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方案范本(实用5篇)

622个月前

体育教育不仅是身体素质的培养,更是全面发展的基石。通过精心设计的体育教学计划,我们能够激发孩子们的运动兴趣,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将呈现一份小学体育教学计划范文,强调多样化的活动安排与灵活的教学策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运动中发现自我、超越自我。

小学体育教学计划

小学体育教学计划 1篇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落实学校体育与卫生工作的相关《条例》,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校的体育运动水平。

二、工作目标

1、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作为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

2、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创新体育教学与学习方式;

3、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认真筹备本学期的趣味体育节活动;

5、以教学研究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6、全力提高学生第八套广播操的技术水平;

7、切实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严格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三、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提升教育质量。

四、教学难点

提升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力争提高全校学生的体育达标率。

五、教学措施

1、从现有学校体育教育状况出发,完善体育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为体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体育教育,对所学习的课程进行及时测试,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体生活。

加强对课间操和舞蹈的管理,建立课间操的常规,严格遵守纪律,确保课间操和舞蹈活动的顺利进行。本学期力求使我校的课间操和舞蹈活动形成独特特色。

4、学校将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利用下午第三节课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各班班主任将负责实施,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协助各班制定并执行锻炼计划,提供技术指导。班主任需将班级的体育锻炼纳入班级教育计划,开展组织发动工作,进行思想教育,确保活动的时间和质量。学校将定期评比各班的锻炼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化管理。

小学体育教学计划 2篇

为贯彻落实《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大学校体育教育力度,提高教育质量,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依据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完善体育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为体育工作的推进创造条件。

我校有着丰富的办学历史,注重体育教学,教师们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基础。学校在体育课程的安排上设置了充足的课时,并配备了完善的体育设施与器材,为体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本学期,校领导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充分重视体育工作,由校长亲自负责具体事务。相信在他的督促下,我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定能再上新台阶。

体育教师将实行目标管理,三位体育教师各自明确工作目标,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以激励教师积极性,努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助推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学校体育教育将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面向所有学生开展相关活动。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在具体的实施方面,本学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体育教研活动,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成立体育教研小组,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体育教学大纲》,深入研究教材,交流教学经验,并将此制度化、常态化,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在授课中应根据学科特点,改进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突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使体育教学回归正轨。

2、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建立检查和评估制度,及时对课程进行测试,以促使学生参与锻炼,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争取让全校学生的达标率保持在95%以上。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学校文体生活。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强体质、发展竞技体育和发现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1)、课间操与课间舞

学校将加强对课间操和课间舞的管理,由专任教师负责组织实施。建立常规检查制度,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成立检查小组,按班级进行精神面貌、出勤人数、活动质量等方面的评比,并将结果纳入班级评比,定期公布成绩。力争在本学期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间操与课间舞。

(2)、班级体育锻炼

学校将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利用下午第三节课进行体育锻炼,由班主任具体负责,体育教师协助制定与执行锻炼计划,并提供技术指导。班主任需将班级体育锻炼纳入教育计划,积极组织,确保活动的时间与质量。学校将定期评比各班的锻炼情况,及时以制度化推进。

(3)、体育竞赛

学校将围绕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保证每日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目标,在保证课程与课间操的基础上,根据季节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力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体质,丰富学校文体生活,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

(4)、课余运动训练

学校将成立田径、乒乓球、篮球等运动队,由体育教师负责训练,确保长期系统的专业训练,争取在未来的市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本学期体育活动安排如下:

比赛时间 活动名称        参加单位

9月份   队列队形、广播操比赛  全校

10月份  趣味运动会       全校

11月份  跳绳比赛        3~6年级

12月份  越野比赛        3~6年级

小学体育教学计划 3篇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积极推行“健康第一”的理念,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生活方式,并响应我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号召,旨在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积极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而努力。将阳光体育活动与和谐校园建设紧密结合,培养师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提升整体师生的身体素质及体育文化水平,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活动目标

