
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美术媒材的特性,体验剪、撕、贴、画等基本技法。
2、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造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有趣的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提升他们自我表现的自信心。
二、色彩探索
显性内容与目标:
1、让学生熟悉绘画工具,认识常见颜色及其在画作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体验不同工具和画材对画面效果的影响。
隐性内容与目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
三、形状的发现
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趣味感知活动,激发学生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形状。
2、鼓励学生大胆使用绘画工具表达所观察到的形状变化。
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在合作游戏中友好相处,学会观察并提出问题。
四、泥塑乐趣
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玩泥巴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泥巴的质感,掌握基本的塑形方法。
2、探索玩泥巴过程中的知识与技巧,培养感知能力。
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游戏感受玩泥的乐趣,发掘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合作能力。
五、剪贴艺术
显性内容与目标:
1、让学生通过纸材创造活动,掌握剪纸、撕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欣赏剪纸艺术的美感,运用想象力进行作品创作,并大胆表达个人观点。
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观察和欣赏能力,激发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形成环保意识。
六、生活中的艺术
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通过创作加深体验。
2、初步尝试立体造型的乐趣,感受基础的造型和色彩搭配方法。
隐性内容与目标:锻炼学生细致观察和创造的精神。
七、拼贴作品
显性内容与目标:
1、让学生发现生活美,以创作活动提炼这些体验。
2、初步尝试拼贴画的创作方法。
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细致观察力。
八、天上的颜色
显性内容与目标:
1、学习剪贴和绘画的基本技巧。
2、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效果。
隐性内容与目标:自由表达所感所想,提高合作和创新精神。
九、画出我的梦想
显性内容与目标:
1、感知自然形象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理解大小的对比。
2、鼓励学生大胆创作,画出自己的梦想。
隐性内容与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出美丽的作品。
十、我的飞行器
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探索折纸飞机的方法,鼓励创新。
隐性内容与目标:提升学生的色彩运用和搭配技巧,让他们了解绘画工具的性能。
十一、车辆观察
显性内容与目标:
1、观察不同类型的汽车,学习概括表现其特点。
2、培养感知与形象思维能力,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隐性内容与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发展个性。
十二、卡通形象设计
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中外卡通形象的欣赏,加深对卡通的理解。
2、通过交流,了解更多卡通形象,并用语言描述自己喜爱的角色。
3、尝试为喜欢的卡通形象设计色彩或造型。
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十三、合作创作
显性内容与目标:
1、体验不同艺术媒介的特点。
2、提升造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隐性内容与目标:增强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感受在团队中的价值。
十四、废物利用
显性内容与目标:
1、尝试使用废旧材料进行创作。
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创新和合作的精神。
十五、拉花艺术
显性内容与目标:
1、学习制作拉花的技巧,设计多种用途。
隐性内容与目标:增强合作意识,培养环保和美化环境的意识。
十六、美食艺术
显性内容与目标:
1、探索与美食相关的知识,学习制作方法。
2、感受美食文化,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隐性内容与目标:欣赏食品的美学,激发热爱劳动的精神。
十七、建筑创意
显性内容与目标:
1、尝试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体验造型的乐趣。
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集体合作意识。
十八、亲子艺术
显性内容与目标:
1、接触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感受艺术的多样性。
2、观察艺术作品,学习表达个人看法。
隐性内容与目标: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培养用爱心对待他人的意识。
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2篇
一、 教材分析:
本册人美版一年级美术教材共20课,内容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趣味情境中进行学习,注重他们在美术活动中多角度的探索与体验。这种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宽他们的视野,启迪创造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创作的乐趣,促进全面发展。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适当补充和利用本地资源。
二、学情分析:
进入一年级的新生在情感和态度方面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同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上潜力巨大。教师应把握这个关键期,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引导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并鼓励他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
