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要关注课本中的知识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引导。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字里行间找到自己的声音,感受语言的魅力。我们应当明白,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心灵世界的桥梁。
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1
一、教学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语文学习规律及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心设计作业,安排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语文能力提升。
二、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包含30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结构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导读、课文及“语文花园”。
三、学情情况:
本班学生共计52人,班级人数较多。其中留守儿童占较大比例,课外学习监督较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导致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本学期需特别强调基础知识的巩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四、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树立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陶冶高尚情操与审美情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认识125个生字,能书写140个生字;学会使用字典和词典,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
3、能规范地用硬笔进行书写,保持整齐,有一定的毛笔书写能力,感受汉字的优雅之美。
4、能在朗读课文时表现出感情。
5、能够借助字典理解词义,通过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
6、握住文章主要内容,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文章表达手法。
7、积累新的词句,背诵指定课文段落。
8、学会浏览,养成看书和阅读报纸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万字。
9、能积极观察,主动积累作文素材,写出简单的叙事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能够自我修订作品或与他人交换修改。
10、乐于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观点,能策划简单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总结。
11、逐步掌握查找和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措施:
1、习惯培养:
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当前学习和未来素质提升至关重要,因此需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不仅要鼓励观察事物、选择性阅读和做读书笔记等习惯,还需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爱护学习用具,培养朗读、背诵及课外阅读的习惯,激发儿童对古文字的热爱。严格要求与训练,从每一环节和活动中落实良好习惯。
2、识字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汉字的构造规律帮助学生主动识字。平日采用多种方法强化已有的识字成果。在识字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拼音、笔画、偏旁等知识,引导他们主动识字,逐步培养自学识字的能力与习惯。课堂上应规划适当时间指导学生进行描红和临写,以确保写字效率。
3、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核心在于“重读、重感受、重积累”。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设计生动、丰富的教学活动,鼓励师生互动,让竞争与表演融入课堂,使学生乐于阅读,享受其中的乐趣。
在课堂中设计有针对性的提问,帮助学生聚焦重点,解决学习中的难点,运用启发性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使学生懂得如何阅读。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使他们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积累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语言水平。在课堂上,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课文,并指导他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所谓“有感情地读”,就是让学生的情感贯穿整个阅读过程,关注文本中的人物与情感变化,深入领会课文传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要妥善处理“读、讲、练”的关系。在初读阶段,留足时间让学生通读课文,确保他们读得准确、流畅,并帮助他们理解生字词。在精读阶段,通过指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情境意义与课文内容。在积累运用阶段,通过熟读、背诵及复述,使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常用句式的表达。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探究与合作学习,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启发式的讨论,使学生在实战中逐渐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4、习作练习:
在习作训练中,结合“长线与短线、习作与练笔”的方式,适时安排“小练笔”。学生通过模仿课文的句型、段落结构和写法进行局部仿写,以提升表达能力。强调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为学生的习作打下良好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教授他们观察、分析、遣词造句、段落构造等技巧。
六、教学时间安排:
精读课文 16课 48课时左右
略读课文 14课 28课时左右
语文花园活动6次 24课时左右
写字每周1课时 18课时
复习2次 12课时
检测8次 20课时
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为主线进行单元设计,共分为六个专题,分别是:探索自然、中华文化、温情回忆、民族精神、科技创新、经典阅读。本册教材包含30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教材的整体编排较高年级的前三册保持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语文天地”三部分组成。课例部分包含4至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设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后同样包含思考题。“语文天地”依旧是一个独立的栏目,包括“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及“语文大课堂”、“习作”四个模块。其中“温故知新”设有六次,“口语交际”和“语文大课堂”各安排四次和两次,“习作”则安排了六次。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册课文的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意识;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探索精神及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理解普通劳动人民在平凡岗位上为人类作出的贡献,接受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学生也应从那些描写风景和事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方法,初步接受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启蒙。
2、识记138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书写生字164个,确保读音正确、字形清晰。鼓励词语积累,并进行分类搭配,在朗读中把握主要内容,理解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技巧。通过多读多练,培养学生抓住关键句段,加深对课文思想的理解,努力增强语言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讨论的习惯,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能够抓住要点;在讨论话题上稍作准备,进行简单发言,表达清晰、有条理。
4、学习有序、细致地观察图片和事物。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能够写出内容具体、句子通顺、有条理的记实与想象作文。复习书信、读书笔记、建议书等实用文体,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并复习九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注重综合素养的提升,强调语言的感悟、积累与运用,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在完成各课的教学任务基础上,学习课文传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引导学生写出更具真情实感的作文。要把握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学习并掌握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人数,其中女生人数,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一般。良好学生人数不多,积极主动学习但灵活性不足;较差学生有人数,基础薄弱,出现知识断层现象。全班学生的学习态度还算端正。
五、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育人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
2.在课堂中融入新理念,避免应试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提高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采用教育技术,以学生喜爱的方式提升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课堂效率。
4.加强读写训练,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培养读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积累笔记,勤于动笔。
5.定期进行月度清查,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强化优生培优和差生补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进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6.教师间团结协作,定期交流成功与失败经验,集思广益,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