确保每位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教师每天锻炼时间不低于30分钟;力求在本学年中95%的学生在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达标,35%的学生获得优秀成绩。

三、活动口号

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

四、活动原则

遵循自觉性、全面性、适量性、渐进性、经常性和针对性原则,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三章的要求,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五、活动时间安排和活动方式

10月份:

1、举行阳光体育活动启动仪式。

2、全校师生共同学习感恩手式舞。

3、各班利用音乐课和活动课进行感恩舞的学习,音乐老师与班主任共同组织,校方将进行检查。

4、每天早晨早操后,全体学生接着做感恩手式舞。

11月份上旬:

1、利用体育课与活动课,各班进行体操训练及队形队列练习。

2、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第三套广播体操比赛。

3、每天早上早操结束后,全体学生接着做感恩手式舞。

11月份中旬:

1、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各班班主任及替班教师负责活动的指导与管理。班主任可根据活动内容合理安排锻炼。

2、班主任指定学生统一到体育器材室向体育教师领取器材,并做好登记与归还工作。

3、每天早上早操后,全体学生接着做感恩手式舞。

11月份下旬:

1、开展四至六年级的竹竿舞活动,由班主任与音乐老师、体育教师一同辅导。

2、每天早上早操结束后,全体学生接着做感恩手式舞。

12月份:

1、全体教师学习竹竿舞。

2、四至六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竹竿舞比赛。

3、每天早上早操后,全体学生接着做感恩手式舞。

六、活动管理

学生的活动必须由班主任或带班教师带队,负责组织、指导及维护活动秩序。校方将进行监督。

七、注意事项

1、如遇雨天,各班主任请组织学生在走廊或教室内进行小范围活动(以练习操和游戏为主)。

2、班主任需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活动安排。

3、踢毽子、呼啦圈、短绳、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等器材需提前告知学生自备。

小学体育教学计划 4篇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健康至上”的理念,响应“我参与、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的活动主题,以及积极推动阳光体育行动,特此制定本学期的小学体育教学计划,旨在确保学生每天都能享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以增强体质,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实施措施

(一)建立保障机制,确保体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1.时间安排。调整学校的作息时间,明确规定每天上午9:10~10:10为体育活动时间,早操归入此项活动中,早操结束后按年级分班进行各项活动。任何教师不得占用这一时间;如遇天气不佳,改为室内活动,诸如棋类和智力游戏等。

2.制度建设。为确保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各校需制定相关制度,明确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职责,并建立领导督查机制、班主任现场指导制度以及活动评比制度等。

3.资源保障。要求师生全员参与体育活动,教师在活动中既是组织者、指导者,也是参与者,体现国家倡导的全面健身理念,同时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平等的校园环境。体育器材原则上由学校统一提供,同时鼓励学生自备跳绳或棋具。

4.安全保障。各校需明确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以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正、副班主任应随班指导,确保活动安全。

5.组织保障。各校应成立专门的体育活动领导小组,确保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实施,促进高质量开展。

(二)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1.考核激励

将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情况纳入班级评比和教师考核之中,定期评估活动效果,并将其作为评选文明班级的重要依据。

2.鼓励创新

在保障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学校在活动形式、内容及场地上拥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可充分发挥学校特有资源,鼓励体育和音乐教师结合自身专业,拓展创新的体育及艺术活动项目。

 三、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革新课间操,优化其时间、空间、形式和内容,使学生乐于参与,自觉掌握健身方法并进行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积极探索,通过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提高其利用率,发挥育人效用。

4.全面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体育活动在五育教育中的作用,重视教育过程。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课程安排。

3.全员参与原则。鼓励全体师生参与,充分激发其积极性,实现全民健身目标。

 四、组织机构

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张伟

活动教师:体育教师、各班班主任及相关学科教师

 五、体育活动内容

(一)内容:

