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362个月前

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数学不仅是数字的游戏,更是思维的训练。人教版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方法,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础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与灵活的课堂活动,我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教材涵盖以下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观察物体的不同位置与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法以及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实践活动等。

计算教学的重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些是后续计算学习的重要基础。尤其是表内乘法,它为多位数乘法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多位数乘法的计算中,往往要将其拆分为若干个一位数与一位数相乘。表内乘法与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都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要求做到计算的准确和迅速。这些计算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被使用,因此教材特别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相结合,这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引入厘米和米的概念,通过多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理解使用统一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学会运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的内容包括初步了解线段与角、观察物体的不同位置以及简单的对称现象等,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理解线段、角和直角,了解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从而形成基本的空间观念。

关于统计知识,教材安排了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学习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亲身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设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结合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安排了两次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或与现实背景相关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数学的实际应用,增强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技巧,体会估算的多样性。

2、了解乘法的含义及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熟记并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一位数相乘的口算。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意识,知道1米=100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了解线段,能测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学会绘制线段、角和直角。

5、能够辨识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简单物体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绘制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像;了解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能运用简单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7、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信心学好数学。

9、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措施

1、将笔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应用意识。

将笔算放在实际问题的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应用笔算相结合。通过现实情境提出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计算学习的必要性突出,然后通过操作和直观探讨计算规律,展示计算方法,在学生理解后再验证能否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获得用数学成功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素材,促进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等多样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周围事物的形状、特征和关系,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在探索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与讨论等,感知几何概念及图形特征,并进行推理,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应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增强教学的探索性。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开放性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理解乘法的含义,明确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式。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快乐地记住乘法口诀。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应渗透于乘法口诀的掌握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

4、结合相关内容培养估计意识与能力。

通过实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认识到估算的多样性,让他们知道在实际问题中,有时不必进行精确计算,粗略数据就能达到目的。

5、注重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从学生的现有知识与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机会,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与创新意识。

6、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简单易懂的形式展示重要的数学思想,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到数学思想的奇妙与作用,接受思维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欣赏数学之美。

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我长高了 …………………………………………………………………………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5课时

3、4的乘法口诀……………………………………………………………4课时

6的乘法口诀………………………………………………………………3课时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

8的乘法口诀…………………………………………………………………3课时

9的乘法口诀…………………………………………………………………4课时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看一看 摆一摆 …………………………………………………………………1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