三、学段目标:
1、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2、学习基本的色彩知识,了解美术工具的使用,掌握涂色的基础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美术创作。
3、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教学道具和材料,并与班主任沟通做好课前准备。
2、通过讲故事、游戏等趣味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搜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资料,利用适合的形式和材料丰富课堂内容。明确向学生传达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4、加强示范和鼓励,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准备课
第二周:1、大家一起画
2、花花绿绿的糖纸
第三周:3、绕绕涂涂
4、有趣的拓印(一)
第四周:5、有趣的拓印(二)
6、我的太阳
第五周:7、奇妙的撕纸添画(一)
8、奇妙的撕纸添画(二)
第六周:9、做拼音卡片(一)
10、做拼音卡片(二)
第七周:11、小鸟找家(一)
12、小鸟找家(二)
第八周:13、鸟语花香(一)
14、鸟语花香(二)
第九周:15、小动物盖房子(一)
16、小动物盖房子(二)
第十周:17、数字变变变
18、会飞的娃娃(一)
第十一周:19、会飞的娃娃(二)
20、猜猜我是谁(一)
第十二周:21、猜猜我是谁(二)
22、变脸(一)
第十三周:23、变脸(二)
24、穿花衣的热带鱼(一)
第十四周:25、穿花衣的热带鱼(二)
26、寻找美丽
第十五周:27、亮眼睛
28、美丽的铅笔头(一)
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3篇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他们的学习习惯尚未完全形成,同时也容易分心。教师的教学态度和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开始美术课,孩子们将会自然地克服对美术课的畏惧,进而培养起对美术的热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美术教学,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2、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
4、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
1、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提升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创造力等。
三、个人教研专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意识。
四、主要教学措施:
1、认真准备,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观察我们的画
第2周:走进自然
第3周:多彩的生活
第4周:新花布与新衣服
第5周:圆形的世界
第6周:方形的物体
第7周:找找三角形的身影
第8周:拼拼搭搭玩创意
第9周:与你们好,太阳与月亮!
第10周:水墨画的乐趣
第11周:玩泥巴,乐趣无穷
第12周:秋天的到来
第13周:手印与指印的变幻
第14周:像什么一样的画
第15周:站起来,互动体验
第16周:画出声音的感觉
第17周:难忘的幼儿园时光
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4篇
一、 教材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使用了人美版的美术教材,教材从新课程标准出发,设计了多个新的学习模块。
“造型与表现”(即通过多种材料和技法,体验造型的乐趣,表达情感与思想的学习模块),
“设计与应用”(通过运用不同的物质材料及技术,围绕一定的目的进行设计和制作,以便传递和交流信息,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与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模块),
“欣赏与评论”(学生们对自然美和艺术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从而培养审美情趣和提升美术鉴赏能力的学习模块),
“综合与探索”(通过多样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创造和综合性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块)。
这些课程内容新颖生动,版面设计美观,紧贴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小朋友们的热烈欢迎。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美的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具备初步的美感认知能力。在作画过程中,初步养成了观察习惯,尤其对想象画和命题画展现出很大的热情,能够根据自身感受进行大胆的描绘。
作业完成的速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习惯于将作业带回家完成,少数同学的形象表达能力仍然停留在幼儿园的阶段。
三、 本学期教学的总要求
1、 知识教育要点
(1) 感知各类随意形状。
(2) 认识和运用各类平面形及常用色彩。
(3) 通过形状和色彩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及想象画的练习。
(4) 学习使用多种简单绘画工具,掌握撕、折、拼、贴及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方法,培养正确的绘画及制作姿势与习惯。
(5) 欣赏祖国的自然风光以及儿童画和民间艺术作品的美。
2、 能力培养要点
(1) 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引导他们从无意识的想象向有意识的想象过渡,从再现性想象向创造性想象迈进。
(2) 在绘画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用笔用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3) 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脑协调发展。
(4) 提升对色彩美和形状美的敏感度。
3、 审美教育要点
(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及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2) 让学生体会到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他们对艺术创造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