1、集体项目:小学阶段的广播操《阳光快乐》

2、分班活动:

a、室内活动项目:手工制作、书法、绘画、阅览、棋类、歌唱等。

2、形式:先进行集体广播操,再进行分班分项活动。

3、因场地限制,分班活动分为室内和室外:

a、室外活动按年级分配,循环进行。低年级在室外,高年级在室内,或反之亦然。

b、各班的活动项目和场地应遵循活动安排表进行。

(二)活动流程

1.进场:晨会下课后,各班在走廊整队,播放《运动员进行曲》时依次下楼,集合到操场。

2.听从领操指挥,调整队型,进行广播操。

3.音乐变换,各班在指定场地进行游戏活动。

4.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响起,各班在所在场地完成放松操。

5.歌曲《歌声与微笑》响起,各班有序回到教室,同时高呼口号:我参与、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

6.器材借用由指定教师负责登记。

 六、活动要求:

1、确保活动有序进行,安全第一。班主任需强调纪律和安全注意事项。

2、负责活动的教师需提前到位,准备好器材和音乐。

3、各项目活动应在规定区域内进行。

4、教师配备:室外指导教师必须到场,室内活动由班主任到位,鼓励学生参与活动,适时进行安全教育,避免事故发生。

5、对开展特色活动的年级以及优秀指导教师,学校将给予奖励。

6、若活动时间或内容有变动,及时通知各班。雨天各班可自行安排室内活动。

小学体育教学计划 5篇

一、指导思想

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身体素质”为指导思想,以《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入学习和理解新的体育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精神,积极探索体育课堂教学的优化方法,提升教学质量。致力于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推动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学习,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

(1)参加校内外的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感,强化教师的爱岗精神和服务意识,培养将教育视为自身使命的理念,努力为学校的体育教学贡献力量。

(2)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新课程改革理论培训,通过交流学习、听课、评课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的能力。

(3)参与体育新课程改革交流活动,加强与其他学校的经验分享,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2、通过多种渠道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力争使每位学生成为卫生宣传的积极分子。

(1)在体育与健康教育课中,从理论层面讲解卫生知识,传播防病常识;

(2)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及板报,开展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自觉遵守卫生标准。

3、积极开展体育新课程学习,提升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1)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理论学习与专业培训,深入理解《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提升新课程设计能力;

(2)制定学期、学年及单元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

(3)开展教学研讨课和公开课,鼓励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积极参与校外及兄弟学校的听课评课活动,提升教学水平。

4、重视田径队和其他校球队的建设,力求在比赛中取得突破性成绩。

本学年,我校将面临多个体育比赛项目,需及时进行运动员选拔与训练,采用科学训练方法,提升运动员水平,争创佳绩。

三、工作安排

9月份:

(1)组织新课程理论学习,各教师制定学期与校队训练计划;

(2)田径队、乒乓球队及其他校队开始系统训练;

(3)各教师制定相关课题研究计划,并进行理论学习;

(4)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法》,撰写心得体会。

10月份:

(1)继续进行新课程理论学习,积极组织交流活动;

(2)组织骨干教师示范课及讲座;

(3)开展全校性的新课程学习交流活动,加强对新教材的理解和应用;

(4)组织学生进行应急逃生演练。

11月份:

(1)继续新课程理论学习,参加各项业务培训;

(2)进行学生素质考核,做好总结与分析;

(3)开展冬季体育竞赛,选拔运动员进行集中训练;

(4)汇总学生素质测试成绩;

(5)组织班级间的排球对抗赛;

(6)开展“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12月份:

(1)举办“师德教育、奉献精神”主题演讲比赛;

(2)邀请专家举办“安全出行”知识讲座;

(3)组织排球比赛;

(4)开展长跑比赛。

1月份:

(1)进行学生的身高、体重、视力测试并汇总;

(2)完成学生考核工作;

(3)总结学期工作,进行反馈;

(4)制定寒假期间田径队、乒乓球队的训练计划与安排。

《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方案范本(实用5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