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班主任上学期工作安排

602个月前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人教版初一历史教学计划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和深入的主题探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教学计划中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历史观念,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从而在纷繁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学习,更是未来发展的基石。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 第1篇

1、初一:《人教版历史》第一册。期中授完1—12课,期末授完所有内容。开学的第一周,教师将带领学生全面了解教材,掌握其整体架构及内容安排。师生共同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整学期将用2-3周的时间进行期中和期末的复习及考试。

2、初二:《人教版历史》第二册。期中授完1——15课,期末授完全部内容。开学第一周,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感知其内容和结构。对比新旧教材的不同之处,师生共同探讨新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整个学期安排2—3周进行期中和期末的复习与考试。

3、初三:《人教版历史》第三册。期中考试需在5月1日之前完成整册的教学。期中至中考前需完成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分级复习,重点分为系统复习、重点难点专题复习、综合模拟训练。教师在新授《人教版历史》第三册前,应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教材,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以调整教学计划和学习策略。

二、教学要求及建议

1、各年级要严格开设相关课程,注重课时安排。初三年级要根据新授内容和复习要求适当增加课时。

2、各年级需配备专职历史教师。兼职教师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规范性,并努力提升专业知识水平。

3、建立历史教师的培训机制,完善历史学科教研活动的规章,积极开展学科研究及历史课题的探索。

4、深入学习历史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加深理解,查找人教版、新教材,积极开展对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为20xx年秋季新教材的实施做好准备。

5、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的开放性与互动性,鼓励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6、积极开展听课与评课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持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历史教师的教学比赛与论文竞赛要常规化并落实到位。

7、倡导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重视历史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充分利用本地的人文景观与历史遗迹,积极开发地方校本课程。

8、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利用挂图、幻灯、视频、录音、多媒体及网络等辅助教学,确保教材征订时配齐相关教学资料。

9、注意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如政治、地理的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加强毕业年级的复习备考工作,凝聚集体智慧,做好重点研究,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研究,以及中考考试说明和复习资料的探讨。

三、学科活动的安排

1、组织教师参与省、市、县层面的新课标与新教材培训。

2、在合适的时候,召开全县毕业年级教师复习备考讨论会。

3、以新课标为依据,开展课堂教学设计或教案竞赛。

4、在全县范围内重点开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研究。

5、组织教师参加新教材实验区的教学考察与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结合现行教材,秉持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落实教学常规,努力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要求:

Ⅰ教学内容要求:①七年级、八年级的学生需学习本年级的《历史》课程; ②九年级按照人教版课程学习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建议对九年级上册中1-3单元的古代史内容进行基础了解,重心应集中于4-8单元的教学。

Ⅱ教学环节要求:

1.备课:

①教师需深入理解现行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制定详细的学期教学计划,根据大纲和新课标制定每章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②认真研究教材,搞清楚知识体系,明确每个单元及每节课的任务,识别重难点,注意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掌握历史课本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重要事实,同时结合教材设计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③每节课的教案应展示主要的教学手段,全面完成历史教学的各项任务,同时在教学中融入思想和政治教育。

④每节课需有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板书设计。

2.上课:

①倡导结合教材与实际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到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图文并茂,突出重点,增强师生互动。

②使用普通话授课,力求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并具感染力。

3.批改:

随课练习及时批改,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科能力的提升。

4.辅导:

①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其审题与答题能力。

②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和阅读历史资料,鼓励学生利用课后“自由阅读卡”,开展活动课和兴趣小组的课外活动。

(三)教学安排

初一:

时间教学内容(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期中前1-11课

期中~期末12-22课

初二:

时间教学内容(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期中前1-13课

期中~期末14-22课

初三:

时间教学内容

期中前《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8单元

期中~期末《历史》八年级上册1-7单元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 第3篇

为了有效落实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本学期除了教授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知识外,还将注重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本教学计划以“以学生为中心”为宗旨,制定如下方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当前,学生的历史素养整体偏弱,因历史科目并非中考的重点科目,因此许多学生对学习历史缺乏积极性。

二、教材简介

本学期七年级上册采用人教版教材,内容兼具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和知识性。教材设计注重可读性,配有丰富的图文资料,并增设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三、教学资源开发

1、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2、专业书籍、历史笔记和资料卡

3、媒体信息(如互联网资源及影视作品中的历史知识)

4、基础训练资料及单元测试卷

四、教学措施和目标

(一)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1、确保目标的统一与准确

2、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教学

3、平衡统一要求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二)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通过课堂答疑、小组讨论、故事分享等形式,激励学生发挥潜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这种方式也能帮助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内容,促进课堂注意力集中,并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三) 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网上探索历史遗迹和名人故事,扩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促进自主学习,提高他们探究历史的能力,同时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四) 认真听取每节公开课,并进行课后互评,以相互促进、提升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

七年级历史课本上册共包含22课(人教版)。新课讲授22课时(每册),单元复习4课时,期中复习2课时,期末总复习4课时:

9月份进行1——4课的教学

10月份进行5——13课的教学

11月份进行14——20课的教学

12月中旬完成所有课程的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在学校的工作指导下,以全面推进初中历史教育为目标,努力创造高效课堂,重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深入改革初一年级历史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刚从小学过渡到初中,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进取心,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听讲和自学方面存在不足,不少学生不习惯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导致课堂吵闹,学习习惯较差。每个班级约有45名学生,不同班级在班风和学风上存在明显差异,许多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足。尽管多数学生能跟随老师的思路,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思路跑偏。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和习惯较差,达成预期教学目标面临困难。必须注重课堂管理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精心备课,力求做到每节课都能产生实际效果。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使用的人教版初一历史教材,思想性、科学性与知识性兼备,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图文并茂,新增了多样化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的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单元,涵盖了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共有22课。

本教材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克服传统教学中对教法重视而忽视学法的问题。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注重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趣。

第一单元介绍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内容涵盖最早的人类及华夏民族的形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讲述奴隶制社会的兴起、发展与衰亡,帮助学生理解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关注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使学生理解秦汉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第四单元讨论政权分立及民族融合。

3、教材重点与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历史发展主线相关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评价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使其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及现象,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各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图文理解能力,引导其收集、整理与运用历史学习资料,启发其进行想象、联想、分析与综合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完成初一历史上册的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 打好基础,提升学生能力。

本学期的目标是完成初一中国历史上册的教学,明确每个阶段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必须扎实基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历史规律,培养其能力。

2. 优化课堂结构,注重精讲与多练,课后认真落实培优补差工作。

3. 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运用多媒体、录音、录像等辅助教学工具。

4. 加强对个别学生的督促与检查,通过每日抽考和每月月考,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特别关注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5.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并促进知识的复习,加大课堂纪律的管理,提高课堂注意力。

五、周活动安排

(略)

《小学三年级班主任上学期工作安排》.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